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難不倒子嬰,他清了清嗓子說:“我大秦有富戶捐錢捐糧的先例,捐贈者可授予‘義民’,可免徭役等,提高捐錢捐糧積極性,可謂良策。”
扶蘇點頭,此策的確可讓民捐贈,可都是杯水車薪罷了,無法讓富戶特別是富商盡其力,其實捐贈的主力是富商和豪族,如果能讓這些人出全力,才是捐錢捐糧賑濟朝廷的的保證。
“但民捐贈只是小頭,主要捐贈還是要集中在富商豪族身上,如果他們的捐贈和一般小民般相差無幾,無疑此策是失敗的,所以必須將富商和豪族發動起來。”
扶蘇又點頭,卻是問:“如何將他們發動起來?”
“商人逐利,這是至理,如果想他們出全力,只有給他們足夠的利益。”
“不可!”扶蘇直接反駁,“朝廷國庫正值空虛之際,如果給他們足夠的利益,豈不本末倒置?行不通。”
子嬰不好氣地瞥了老爹一眼,嘆其腦子轉不過來,笑道:“老爹你不妨想想,如果不用動用國庫呢?”
扶蘇撓頭,除了國庫出力,他真想不到什么利益能吸引富商豪族。
見老爹如此,子嬰也不勉強老爹能說出個所以然來,又說:“現時我大秦抑商,市稅頗高,富商和豪族大多從商,如果按照他們的捐贈額多少而減免多少稅,你說他們會不會大力捐贈?”
就子嬰了解,現時大秦市稅率約為交易額的5%到10%,那可是交易額,還未剔除成本,可見高得離譜,更離譜的是貨物資源稅方面,稅率更高,如酒肉之類,竟高達成本價的10倍之多。
這嚴重抑制商業的發展。
前世的子嬰了解過,縱觀歷朝歷代,市稅率最多的是秦朝,高達66%,比先秦時期任何朝代都要高,還高出很多很多。
這才導致,本來商業還繁榮的戰國時期,到了秦代一下子就萎靡了下去。
“這個......”扶蘇思索一番,點頭,如對捐贈商賈減免市稅,他們定會大力捐贈,不,應該說是買稅率。
但父皇肯定不會同意的,市稅也乃國庫重要收入之一,如對富商豪族減免,對國庫來說無疑雪上加霜,即使是他,也不同意。
“會是會,但你皇祖父絕對不會同意。”扶蘇肯定地說。
子嬰擺擺手道:“老爹你先別那么快就否決,我所說的減免也是三年之后才減免,并非這三年。”
“恐怕三年后也不行。”扶蘇還是搖頭,推遲三年減免和現在減免并沒有太大區別,從長期來看,其實都一樣。
子嬰不耐煩了,生氣道:“老爹你怎么那么固執呢?難道你忘了我剛才所說的豐衣足食了嗎?”
“什么意思?”這話有些繞腦,扶蘇轉不過彎。
“我敢保證,三年后我大秦人人豐衣足食,那他們手中必定有余糧,你說他們會將余糧怎么處置?”
“自然是賣出去換錢。”
“那好,當他們都將余糧賣出去,是不是市面上的糧就多了?”
“自然!”扶蘇毫不猶豫地回應。
“很好,市面上的糧多了之后就會導致糧價降低,如是同樣的量,商賈的盈利會大大減少,甚至入不敷出,你說他們還會行商嗎?”
“不會。”扶蘇說。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如商賈不行商,黔首手中的糧就賣不出去,市場將停擺,導致的直接后果是,種糧者有糧吃,不種糧者餓死街頭,你說朝廷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自然不會。”
“正是,一旦朝廷重視這事,自然而然會減稅,減到符合市場規律為止,才可讓人們的生活趨于穩定,至于減多少,就看朝廷想不想大秦強盛起來。”
扶蘇沉默了,貌似兒子說這話并非沒有道理,但他又有些繞腦,這賣出糧怎就和市稅有關了?
還有,減稅還能讓大秦強盛起來,這是什么理?他有些凌亂。
“我估計,如果朝廷要減稅,應該減到十成二左右。”
大秦的官員并非沒有眼睛,看不清事情真相,大秦之所以抑商是想農業發展起來,當農業發展起來之后,必定會逐漸取締抑商,減稅就是最好的取締。
大秦官員對后世事情不知道,但對先秦時期還是比較了解的。
戰國時期七國雖爭霸,但商業風風火火,涌現出很多富商,經濟更是繁榮得很,其中推手便是稅率。
這個時期各國的市稅率大概維持在20%,商業的繁榮卻遠超如今,如果大秦想強盛,也許會將市稅減少到這個程度。
當然,這還不是最好。
縱觀歷朝,其實商業最繁榮的要數宋朝,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宋朝經濟幾乎占了整個世界的三分之一,可見它的繁榮。
而宋朝的市稅率不到7%,也就是說,7%的稅率是比較有利于商業的發展的。
“十成二?”扶蘇懵了,這是他不敢想象的數字,現時市稅大概是十成六,如果減免到十成二,有可能嗎?
子嬰看出了老爹的不相信,又道:“老爹你不要不相信,十成二還是比較保守的,要想商業興盛起來,起碼要低于十成一。”
“是這樣嗎?”扶蘇完全無法理解,他的知識層面只停留在儒學上,其他的沒有過多關注。
他更凌亂了,他本來想考量考量兒子,殊不知被兒子考倒了。
“所以說,三年后給富商減稅,他們還能討到好處嗎?”
“這......”扶蘇雖懵,可這淺顯的計算還是懂的,一時感覺這小子的說法似乎也很在理。
名義上答應三年后減免捐贈商賈的市稅,實際上也減免了,但三年后朝廷如果全面減免市稅,對他們來說,減免和不減免沒什么區別,那他們的捐贈就是白捐,朝廷撿個大便宜。
恐怕,如果父皇了解這些,即使他是個傻瓜也會答應下來。
良久,扶蘇不說話,子嬰自然也沒有打攪的意思。
這是新知識,是子嬰從前世帶過來的,沉迷于儒學的老爹自然不了解,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老爹的考量就好。
良久,扶蘇終究是開口說話了:“何其深奧也,興許你說的是對的,也罷,這次考量就算你通過了,老爹很滿意。”
“老爹英明。”子嬰做出一個勝利的手勢,不過下一刻眼睛卻是瞇了瞇,湊到老爹面前問,“老爹,你問這些是不是想給皇祖父獻策?”
這是明擺的事情,流民之事持續得太久了,秦始皇不可能不重視,但皇城衛士抓流民抓了那么久也還是沒有杜絕,恐怕此事困擾住了他。
老爹是個孝心的人,也是為民的人,如此之事他肯定會插上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