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木匣放在案上,打開——
里面是一副完整的青銅面具,額心刻著“還”字。
左半邊,是阮青鸞死時手中攥的;右半邊,在沈星瀾匣中。
兩半嚴絲合縫,像從未碎過。
“阮阮沒死。”沈星瀾聲音嘶啞,“她假死脫身,如今人在‘斷香樓’。”
蘇瓷指尖一顫:“斷香樓?”
那是京師最神秘的戲班,只在子時唱戲,唱的是活人聽不得的“陰折子”。
傳說入樓者,須以血為票,以魂為座。
“我要帶她走。”沈星瀾抬眼,眸色近乎哀求,“但我需要你的‘青凰血’,破樓門禁。”
蘇瓷沉默良久,忽問:“代價呢?”
沈星瀾從袖中取出一封血書——
是謝無咎的筆跡,卻寫著:
“以吾之魄,換阮氏一命。——謝無咎”
子時,斷香樓。
樓在京師最荒的北城根,原是一座廢棄的鎮(zhèn)妖觀。
飛檐上懸著無數(shù)白燈籠,燈籠上繪著血紅的“戲”字。
蘇瓷與沈星瀾立于樓前,雪落無聲。
樓門吱呀自開,門內(nèi)是一條極長的甬道,兩側(cè)懸著銅鏡。
鏡中映出的卻不是他們,而是——
第一面鏡:少年沈星瀾在亂葬崗挖墳,從尸堆里刨出一個小女孩,女孩左眼下一粒朱砂淚痣;
第二面鏡:女孩長大,在教坊司的梨園中起舞,腳踝系著銀鈴;
第三面鏡:女孩被按在雪地里,太后以金簪劃破她喉嚨,血濺在謝無咎衣擺;
第四面鏡:空。
沈星瀾呼吸驟停。
甬道盡頭,是一方戲臺。
臺上垂著朱紅帷幕,帷幕后影影綽綽一個身影——水袖翻飛,像在唱《牡丹亭》。
卻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聲音沙啞,像被火燎過。
帷幕無風自落,露出阮青鸞的臉。
她一襲血衣,左眼眶空空,只剩黑洞洞的傷口。
右眼卻完好,眼角那粒朱砂淚痣,紅得像要滴出血。
“星瀾哥哥。”她輕聲道,“你來得太晚啦。”
她抬手,指尖勾了勾——
沈星瀾懷中木匣忽然炸開,青銅面具碎片化作數(shù)十只黑蝶,撲向蘇瓷眉心朱砂痣。
黑蝶觸膚即化,蘇瓷只覺一陣劇痛,像有什么東西被生生從骨縫里抽離。
她低頭,看見自己掌心浮起一枚青色凰紋,正一點點褪成灰白。
阮青鸞在臺上咯咯笑起來:“多謝娘娘,賜我新生。”
沈星瀾終于明白——
阮青鸞不是被脅迫,而是自愿。
她以自身為餌,引蘇瓷入局,只為奪“青凰血”重塑肉身。
“為什么?”他聲音發(fā)顫。
阮青鸞歪頭,右眼溫柔,左眼空洞:“因為我恨。”
“恨誰?”
“恨你。”她輕聲道,“恨你當年明明能救我,卻為了謝無咎,把我丟在亂葬崗。”
沈星瀾如遭雷擊。
他想起七年前那個雪夜——
他奉謝無咎之命,去亂葬崗埋一具“替身”,卻意外挖出尚有氣息的阮阮。
謝無咎說:“她若活,必成禍患。”
他猶豫再三,終是把她送去了教坊司。
“我……”他踉蹌一步,“我以為那是救你……”
阮青鸞卻不再看他,轉(zhuǎn)身走向帷幕后。
那里,立著一座小小的神龕,龕里供著一尊無頭石佛,佛前擺著一只瓷碟。
碟里,盛著四色血——幽藍、赤金、紫暈、青碧。
只差一滴,便可成契。
阮青鸞以指尖蘸血,在自己空洞的左眼眶里,緩緩畫上一只青色凰紋。
“從今天起,”她輕聲道,“我才是端敬太后。”
同一夜,謝無咎被囚于北鎮(zhèn)撫司最深的地牢。
牢中無燈,只有一截鯨脂香,香頭燃著幽綠的火。
香名“密羅”,產(chǎn)自西域,一炷值千金。
燃之可見舊人。
謝無咎盤坐香前,看見十五歲的自己——
少年跪在昭臺宮廢墟,懷中抱著一個血淋淋的女童。
女童左眼下一粒朱砂淚痣,卻已氣絕。
那是真正的阮青鸞。
如今的“阮青鸞”,不過是太后以秘術(shù)煉制的“香傀”,以密羅香為骨,以仇恨為魂。
而他,親手把她的尸體,交給了太后。
“我欠她一條命。”謝無咎低聲道,“也欠你。”
香霧中,浮現(xiàn)蘇瓷的臉。
她眉心朱砂痣已淡成一抹灰影,像隨時會消散。
他忽然抬手,以指尖劃破眉心——
血珠滾落,在香頭上“滋啦”一聲,化作一縷青煙。
青煙凝成一行小字:
“以我之血,換你之生。”
冬至后第十五日,京師再雪。
蘇瓷被軟禁于鳳儀宮,每日亥時,太后必來“探病”。
太后手中握著一只鎏金小匣,匣中裝著阮青鸞新得的左眼——
那是一枚極小的青色寶石,寶石深處,隱約可見一只振翅的凰。
“再有三日,”太后柔聲道,“青凰血徹底蘇醒,你便可解脫了。”
蘇瓷卻問:“解脫之后,我是誰?”
太后微笑:“你是我。”
她抬手,指尖撫過蘇瓷眉心——
那里,已空無一物。
朱砂痣,被黑蝶帶走了。
同一日,謝無咎越獄。
北鎮(zhèn)撫司地牢被破,守軍卻無一傷亡——
所有人,皆在密羅香中沉睡,夢見自己最想見的人。
謝無咎負傷,一路潛行至昭臺宮廢墟。
廢墟下,那口廢井已被封死,井口壓著一塊巨大的鎮(zhèn)妖石。
他跪于石前,以血為墨,在石上畫下一道符——
符成,石裂,井底傳來嬰兒的啼哭。
卻不是阿還。
而是一個與阿還一模一樣的孩子,只是眉心沒有朱砂痣。
“這是……”謝無咎瞳孔驟縮。
“替身。”身后傳來陸驚鴻的聲音。
白衣青年自斷壁殘垣間走出,斷臂處垂著空蕩蕩的袖管,另一只手中握著一截斷劍。
“真正的阿還,在太后手里。”陸驚鴻輕聲道,“而你懷里的,是你前世親手殺死的——端敬太子。”
謝無咎如墜冰窟。
前世,端敬太子年僅五歲,被太后以“妖星”之名獻祭。
劊子手,正是謝無咎。
“你殺他一次,”陸驚鴻道,“如今,還要再殺第二次嗎?”
冬至后第十八日,大雪封城。
慈寧宮設宴,名為“青凰宴”。
宴上,太后將當眾以“青凰血”煉制長生丹。
丹成,需以帝王心頭血為引。
蕭昱,被綁在丹爐前。
蘇瓷立于丹爐另一側(cè),腕上系著銀鏈,鏈上穿著四色血珠。
阮青鸞坐于太后身側(cè),左眼青色寶石在燈火下幽幽發(fā)亮。
“開始吧。”太后微笑。
刀起,刀落——
卻不是刺向蕭昱。
阮青鸞忽然反手,將匕首刺入太后心口。
“你……”太后瞪大眼。
阮青鸞輕聲道:“太后娘娘,您忘了嗎?香傀,也是會反噬的。”
丹爐轟然炸裂,四色血珠飛濺。
蘇瓷腕上銀鏈寸寸斷裂,一道青色凰影自她眉心沖出,直撲阮青鸞。
兩股力量相撞,炸開漫天青光。
青光中,浮現(xiàn)一個少女的身影——
十三歲的蘇瓷,立于昭臺宮大火前,懷中抱著一個嬰兒。
嬰兒左眼下一粒朱砂淚痣。
那是真正的端敬太子。
而如今的“阿還”,不過是她執(zhí)念所化。
雪霽后的第一縷晨光,并未落在皇城,而是落在了京師外三十里的“無燈渡”。
渡口無燈,唯有一艘烏篷小舟泊在冰面上,舟頭懸一只白紙燈籠,燈籠無火,卻通體發(fā)亮,像一輪冷月沉在水里。
舟內(nèi),謝無咎解下外袍裹住阿還,自己只著單衣。
阿還睡著,眉心青紋淡若春草。
蘇瓷坐在對面,掌心托著那粒幽藍血珠——阮青鸞留給她的“鑰匙”。
“它叫‘鮫人淚’。”
謝無咎低聲解釋,“阮青鸞不是人,是太后早年豢養(yǎng)的‘香鮫’。
香鮫泣而成珠,珠里藏一段記憶。
她刺死自己,是把這段記憶留給你。”
蘇瓷垂眸,血珠在她掌心輕輕滾動,像一顆不肯凝固的心。
她忽地用力一握——
幽藍光暈炸開,化作一幕無聲的畫面:
十四歲的阮青鸞,被鎖在慈寧宮地下冰窖,鎖骨間尚未**鉤,而是一條極細的銀鏈。
鏈的另一端,系在一個女人腳踝——
那女人背對而立,鳳袍委地,發(fā)間十二旒冕,分明是……蘇瓷的臉。
“是我?”蘇瓷喃喃。
謝無咎卻搖頭:“是你前世的‘影身’,太后用她試陣。”
畫面再轉(zhuǎn)——
冰窖火起,銀鏈熔斷,小阮青鸞拖著半死的影身逃出,影身臨死前割下一縷發(fā),塞進她掌心:
“替我看著她,別讓她再被吃掉。”
蘇瓷胸口像被冰錐刺穿。
原來阮青鸞拼死留給她的,不是仇恨,而是一句遲到的囑托。
無燈渡的對岸,忽然亮起一串赤色風燈。
燈影里走出一個人——陸驚鴻,臂已續(xù)好,卻非木非骨,而是青竹雕成,竹節(jié)里灌滿密羅香。
他抬手,竹指輕彈,一盞風燈飛落舟頭:
“我來送你們最后一程。”
風燈里,困著一道小小黑影,形狀如嬰,卻生著蝶翼——
那是太后殘魂煉成的“劫蛹”。
“太后沒死透。”陸驚鴻聲音溫柔,像在講一個睡前故事,“她把自己拆成七份,藏進七個‘劫蛹’。
這只是其一。”
謝無咎握住蘇瓷的手,掌心微涼:“其余六份在哪里?”
陸驚鴻笑而不答,只抬手一揖,竹臂折作兩截,一截化作青笛,一截化作船篙。
笛聲起,冰面自中間裂開一道墨線。
“渡河吧。”他說,“河這邊是舊債,河那邊是新賬。”
烏篷小舟行至河心,冰面忽合,笛聲驟斷。
四下陷入絕對黑暗,連雪光也被吞噬。
阿還驚醒,小手抓住蘇瓷衣襟,聲音卻不再是嬰語,而是一縷極老的婦人嗓音:
“阿瓷,你終究來陪我。”
謝無咎立刻以指封住阿還眉心青紋,自己卻被反噬,嘔出一口血。
血落在船板,竟生出朵朵赤色山茶。
“劫蛹醒了。”他低聲道,“太后借阿還之口,引我們?nèi)雺簟!?/p>
話音未落,黑暗里浮出一點微光——
那是一盞舊式宮燈,燈罩上繪著昭臺宮大火。
燈后,走出一個少女,十三四歲,著鵝黃襦裙,鬢邊紅山茶灼灼。
她向蘇瓷伸手,掌心是一枚青玉小印:
“阿瓷,回家。”
是陸驚鴻的青梅竹馬,也是蘇瓷前世的“影子”——
真正的端敬太子,蕭庭。
蘇瓷握住青玉小印,指尖一涼,天地翻轉(zhuǎn)。
再睜眼,已置身昭臺宮大火之夜。
火舌舔舐朱廊,雪落即融。
十四歲的蘇影身抱著嬰兒蕭庭,被鎖在最高處。
她望向火海外,少年謝無咎策馬而來,卻被亂箭射落。
蘇瓷想沖過去,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一道虛影,只能眼睜睜看著——
影身把嬰兒拋下火海,自己卻被橫梁砸中,臨死前割下一縷發(fā),塞進嬰兒襁褓:
“替我活下去。”
嬰兒落入雪地,被一只戴青銅面具的手接住。
面具摘下,是年幼的陸驚鴻。
他抬頭,與虛影中的蘇瓷對視,輕聲道:
“我答應過她,讓你再活一次。”
夢碎,烏篷舟已靠岸。
岸上是一片極靜的竹林,竹身皆無葉,只剩青白骨骼。
阿還眉心青紋裂開,飛出一縷黑煙——劫蛹。
黑煙欲逃,被陸驚鴻以竹笛截住,收入一盞新燈。
“還剩六只。”他低聲道,“我需走遍天下,把它們一一捉回。”
謝無咎抱起阿還,聲音沙啞:“你要什么報酬?”
陸驚鴻望向蘇瓷,眸色溫柔:“讓她親手,為我雕一截返魂木。”
蘇瓷指尖微顫,最終點頭。
竹林盡頭,有一間廢棄的山神廟。
廟內(nèi)供桌上,擺著一尊小小石佛,佛首低垂,像在聆聽春雪消融。
蘇瓷以匕首削竹,竹屑紛飛,漸漸成形——
那是一截女子手臂,掌心向上,五指微張,像要接住什么。
陸驚鴻接過木臂,安在自己斷肩。
青光一閃,木臂化血肉,指尖卻留下一道青紋,與阿還眉心一模一樣。
“從此,我與你母子連心。”他說,“太后若再醒來,我必先痛。”
當夜,山神廟外,沈星瀾追至。
京師外六十里,破驛“折梅亭”。
檐角懸著最后一盞舊風燈,燈罩裂了縫,火舌舔在雪里,發(fā)出微微的“嗤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