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設立內閣之初,】天幕文字清晰陳述,【靖難方定,永樂坐鎮(zhèn)南京,太子朱高熾(仁宗)于北京監(jiān)國,協(xié)理庶務。此時朝政重心尚在南北二京,日常庶務繁多卻非極險,五品文臣如解縉、黃淮、楊士奇等,足堪參贊機務】
文字旁,甚至浮現(xiàn)出簡略的圖表:
【永樂元年:解縉(翰林侍讀,五品)、黃淮(翰林侍書,五品)、楊士奇(翰林編修,七品)……】
【品級特點:品階普遍不高,多為皇帝近侍之臣(翰林官),便于咨詢顧問,處理文書】
看到此處,奉天殿前的朱元璋,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他那張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線條似乎柔和了一絲。
“嗯,”他低沉的嗓音在寂靜的廣場上響起,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對身旁的馬皇后解釋,“新人練手,起步低些,無妨。咱用人,也講究個循序漸進,放在眼皮子底下磨礪。老四剛坐穩(wěn)江山,太子又在北邊盯著,用這些年輕些的讀書人,處理尋常奏章、出出主意,倒也使得?!?/p>
天幕并未停止,文字繼續(xù)流淌,揭示著時間的偉力與局勢的變遷:
【然,自永樂八年起,情勢陡變:遷都北京,天子常駐北疆;五次親征漠北,大軍頻動,糧秣、軍情、調度如山海般壓來;兼營建北京、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國事之繁巨、險峻,遠超初創(chuàng)之時?!?/p>
【于此滔天巨浪之中,五品之微官,其識見、威望、決斷之力,已難承中樞之重。永樂對閣臣要求日高,非深諳朝局、經(jīng)驗老道、能于驚濤中掌舵者不可勝任?!?/p>
緊接著,天幕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時間沉淀:
【永樂十年:楊士奇(左春坊大學士,正五品)、楊榮(翰林學士,正五品)……】
【永樂十五年:楊士奇(兼兵部尚書,正二品!)、楊榮(工部尚書,正二品!)……】
【洪熙元年(仁宗):楊士奇(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內閣首輔)、楊榮(謹身殿大學士)……】
【宣德九年(宣宗):“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皆位極人臣,官至一品或從一品大學士,執(zhí)掌內閣近三十年,須發(fā)皆白,成朝廷柱石】
看著那從七品編修一步步躍升到一品大學士、兵部尚書,看著“三楊”的名字伴隨永樂、洪熙、宣德三朝始終,看著那“近三十年”的漫長歲月,朱元璋的眼神變得深邃。他用力捻著胡須,發(fā)出輕微的“沙沙”聲。
“這話…在理!”朱元璋的聲音帶著一種沉甸甸的認同,他環(huán)視階下肅立的勛貴與文臣,“平常年月,換人如換刀,咱想用誰就用誰!可老四那是什么光景?大軍在外,皇帝親征!京城里坐鎮(zhèn)的,要么是太子監(jiān)國,要么就得靠幾個信得過的老臣撐住局面!這種時候,換上個毛頭小子?壓不住陣腳,一個閃失就是塌天大禍!”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那些跟隨他打天下的老兄弟,又落回天幕上“三楊”的名字,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感慨:
“更何況……咱自己心里清楚,這人用熟了,知根知底,知道他幾斤幾兩,辦事才放心。新人?再是驚才絕艷,沒在風浪里滾過幾遭,沒在咱眼前把心肝都剖開看過,想入咱的眼,難!”
這番話,既是說未來的永樂,又何嘗不是在說他自己?對權力的掌控和對“老人”的依賴,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天幕的金光流轉,內閣沉浮的畫面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令人心悸的深紅與墨黑交織的色調??諝夥路鹚查g凝滯,帶著鐵銹與血腥的氣息。
【洪武十五年,】天幕的文字冰冷而清晰地切入,如同刀鋒刮過骨面,【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千年相權,為監(jiān)視勛貴重臣,震懾百官,特設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即‘錦衣衛(wèi)’!】
【錦衣衛(wèi),獨立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之外,掌直駕侍衛(wèi)、巡查緝捕,并擁有獨立偵緝、逮捕、審訊、乃至處決之權!詔獄森森,可直達天聽!】
當“錦衣衛(wèi)”三個大字帶著血色浮現(xiàn)在天幕頂端時,奉天殿前的氣氛驟然降至冰點。朱元璋面無表情,只是那雙深邃的眼眸深處,寒光一閃而逝。
廢除宰相,集權于己,設立這把懸在所有人頭頂?shù)摹疤熳又畡Α?,正是他此刻心中堅定不移的國策。天幕不過是印證了他心中所想。
階下的勛貴們,尤其是馮勝、王弼、耿炳文這些手握重兵、與皇家關系微妙的老將,雖然竭力保持著肅立姿態(tài),但呼吸明顯粗重了幾分,眼神不由自主地飄忽,帶著難以掩飾的忌憚和一絲……恐懼。這把刀的鋒利與無情,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
天幕并未過多渲染洪武朝的錦衣衛(wèi),而是迅速推進:
【此制雖因洪武二十六年‘藍玉案’牽連過廣,一度廢止……】
“藍玉案”三字一出,如同無形的鞭子抽在空氣里!馮勝、王弼等人身體猛地一顫,目光幾乎是條件反射般地、帶著驚懼與兔死狐悲的復雜情緒,齊刷刷地投向奉天殿西側某個不起眼的偏殿方向。
那里,門窗緊閉,一片死寂,正是未來將被剝皮實草、此刻卻還懵然不知自己命運的涼國公藍玉,被暫時“請”去“靜思”的地方!一股寒意從這些勛貴的腳底板直沖天靈蓋。
天幕的敘述冷酷地繼續(xù):
【然,永樂初年,為徹底肅清‘建文余孽’,穩(wěn)固帝位,錦衣衛(wèi)被重新啟用!其權勢,更甚洪武之時!爪牙遍布朝野,偵緝無孔不入,百官聞之色變!】
畫面中,象征錦衣衛(wèi)的飛魚服身影快速穿梭,伴隨著文字:
【然,權力如猛虎,飼之愈久,兇性愈熾。錦衣衛(wèi)指揮使紀綱,深得永樂信重,權傾朝野,漸生不臣之心。竟私蓄亡命,僭乘輿,僭用御物,更與覬覦儲位的漢王朱高煦勾結,構陷忠良!】
當“構陷忠良”四個字出現(xiàn)時,畫面陡然定格在一個觸目驚心的名字上——
【永樂十三年,內閣大學士解縉,遭構陷,凍斃于詔獄雪地之中!】
“解縉”這個名字,洪武君臣并不陌生,那是名滿天下的才子!天幕竟揭示他死于錦衣衛(wèi)指揮使與皇子的聯(lián)手構陷?!
“混賬東西!”一聲雷霆般的怒吼猛然炸響!朱元璋霍然從龍椅上站起,怒發(fā)沖冠,雙目赤紅,如同被激怒的雄獅!
他蒲扇般的大手狠狠拍在御案之上,震得筆架硯臺一陣亂跳!“咱的刀!咱親手打造的刀!”
他指著天幕上那“紀綱”的名字,聲音因為極致的憤怒而微微顫抖,“竟敢噬主?!竟敢勾結皇子,殘害朝廷棟梁?!誰給他的狗膽!老四!你養(yǎng)的好狗!”
老朱的憤怒如同實質的火焰,席卷整個廣場。勛貴們噤若寒蟬,冷汗涔涔而下。
他們看著天幕上那飛魚服的身影,仿佛看到了未來懸在自己家族頭頂?shù)睦?。這把天子之劍,不僅能砍向敵人,竟也能反噬主人!錦衣衛(wèi)失控的陰影,沉甸甸地壓在了每個人的心頭。
朱元璋的怒吼還在殿前回蕩,天幕的血色卻并未褪去,反而變得更加幽暗詭譎。那象征錦衣衛(wèi)的飛魚服影像旁,悄然浮現(xiàn)出另一道影子——服飾華麗卻透著一股陰柔之氣,面白無須,眼神低垂卻暗藏鋒芒。
文字帶著一種冰冷的揭示感繼續(xù)流淌:
【錦衣衛(wèi)權勢滔天,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其成員多選自世襲軍戶,尤以勛貴子弟充任核心。永樂大帝雄才大略,卻日益警覺:這把‘天子之劍’,其根須已深深扎入勛貴集團,其鋒芒,竟隱隱有不受掌控之危!】
看到“勛貴子弟”和“不受掌控”幾個字,朱元璋赤紅的眼中厲色更盛,胸膛劇烈起伏。階下的馮勝、王弼等人更是臉色煞白,連呼吸都快要停滯。完了!未來的皇帝連勛貴子弟組成的錦衣衛(wèi)都不信了!那勛貴們的下場……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壓抑中,天幕揭開了更令人頭皮發(fā)麻的篇章:
【為制衡失控的錦衣衛(wèi),重鑄一把絕對忠誠、只系于皇帝一身的利刃,永樂十八年,一道震驚朝野的旨意自深宮發(fā)出——】
天幕之上,三個陰森的大字伴隨著一個宮門深鎖、宦官身影幢幢的畫面轟然顯現(xiàn):【東緝事廠!】
【東廠!雖初創(chuàng)時僅寥寥數(shù)十員額,然其成員,皆由內官監(jiān)太監(jiān)充任!提督東廠者,必為皇帝最親信之司禮監(jiān)大太監(jiān)!】
“太監(jiān)?!”
“東緝事廠?!”
“全是……沒根的東西?!”
奉天殿前,一片倒抽冷氣的聲音!文官們驚駭?shù)氐纱罅搜?,勛貴們更是如遭雷擊,難以置信!
“轟!”朱元璋只覺得一股熱血直沖頂門,眼前猛地一黑!他身體晃了晃,旁邊的馬皇后驚呼一聲“重八!”,急忙伸手欲扶。但朱元璋硬生生挺住了,他猛地一把推開馬皇后的手,那動作帶著前所未有的暴怒和……一絲驚惶!
“太監(jiān)干政!!!”朱元璋的聲音如同受傷的野獸在咆哮,嘶啞、憤怒,更帶著一種被深深冒犯的恐懼!
他讀書不多,但漢末十常侍禍亂朝綱、唐末宦官廢立天子的慘烈景象,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骨髓里!他對太監(jiān)的防備,甚至遠超過對外戚和后宮的忌憚!他立下“內臣不得干政”的鐵律,視為不可逾越的祖訓!
“老四!你干啥咧??!”朱元璋目眥欲裂,死死盯著天幕,仿佛要穿透時空,揪住那個未來兒子的衣領質問,“難道到了永樂十八年,你連自己的親兒子(指漢王勾結錦衣衛(wèi))、連那些勛貴、連你一手提拔的文臣,全都信不過了嗎?!竟要倚仗這些……這些沒根的東西?!你瘋了嗎??!”
暴怒的吼聲在空曠的殿前回蕩,群臣匍匐,無人敢應。就在這極致的憤怒中,朱元璋的腦海中,卻如同閃電般劃過兩個名字——鄭和!王景弘!
那個七下西洋,統(tǒng)帥數(shù)萬舟師、揚威異域的鄭和!還有那個名字與自己身邊隨侍大太監(jiān)王景弘(王五十九)一模一樣的航海太監(jiān)!能夠指揮如此龐大的艦隊,能夠代表大明出使萬邦的,不是朝廷重臣,而是……太監(jiān)!
“難道……難道……”朱元璋的咆哮戛然而止,如同被一只無形的手扼住了喉嚨。他高大的身軀僵立在丹陛之上,暴怒的神情凝固在臉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茫然、困惑和……一絲冰冷的動搖。
就在這一瞬間,一個極其可怕、卻又帶著某種詭異合理性的念頭,如同毒蛇般鉆入了他這位開國雄主的心底:
這些閹人,無家無室,無根無后,一身富貴榮辱皆系于皇權……似乎,真的比那些盤根錯節(jié)的勛貴、那些清流黨爭的文臣、那些血脈相連卻可能覬覦皇位的宗室……更值得皇帝信任?至少……他們背叛的代價和可能性,似乎更低?
“只是……這些沒根的東西……真能可靠嗎?”朱元璋喃喃自語,聲音干澀沙啞,充滿了自我懷疑的巨大痛苦。
他剛才還在為老四任用太監(jiān)而暴怒欲狂,此刻,那堅如磐石的信念,竟被自己腦海中這個可怕的“明悟”撕開了一道深深的裂縫!
奉天殿前,死寂無聲。唯有天幕上“東緝事廠”四個陰森大字,散發(fā)著幽幽冷光,映照著洪武大帝臉上那從未有過的驚疑與動搖。
太監(jiān)干政的幽靈,已被天幕釋放,正獰笑著,在洪武十三年的時空里投下第一道濃重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