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元年。
秋。
永寧帝下旨免除數種邊餉、剿餉,百日徭役著減為四十日。
邸報傳抄四方,百姓叩謝天恩。
……
天劍門。
衢州境內頗有名氣的劍道門派,由天劍俠蕭英創建,門下正式弟子百余人,記名弟子上千,遍布法泉縣各處村鎮。
門派駐地在縣城南面的昆山,傳承二十余年后,當地百姓習慣稱之為天劍山。
這日。
蕭英召集七個親傳弟子,在劍堂商議要事。
“我與黎莊主相識,前些日得知他兒子入了京營,正在四處抓賊剿匪立功。”
大弟子蕭元秋是蕭英兒子,詫異道:“父親,我聽過黎莊主名號,嶺南有數的大俠,怎么成了朝廷鷹犬?”
“咳咳,門中議事要稱職務!”
蕭英訓斥道:“什么叫鷹犬,大俠自當為國效力,今日喚你們來,就是有京營當差的門路。”
蕭元秋疑惑道:“以我等實力,去哪里都能入伍,何必跋山涉水去京營?”
蕭英無奈兒子愚笨,幸好武道天賦上乘:“入伍做大頭兵么?門中不缺你那點兒糧餉!”
二弟子出身商賈,父親在法泉縣經營布匹生意,耳熏目染腦子靈光活絡,恍然明悟道。
“師父,京營能升官兒?”
蕭英頷首道:“不錯,據說一萬兩升校尉,兩萬升都司,五萬升參將,價格大體如此,只是不能直接買,還會有額外門路花費。”
蕭元秋駭然道:“這不是賣官鬻爵……”
“不會說話就閉嘴!”
蕭英打斷兒子說話,他早已盤點天劍門多年積累,約莫能換個參將,缺的只是去哪剿匪立功。
“今日喚你們來,就是盡快收拾行囊去京城,按照黎莊主所說,先去衡昌商號買一千兩草料……”
草料自然是沒有一根,不過衡昌商號的管事會領著你去見御馬監公公,之后就是水到渠成。
蕭英叮囑道:“京城不比法泉縣,高手無數,去了切莫惹是生非。”
七個弟子躬身領命:“謹遵師父教誨。”
蕭英說道:“元秋留下,你們回家說一聲,此去京城,不知幾年才能回來。”
待弟子告退離去,蕭英從懷里摸出迭銀票。
“去了御馬監,與公公說話時要恭敬,甭管大太監小太監,得空就塞銀子。”
蕭元秋頗有些不情愿,他自幼受江湖傳聞影響,對朝廷尤其是太監極為排斥。
不少大俠名俠,就是靠著殺閹人救清官,得以名揚天下。
蕭英臉色微沉:“莫要不知好歹,若非我與黎莊主關系莫逆,做夢都摸不到這當官的門路!”
蕭元秋反駁道:“爹,投靠賄賂閹人當官,不是大俠……”
啪!
蕭英一巴掌抽在兒子臉上,真氣凝聚手掌,直接打得鼻青臉腫。
“你娘去世的早,看來我將你慣壞了,這回去京城拿不到官職,你就不用回來,我沒你這兒子。”
蕭元秋生性純孝,跪在地上不敢反駁。
“爹,您為什么一心要我當官?”
“我在江湖上頗有名號,堂堂一方劍俠,見個縣令都要排隊求見。為何?只因為咱是白身,人家是官身!”
蕭英經歷過許多憋屈,尤其早些年門派初建,連個衙役都敢來天劍門收稅。說什么昆山是朝廷所有,圈地私占涉嫌謀逆,來回花了不少銀子才打通關系。
蕭英能一劍殺了衙役,也能沖入縣衙殺了縣令,然后就只能帶著全家老小亡命天涯了。
“元秋你要記住,考公,才是絕世武功,官道,才是天下正道!”
蕭英唯恐兒子耍性子,耽誤了大好時機,循循教導。
“遠的不說,菩提寺是衢州正道魁首,寺中幾位高僧全都擔著不同品級僧官,主持圓通更是正四品都綱,統領衢州大小寺院。”
圓通禪師在衢州名聲赫赫,蕭元秋很是崇敬。
“父親,孩兒明白了,定好生立功,早日升任武官。”
“待你升任參將,再使銀子轉入衢州地方,哪怕平級調動都是千總、守備,到時候縣令見你得行禮。”
蕭英能從無到有建立天劍門,眼界自然不同尋常。
“你將門中弟子編入軍中,吃著朝廷的糧餉,養著咱自個兒家的兵。如此一來,天劍門就能走出法泉縣,成為衢州名門大派!”
……
永寧元年。
除夕。
李平安伺候周太后入睡,罕見的沒在床邊守夜,悄無聲息的離開慈寧宮,來到御馬監衙署。
如今御馬監不似先前冷清凄涼,由于掌握著京營錢糧大權,一躍成為僅次于司禮監、印綬監的熱鬧地界。
今晚燈火通明,處處張燈結彩。
李平安踏入衙署大門,早就等候的小喻子尖聲唱喏。
“干爹駕到——”
院內十余名老少太監齊刷刷跪倒,額頭抵地高呼。
“孩兒恭賀干爹新歲,祝干爹鶴壽松齡,福體安康!”
御馬監其他大大小小的太監,在左右兩邊恭恭敬敬跪著,待干兒子們拜完年,方才有資格磕頭賀喜。
“恭賀提督大人新歲,祝提督大人恩蔭長沐,圣眷永隆!”
“好好好。”
李平安滿意頷首,目光掃過院中太監,回想起當年自個兒磕頭賀喜,最期盼的就是得大人賞賜。
“今兒咱家高興,每人賞銀百兩,五十兩拿去吃酒耍錢,五十兩寄回家里贍養爹娘!”
“拜謝大人恩賜。”
有官職或年歲大的太監還好,百兩銀子不多不少,對于方才入宮幾年的小太監來說,稱得上大數目。
尤其他們入宮尚短,尚且懷念家人,聽到李平安關心爹娘的話,很難不感激涕零。
李平安吩咐道:“這銀子咱家出一半,另一半讓衡昌商號直接送去家里,切記莫要少了一分一毫。”
“干爹您放心,孩兒定辦得妥當。”
小喻子知曉干爹在拉攏人心,今年御馬監上下賺的盆滿缽滿,誰敢伸手拿這贍養銀子,定然落不得好。
進入值房。
當中多了張兩三丈長的條桌,上面擺著百余種御膳,還有數壇御酒。
李平安早就吃慣了山珍海味,御膳御酒都入不得眼,唯獨見到酒席中放著幾個白面饃饃,頓時露出滿意笑容。
“小喻子,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