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三天的調整梳理第三天入夜后,清風寨的喧鬧漸歇,小川將韓烈單獨押進一間空置的木屋,屋內只點著一盞油燈,昏黃的光映得兩人影子在墻上晃動。小川把短刀拍在桌上,刀刃反光刺得韓烈瞇起眼,他開門見山:“白天沒問完的話,現在老實說——黑風山的魔修,到底在找什么?”
韓烈縮了縮脖子,眼神躲閃:“我是真不知道具體找啥……就聽當年一起混的兄弟說,那些魔修逢人就問‘有沒有見過帶血色紋路的玉盒’,誰要是說沒有,或者藏了消息,當場就被煞氣蝕死。”他咽了口唾沫,又補充道:“還有人說,那玉盒里裝的是‘魔核’,能讓魔修的功力大增,所以他們才瘋了似的找。”
小川手指敲擊著桌面,追問:“你那兄弟,在哪見過魔修找玉盒?黑風山具體怎么走?”
“他……他早就死了!”韓烈聲音發顫,“就是因為無意中撿了塊帶血色紋路的碎片,被魔修追上殺了!至于黑風山,我只知道在北邊,要過三條河、翻兩座山,具體路線我真不清楚!”
小川盯著韓烈的眼睛,見他神色慌張卻不像說謊,暫時壓下疑慮,話鋒一轉:“那你呢?你的雙刀功夫,是跟誰學的?”
提到武功,韓烈的眼神亮了些,卻又很快黯淡:“我這‘裂風刀法’,是早年在一個老鏢師那偷學的!那老鏢師路過黑石嶺,被我攔下,打了三天三夜才把他制服,從他身上搜出了刀法秘籍,自己瞎練了幾年,才有了現在的本事。”他頓了頓,又道:“這刀法講究快、狠,劈出的刀氣能裂木,但比起你那魔功……還是差遠了。”
小川拿起短刀,用刀背拍了拍韓烈的臉頰:“最后問你一次,清風寨里,有沒有人去過黑風山?有沒有人見過那帶血色紋路的玉盒?”
韓烈連忙搖頭:“絕對沒有!我們清風寨只在黑石嶺附近活動,哪敢去黑風山招惹魔修?蘇媚、趙莽他們,連聽都不敢多聽!”
小川見問不出更多信息,起身冷聲道:“你好好待在這里,要是敢逃跑,或者亂說話,后果你知道。”說完,他吹滅油燈,轉身走出木屋,將韓烈獨自關在黑暗里。
屋外,夜色正濃,小川望著北方的方向,心里關于“魔修”和“血色玉盒”的疑惑越來越深——黑風山的魔修、自己的暗黑色魔氣、殘缺的魔功……這些線索像一團亂麻,而他隱隱覺得,解開這團亂麻的關鍵,或許就在黑風山。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清點清風寨的糧食,整合隊伍,繼續南下,至于黑風山的秘密,只能暫時壓在心底。南下征程:斬匪首收壯丁,探戰火局勢
處理完清風寨的歸降事宜后,小川將韓烈、蘇媚、趙莽、錢摳四人押到寨門前的木樁下。這四人手上或沾著百姓鮮血,或主導過無數次劫掠,是清風寨作惡的核心。
“韓烈私藏糧食、殘害商旅;蘇媚設局騙人參匪、克扣口糧;趙莽動輒傷人、欺壓下屬;錢摳助紂為虐、做假賬分贓。”小川手持短刀,聲音冷冽,“今日斬你們,既是為那些被你們害過的人償命,也是為了讓所有人知道——跟著我,作惡必遭懲,害民必償命!”
話音落,小川手起刀落,四人首級接連落地。他讓人將首級懸掛在清風寨大門上,既是警示附近可能存在的匪幫,也讓新加入的87人徹底斷了“回頭當匪”的念頭。處理完后,小川帶領122人的隊伍,背著從清風寨繳獲的糧食,正式踏上南下之路。
南下途中,小川的隊伍專挑偏僻山路走,避開戰亂核心區,卻也常遇到因戰火流離失所的青壯年——有的是被朝廷抓壯丁后逃出來的農戶,有的是番王軍隊過境后家破人亡的村民,還有的是小股匪幫潰散后無所依靠的人。
每遇到這些人,小川從不強求,只告訴他們:“愿意跟著走的,有飯吃、有安全保障,絕不劫掠百姓;想自己謀生的,也可分些干糧,各自安好。”因小川隊伍紀律嚴明,從不騷擾沿途村落,還曾幫一個被散兵欺負的村莊解圍,漸漸傳出“川哥隊伍是好人”的名聲。
一路走下來,越來越多的青壯年主動加入——有會打鐵的李老三,能幫隊伍修補兵器;有曾在官府當過兵的張勇,懂些基本的隊列和防守技巧;還有十幾個擅長耕種的農戶,想著日后找到安穩地方能種田謀生。等走到淮河附近時,隊伍已從122人壯大到236人,雖多是平民出身,卻個個眼神堅定,沒了之前的迷茫。
在途經一個名為“河口鎮”的村落時,小川讓春桃帶著幾個擅長溝通的隊員,向村里留守的老人、商販打聽朝廷軍與番王爭斗的情況,漸漸摸清了大致局勢:
戰火范圍:目前戰火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冀州、幽州,以及中部的豫州、兗州。朝廷軍由鎮國將軍統領,主力在冀州與北方番王“耶律烈”的軍隊對峙;南方的番王“蕭策”則趁機攻占了豫州東部,與朝廷軍在兗州展開拉鋸戰;淮河以南暫時安定,但已有少量番王散兵南下劫掠,百姓多在囤糧自保。
核心矛盾:番王們不滿朝廷近年加重賦稅、克扣軍餉,聯合起來“清君側”,實則想爭奪天下;朝廷內部則分為兩派,一派主張強硬鎮壓,一派主張議和,遲遲沒能拿出統一對策,導致戰局膠著。
-百姓處境:戰火波及的地區,村莊被燒、糧食被搶是常事,大量百姓流離失所;未被波及的地方,朝廷為湊軍餉,賦稅翻了三倍,不少農戶被逼得賣兒賣女,或逃入山林躲避。
聽完這些消息,小川心里沉了沉——原以為南下能找到安穩之地,卻沒想到戰火已隱隱有向南蔓延的趨勢。他召集核心成員商議:“淮河以南雖暫時安全,但遲早可能被戰火波及。咱們不能只想著躲,得找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扎根,既能囤糧自保,也能護著跟著咱們的弟兄和附近百姓。”
眾人紛紛贊同,老秦提議:“我早年聽說南方有座‘青石嶺’,山勢險要,嶺上有廢棄的古寨,還有可耕種的荒地,咱們或許能去那落腳。”小川點頭,當即決定:“就去青石嶺!加快行程,爭取在戰火南下前,把據點建起來!”
隊伍重新整隊,朝著青石嶺的方向出發,而小川心里清楚,接下來的路,不僅要找糧、建據點,還要應對可能到來的戰火,肩上的擔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