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完廣告承制合同,時間已近中午。
王盛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笑容,主動邀請道:“胡主任,忙了一上午,賞光一起吃個便飯?正好也快到飯點了。”
胡剛心情似乎也因項目落地而松快了些,略一沉吟便點頭應允:“成啊,那就讓王總破費了。我知道附近有家做家常菜的,味道還成,環境也清凈。”
“聽您安排。”
王盛從善如流。
一旁的唐律師見狀,識趣地表示約了客戶,提前告辭。
王盛與他握手道謝,約定下次再合作。
李婷婷則依舊提著公文包,安靜地跟在王盛身后,努力扮演好助理的角色。
……
出了電視臺,三人步行至餐館,要了個小包間。
點完菜,趁著等菜的功夫,胡剛抿了口茶,狀似無意地提起:“說起來,王總你們公司現在業務鋪得開,對各種設備的需求量不小吧?”
王盛:“是啊,特別是中低端業務量起來后,對可靠耐用的設備需求很大。胡主任有什么指教?”
“指教談不上。”胡剛擺擺手,“就是我們臺里啊,過段時間打算給一線采訪的記者隊伍更換一批新設備。”
他頓了頓,壓低了些聲音:“淘汰下來一批老的Hi8攝像機,大概二十多臺吧。91年產的,索尼的機子,質量當年是頂好的,用了五年,保養得都還行。
我尋思著,你們搞婚慶錄像,尤其是中低端的業務,這Hi8的畫質怎么也比VHS強不少,正好用得上。就不知道王總感不感興趣?”
王盛心里立刻盤算開來。
Hi8在90年代前期確實是業務級里的好設備,畫質優于VHS和普通8mm,但比Betacam SP又差一截,去年又出了比Betacam SP差一截的MiniDV,Hi8也就成了中端貨。
另外,用了五年,折舊程度和實際性能需要仔細查驗。
更重要的是——價格。
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氣,笑道:“胡主任您這可真是,我剛從您這兒賺了五萬塊,錢還沒到口袋呢……”
胡剛哈哈一笑:“生意嘛,有進有出,流動起來才是活水。你們業務擴張,設備也得跟上不是?這批機子,臺里肯定是要處理的,賣給誰不是賣?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您說的是。”王盛點頭:“就是不知道這批設備具體是什么型號?損耗情況如何?最關鍵的是,臺里打算作價多少?”
“具體型號我得回去查查清單。損耗嘛,肯定有,但都是正常使用磨損,大毛病應該沒有,不然記者們早鬧翻天了。”胡剛斟酌著說,“價格嘛,這事歸臺里采購和后勤部門管,我還真不好直接報價。這樣,我回頭幫你問問,盡量爭取個優惠價。怎么樣?”
王盛心里明鏡似的,胡剛這既是賣個好,可能也存著幫臺里處理廢舊資產順便再拉近點關系的心思。
他道:“真是太感謝胡主任了。麻煩您先幫忙問問具體情況和價格,只要價格合適,設備狀況如您所說,我們盛影還是很感興趣的。”
“成,包在我身上。”胡剛爽快答應。
這時,菜陸續上來了。
幾人邊吃邊聊,氣氛融洽了不少。
王盛順勢又問起相親節目的進展:“胡主任,咱們那個相親節目的策劃案,臺里編委會討論得怎么樣了?最近有消息嗎?”
胡剛夾了一筷子菜,微微皺眉:“別提了,程序走著呢,但沒那么快。主要是你這節目形式太新,跟臺里現有的《今晚我們相識》定位有重疊,但玩法完全不同。那邊欄目組的人有點意見,覺得是搶飯碗。
再加上編委會里幾個老同志,思想保守,覺得你這滅燈留燈、權利反轉什么的,火藥味太濃,不夠溫情,怕影響不好。還在扯皮呢。”
他嘆了口氣:“最快估計也得月底才能有個初步結論。還得看廣告招商這邊能不能給他們點壓力。你這邊‘百花皮鞋’的廣告要是拍好了,效果爆了,我說話也能更硬氣點。”
王盛表示理解:“那就多勞胡主任費心周旋了。需要這邊配合的,您隨時開口。”
“好說,好說。”
……
飯后,王盛讓李婷婷結了賬,與胡剛道別,打車回了北影廠。
下午稍作休息,王盛便來到了北影廠演員劇團。
如今的北影廠演員劇團,早已不復八十年代的星光熠熠。
市場經濟的大潮下,有名氣的演員紛紛外出走穴、拍電視劇,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曝光度,留在劇團里的,多是些名氣不大、或是在當下市場審美中不算吃香的演員,守著廠里的基本工資,排演一些話劇,或者等待不知何時才會輪到的拍片機會。
接待他的是演員劇團副團長黃小雷。
黃小雷是75年進廠的老演員,比王盛父親王保國還早一年,資歷頗深,但本人名氣一直不溫不火。
他對王盛這位近期在廠里風頭正勁的‘老總’很是客氣。
“王總,稀客稀客!早就聽說你們盛影傳媒搞得紅紅火火,真是給咱們北影廠長臉啊!”黃小雷熱情地將王盛引進辦公室。
“黃團長您太客氣了,叫我小王就行。”王盛笑著寒暄:“我們這都是小打小鬧,混口飯吃,比不了劇團老師們搞的都是真正的藝術。”
“哎,話不能這么說,現在市場為王,能闖出來就是本事。”黃小雷擺擺手,切入正題:“聽說王總這次來,是想為廣告片選演員?”
“對。”王盛點頭,將“百花皮鞋”廣告需要的角色——質樸的農村父親和奮斗向上的兒子——的要求簡單說了一下。
黃小雷聽得很認真,略一思索,便從文件柜里拿出幾份演員檔案:“符合您要求的,劇團里還真有幾位。我覺著這兩個可能比較合適……”
他推薦了一位四十多歲、面相憨厚樸實的中年男演員,和一位二十七八歲、看起來穩重踏實、略帶書卷氣的青年男演員。
恰好兩人今天都在劇團排練。
黃小雷讓人把他們叫來。
王盛簡單看了看他們的資料,又讓他們即興表演了一小段符合角色設定的片段。
中年演員演活了農村父親那份沉默的關愛與期盼,青年演員也演出了兒子努力工作渴望成功的勁兒。
雖然名氣不大,但演技扎實,形象也貼合。
王盛比較滿意,當場拍板:“就這兩位老師吧。片酬方面,每人一千元,稅后。拍攝時間大概需要兩天,您看如何?”
這個片酬在96年對于非知名演員來說,算是公道的市場價格。
兩位演員聞言,臉上都露出喜色,顯然對這個機會和報酬很滿意。
黃小雷作為劇團領導,自然也高興手下演員有外快可賺,劇團也能有收入。
他笑道:“沒問題!王總爽快!按廠里和劇團的規定,演員外出承接業務,劇團需要抽取百分之五十的管理費。這個……”
“理解,規矩我懂。”
王盛點頭,示意李婷婷回去準備合同:“那就這么定了。麻煩黃團長安排一下,簽個簡單的演出合同。拍攝時間確定后,我會提前通知兩位老師。”
“好好好!絕對配合王總的工作!”黃小雷連連答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