第33章?疫病來襲:暑瘟蔓延,沈青蘿普施藥茶(一)
一、溽暑蒸城
六月三十,大暑前一日。北關縣接連半月無雨,日頭毒得似懸在城頭的火盆。護城河水面浮起一層油膩的綠膜,城門口排起了長隊——不是進城賣貨的鄉農,而是等著棄尸的板車。暑瘟來了。
最先倒下的是碼頭苦力。
午時扛包,未時便高熱譫語,子時氣絕。
接著是城南貧民窟的幼童,一夜啼哭,天亮已手足青紫。
縣衙醫館人滿為患,郎中束手無策,只開了“綠豆湯、薄荷葉”的方子,病家端回去,連鍋帶灶一起掀翻。
賭檔的盤口又悄悄換了——
“北藥局能否撐過此劫,一賠五。”
二、疫癘如潮
北藥局內,算盤聲晝夜不停。
大寶雙眼熬得通紅,聲音卻穩:“昨日售出暑瘟丸一千二百瓶,庫存不足三百。藥材缺口:銀翹、薄荷、石膏、川連、黃芩,全部告急。”
二寶一身短打,袖口高卷,正帶著護田隊在曬場熬大鍋藥湯。
鐵鍋十口,一字排開,火苗舔著鍋底,藥氣蒸得少年們像水里撈出來。
“三岔口碼頭已封,外地藥材進不來。”
他抬手抹了把汗,“我已讓趙闖的黑蛟旗改走暗河,最快三日。”
三日?
沈青蘿抬眸,望向門外——
毒日下,倒伏的百姓已排到了北藥局石階前。
拖兒帶女的婦人跪在門檻外,聲音嘶啞:“夫人,救救我兒!”
等不了三日。
三、靈泉改方
后半夜,沈青蘿帶著三寶進了藥局最深的地窖。
地窖陰涼,中央是一口青石井——靈泉井,井水四季不枯,微帶藥香。
三寶抱著空竹筒,小聲問:“娘,真的要改方?”
“暑瘟最傷陰津,丸藥緩不濟急。”
沈青蘿把井繩纏在腕上,聲音低而穩,“改湯劑,普施藥茶。”
她回身,案上已攤開一張新方:
銀翹、薄荷、石膏、知母、甘草,佐以靈泉井水為引,大火三滾,小火一炷香,濾渣后兌蜂蜜少許,生津退熱。
“三寶,你的任務。”
沈青蘿把一方小印塞進兒子手里——錦鯉郡主的金印,“明日卯時,開郡主府倉,賑濟粥棚改藥棚。”
四、藥棚初立
天蒙蒙亮,十字街口,三寶穿著杏紅郡主朝服,站在高凳上,奶聲奶氣卻字字清晰:
“奉太后懿旨,北藥局設藥棚五處,施藥三日,不分貴賤,不收分文!”
鑼鼓一響,百姓蜂擁。
第一口大鍋揭開,白霧翻滾,藥香沖鼻。
三寶踮腳,親自掌勺,一勺一勺舀進粗瓷碗,碗底壓著一片薄荷葉,清涼透心。
“慢點喝,別嗆。”
他個子小,卻倔強地墊著腳,額前的錦鯉墜子晃成一道金弧。
二寶領著護田隊,在鍋邊維持秩序。
少年們額頭青筋繃起,嗓子喊啞:“排隊!一人一盅,不得多領!”
有人想插隊,被二寶一個眼神釘在原地;
有孩子喝得太急嗆咳,三寶立刻踮腳拍背,小手軟軟地順著:“別急,還有呢。”
五、滿城藥香
第一日,發藥三千碗。
第二日,發藥五千碗。
第三日,天未亮,街口已排起長龍。
沈青蘿帶著大寶,在城門設第二道棚;
二寶守碼頭,趙闖的黑蛟旗改作“藥船”,晝夜運水;
三寶的錦鯉小旗插遍五棚,成了百姓心里最亮的顏色。
暑熱未退,瘟勢卻緩。
倒伏的人少了,哭嚎的聲低了。
傍晚,三寶蹲在藥棚后數空碗,忽然“哇”地一聲哭出來:“娘,我沒死,他們也沒死!”
沈青蘿彎腰,把兒子摟進懷里,掌心滾燙。
“是,我們都沒死。”
六、暗涌未平
第三夜,統計出爐:施藥一萬三千四百碗,藥材耗去七成,庫存再度告急。
大寶的算盤撥得飛快:“缺口:銀翹一千三百斤,石膏八百斤,黃芩五百斤。”
沈青蘿望向遠處漆黑的天幕,聲音輕卻堅定:“明日,開靈泉倉,再撐三日。三日后,趙闖的船若到不了——”
她指尖在案上輕敲,像敲一記戰鼓,“我便親自去江南押藥。”
窗外,殘月如鉤,照得滿城藥香未散,瘟氣漸退。
而更遠處的官道上,一匹快馬正冒雨疾馳——
馬上人高舉“北藥局”青旗,直奔江南藥市。
暑瘟未滅,戰鼓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