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縣衙門的朱漆大門斑駁脫落,兩只石獅子缺牙斷爪,活像兩個落魄的看門老漢。惜夕的馬車停在衙前廣場時,竟連個接應的差役都沒有。
“大人,這...“老仆顏忠看著冷清的衙門,眉頭皺成了疙瘩。
惜夕卻笑了:“好啊,正好看看他們能晾我到幾時。“
她整了整七品鸂鶒補服,昂首走向衙門。剛踏上臺階,一個滿臉油光的師爺才慌慌張張跑出來,腰間系帶都沒系好。
“哎喲,縣尊大人到任,小的有失遠迎!“師爺連連作揖,眼睛卻滴溜溜打量著惜夕的衣著行裝,“實在是沒接到上頭的文書,不知道大人今日到任...“
惜夕一眼看穿這拙劣的表演。按律,新官到任,縣衙六房書吏、三班衙役都該列隊相迎。眼下這情形,分明是給她下馬威。
“無妨。“惜夕不動聲色,“本官姓顏,不知閣下如何稱呼?“
“小的姓趙,是衙門刑名師爺,代掌印務已有半年。“趙師爺邊說邊引路,“自從上任李縣令...呃...離任后,灤縣一直無人主事。“
惜夕知道那個“李縣令“就是老翰林說的投河自盡的那位。她環視衙門大堂,積灰足有銅錢厚,案卷胡亂堆在角落,顯然很久沒升堂了。
“縣丞和主簿呢?“
趙師爺面露難色:“周縣丞告病在家,王主簿上月母親過世,丁憂去了。“
惜夕心中冷笑——好得很,領導班子直接給她來個空城計。
“既如此,煩請趙師爺即刻派人通知縣衙所有屬官、胥吏,明日卯時正點,本官要在大堂點卯。缺席者...“她故意頓了頓,“按《大虞官制》,無故缺勤,杖二十。“
趙師爺臉色變了變,又堆起笑容:“大人遠道而來,不如先安頓下來?后衙已經收拾好了...“
“帶路吧。“
后衙的情況比前堂更糟。三間瓦房漏風漏雨,院中雜草叢生。唯一像樣的是張紅木床,可當惜夕坐下時,竟“咔嚓“一聲塌了一角。
“這、這...“趙師爺額頭冒汗,“定是那些奴才偷懶...“
惜夕拍拍衣裙站起來:“無妨。青柳,把本官的行李打開,先收拾出個能住的地方。“她又對趙師爺道,“煩請把近五年的賦稅冊子、刑名案卷都拿來,本官今晚要看。“
趙師爺瞪大眼睛:“今晚?可那些冊子都堆在庫房,一時半會兒...“
“那就勞師爺加個班。“惜夕微笑,“對了,再派個人去白河塢白家遞個帖子,就說本官明日午后要登門拜訪。“
聽到“白家“二字,趙師爺明顯抖了一下:“大人要見白家?“
“怎么,不妥?“
“不不,只是...“趙師爺擦了擦汗,“白老爺近來身體不適,恐不便見客...“
惜夕意味深長地“哦“了一聲:“無妨。“
打發走趙師爺,惜夕立刻帶著顏忠檢查了整個后衙。果然在書房地板下發現了個暗格,里面藏著幾本私賬。粗略一翻,全是各鄉里正給衙門送的“孝敬“記錄。
“小姐,這地方不對勁。“顏忠低聲道,“老奴方才去廚房打水,聽到兩個差役說...說您活不過三個月。“
惜夕挑眉:“跟李縣令一樣投河?“
“他們說...白河塢就是灤縣的閻王殿,白老爺是活閻羅。“
正說著,青柳慌張跑來:“大人!庫房那邊吵起來了,趙師爺不肯交賬本!“
惜夕冷笑一聲,從行李中取出個錦盒,里面正是女帝欽賜的縣令印信:“顏忠,持印去縣衙庫房,告訴趙師爺,要么立刻交出所有文書賬冊,要么本官現在就升堂,治他個'欺瞞上官'之罪!“
待顏忠領命而去,惜夕又對青柳道:“你去街上轉轉,買些吃食,順便聽聽百姓都在議論什么。“
夜深人靜時,惜夕在油燈下審閱著終于送來的賬冊。越看越心驚——灤縣每年上報的田畝數不足實際三成,稅收大半落入私囊;刑名案卷更是荒唐,命案多以“失足落水“結案。
“果然是個爛攤子...“惜夕揉著太陽穴。忽然,她注意到賦稅冊上有大量“河捐““堤銀“的條目,可今天一路行來,白河堤壩分明年久失修。
窗外傳來打更聲,已經三更天了。惜夕正要熄燈,忽聽“啪“的一聲,一顆石子擊碎窗紙落在桌上。展開裹著的紙條,上面歪歪扭扭寫著:“明日點卯,當心茶水。“
惜夕心頭一凜。看來這灤縣衙門里,也不全是白家的人。
次日卯時,惜夕早早坐在大堂上。令她意外的是,三班衙役、六房書吏竟一個不差全到了,只是個個眼神飄忽。
趙師爺賠笑:“大人,人都齊了,您看...“
惜夕掃視眾人:“本官初來乍到,今日不點卯,改點名。“她拿起昨夜整理的名冊,“念到誰,誰就上前一步,報上職責。“
這招打了眾人個措手不及。按常理,新官點卯只是走個過場,由師爺代為應答。可逐個點名,那些吃空餉的、冒名頂替的就藏不住了。
“戶房經承,劉大有。“
一個瘦高個兒哆哆嗦嗦站出來:“小的...小的劉大...“
“慢著。“惜夕瞇起眼,“據本官所知,劉大有今年該有五旬,可你看起來不過三十出頭?“
堂下一片嘩然。那人“撲通“跪下:“大人明鑒!小的是劉經承的侄兒,叔叔臥病在床,讓小...小的暫代...“
惜夕拍案而起:“好大的膽子!朝廷職役也敢私相授受?來人,拖下去重打***板!“
衙役們面面相覷,無人動手。惜夕冷笑:“怎么,本官使喚不動你們?那好,顏忠,去請守備營的兵丁來!“
一聽要驚動駐軍,趙師爺慌忙呵斥衙役:“都聾了嗎?還不快執行!“
板子聲和慘叫聲中,惜夕繼續點名。這一查,竟查出七個吃空餉的、三個冒名頂替的。大堂上一片哀鴻,胥吏們汗如雨下。
“今日暫且到此。“惜夕合上冊子,“所有缺額限三日內補全,否則嚴懲不貸!退堂!“
回到后衙,青柳急匆匆迎上來:“大人,奴婢打聽到了!白家掌控著灤縣七成良田,還私設河卡,漁民捕魚都要交'水錢'。百姓都說...“
“說什么?“
“說白家三少爺白景琦,就是昨日路上遇到的那個,上月剛打死個佃戶,尸體扔進白河了事。“
惜夕眼中寒光一閃。正欲說話,忽聽前衙一陣喧嘩。片刻后,顏忠慌張跑來:“小姐!白家來人了,抬著個箱子,說是...說是給縣尊的'見面禮'!“
惜夕整了整衣冠:“來得正好。“
前衙院子里,四個壯漢抬著個紅木大箱。領頭的管家模樣倨傲:“我家老爺聽說新縣尊到任,特備薄禮,還望笑納。“
箱子打開,竟是滿滿一箱雪花銀!少說也有千兩之多。
惜夕故作驚訝:“白老爺太客氣了。只是...“她突然沉下臉,“本官初來乍到,白老爺就送上如此厚禮,莫非是做了什么虧心事?“
管家臉色一變:“縣尊此話何意?“
“沒什么。“惜夕繞著箱子踱步,“只是昨夜翻閱案卷,發現近三年白河塢一帶竟有十二起'失足落水'案。巧的是,死者都是白家的佃戶或債戶。“
管家強笑:“那都是意外...“
“是嗎?“惜夕突然從袖中抽出一張狀紙,“那今早有人遞狀子,告白三少爺毆殺佃戶張阿大,又作何解釋?“
管家終于繃不住了:“顏縣令,白家在灤縣百年根基,您何必...“
“何必自找麻煩?“惜夕冷笑,“回去告訴你家老爺,本官今日公務繁忙,改日再登門拜訪。這箱銀子...“她“啪“地合上箱蓋,“就當做白家補交的三年稅銀吧!“
管家目瞪口呆,半晌才甩袖而去:“好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丫頭片子!咱們走著瞧!“
待白家人走遠,惜夕立刻吩咐顏忠:“去查查那個遞狀子的是誰,暗中保護起來。“又對青柳道,“準備一下,咱們去趟河堤。“
午后,惜夕換了便裝,帶著青柳來到白河堤岸。眼前的景象觸目驚心——堤壩多處坍塌,只用些樹枝碎石草草填補。河床淤塞,水流不暢,難怪年年泛濫。
“姑娘要當心啊。“一個老漁婦路過,好心提醒,“這段堤壩最危險,上月還塌過一次,淹了兩個村子。“
惜夕蹲下身查看堤壩材料,發現本該用巨石壘砌的堤體,竟摻雜了大量碎磚爛瓦。
“老人家,這堤壩是什么時候修的?“
“嗨,說是三年前官府撥了五千兩銀子大修,結果就隨便糊弄了下。“老漁婦壓低聲音,“銀子都進了白家和那些狗官的口袋!“
惜夕心中怒火中燒。正欲再問,忽聽遠處傳來喧嘩聲。只見一隊豪奴正在驅趕河邊漁民,收繳漁獲。
“那是白家的收租隊。“老漁婦慌忙躲開,“姑娘快走吧,被他們盯上就麻煩了。“
惜夕卻不躲不閃,徑直朝那群豪奴走去。領頭的正是昨日那個白景琦!
“喲,這不是顏縣令嗎?“白景琦陰陽怪氣地笑著,“怎么,來微服私訪?“
惜夕冷冷道:“白三少爺好大的威風,官府河堤上私設關卡,誰給你的膽子?“
白景琦大笑:“在這灤縣,我白家就是王法!“他猛地抽出馬鞭,“顏縣令,昨日在城門口給你的教訓還不夠?“
“教訓?“惜夕不躲不閃,“白景琦,你涉嫌毆殺佃戶張阿大,本官現在要拿你問話!“
“就憑你?“白景琦一揮手,十幾個豪奴圍了上來,“顏縣令,這白河每年都要淹死幾個人,你猜下一個是誰?“
惜夕正欲反擊,忽聽一聲厲喝:“放肆!“
一隊官兵疾奔而來,為首的軍官抱拳行禮:“末將灤縣守備孫勇,參見縣尊大人!“
白景琦臉色大變:“孫守備,你...“
孫勇冷著臉:“白三公子,對朝廷命官無禮,按律當杖三十!“
局勢瞬間逆轉。惜夕暗自驚訝——她并未通知守備營,這孫勇為何來得如此及時?
白景琦見勢不妙,撂下句狠話就帶人溜了。孫勇這才低聲道:“大人,末將收到密報,說白家要在河堤對您不利。“
“密報?誰送的?“
孫勇搖頭:“不知。只說...說是'故人'相托。“
惜夕若有所思。看來這灤縣,還藏著不少秘密。
回到縣衙,惜夕立刻升堂,當眾受理了張阿大之死的狀子,簽發海捕文書通緝白景琦。又下令徹查白河堤壩工程貪腐案。
夜幕降臨,惜夕獨自在書房整理線索。忽然,油燈無風自動,一張紙條飄落案頭。上面只有七個字:
“堤銀賬冊,城隍廟。“
惜夕心跳加速。這神秘的“故人“,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