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的余暉給京城的胡同巷陌鍍上了一層舊日濾鏡。
結(jié)束了一天拍攝工作的李曉冉,心情有些莫名的煩躁和空落。
王盛那句似乎另有他指的“你家貓會翻跟頭嗎”總在耳邊回響。
她鬼使神差地,來到了南城的一處花鳥市場。
李曉冉長這么大,還沒聽說過四九城那有專門賣貓賣狗的市場,只聽說花鳥市場偶爾有人賣。
市場里人頭攢動,空氣中混雜著花香、鳥鳴和淡淡的魚腥味。
李曉冉漫無目的地逛著,目光掃過一個個攤位,尋找著賣貓的蹤影。
賣貓的攤販果然零星,這里多是些賣金魚、鸚鵡、花卉的。
嗯?
貓狗市場?
或許這也是個商機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和王盛挨得近,感覺要變成商業(yè)奇才了呢。
李曉冉胡思亂想著。
終于,她在一個賣蛐蛐罐的攤子旁,看到了一位賣貓的老農(nóng)。
那幾只小貓擠在一個簡陋的竹編籃子里,毛色混雜,怯生生地叫著。
“大爺,您這貓……會翻跟頭嗎?”李曉冉蹲下身,試探著問,問完自己都覺得有點傻氣。
老農(nóng)被問得一愣,皺巴巴的臉上寫滿了茫然:“翻跟頭?姑娘,貓咋會翻跟頭咧?這都是家里老貓下的崽,抓老鼠頂呱呱,便宜賣您?”
李曉冉有些失望地搖搖頭,站起身繼續(xù)逛。
她又問了兩三個賣貓的,得到的回應(yīng)不是看傻子一樣的眼神,就是憨厚的笑聲。
就在她幾乎要放棄這個荒唐念頭時,市場角落一個不起眼的攤位吸引了她的注意。
攤主是個穿著干凈舊軍裝的中年男人,看著頗有些精氣神,他面前只擺著一個鋪著軟布的紙箱,箱子里趴著一只毛茸茸的小貓。
這只小貓品相極佳,是只標準的中華田園三花,黑、白、橘三色毛發(fā)分布得勻稱又漂亮,一雙琥珀色的大眼睛正好奇地打量著周圍。
李曉冉的心一下子被擊中了,她快步走過去。
“師傅,這貓……”
沒等她問完,那中年攤主便抬起頭,眼神里帶著點不同于其他商販的篤定,接過話頭:“姑娘,想問這貓會不會翻跟頭,是吧?”
李曉冉驚訝地睜大了眼睛:“您怎么知道?”
攤主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剛聽您在那邊問來著。我這只,還真會點不一樣的。”
說著,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個自制的、綁著彩色羽毛和鈴鐺的小棍子,像極了簡易的逗貓棒。
他輕輕晃動著小棍,吸引著小貓的注意力。
那三花小貓立刻被吸引了,眼睛緊緊盯著羽毛,身體伏低,屁股微微撅起,做出撲擊的姿態(tài)。
就在羽毛掠過它頭頂?shù)囊凰查g,小貓猛地向一側(cè)躍起,身體在空中靈巧地打了個滾,然后穩(wěn)穩(wěn)落地,繼續(xù)追著羽毛,動作連貫又帶著點憨態(tài)的可愛,看上去還真像是打了個滾翻了個“跟頭”。
“呀!”
李曉冉驚喜地叫出了聲:“它真會翻!”
攤主收起逗貓棒,小貓意猶未盡地蹭了蹭他的褲腳。
“這小家伙機靈,從小就喜歡這么撲騰,教了幾次就會了。姑娘,緣分啊。”
“我要了!”李曉冉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問道:“多少錢?”
攤主報了個價,不算便宜,但也在合理范圍內(nèi)。
李曉冉爽快地付了錢,小心翼翼地把還在撲騰她手指的小貓抱進懷里,心里那點莫名的煩躁瞬間被柔軟的暖意填滿了。
“給你取個什么名字好呢?”她輕輕點著小貓濕潤的鼻頭,想起王盛那戲謔的語氣和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的傳說,笑道:“就叫你‘筋斗云’吧!以后帶你去見那個怪人,嚇他一跳!”
“筋斗云”在她懷里“喵嗚”了一聲,仿佛應(yīng)和。
……
次日清晨。
王盛帶著幫忙提公文包的助理李婷婷,以及一位專門請來打配合的律師,三人準時來到了京城電視臺。
電視臺大樓里透著一種忙碌而嚴肅的氣氛。
李婷婷提著公文包,緊緊跟在二人身后,做好小跟班。
……
胡剛辦公室有客人。
在廣告部門外的走廊等候時,王盛目光隨意一掃。
幾個身影正從旁邊的辦公室走出來,似乎剛開完會,他們的談話片段飄了過來。
一個看起來像是導(dǎo)演或制片人的中年男人正對旁邊一個二十出頭、學(xué)生氣未脫的年輕人說著:“本子還得再磨磨,室內(nèi)劇的成本控制是關(guān)鍵,笑點要更密一點,學(xué)學(xué)《我愛我家》那個路子,但又不能完全一樣……”
那年輕人連連點頭,態(tài)度謙遜又認真:“好的,主任,我回去再改一稿。關(guān)于那個客廳布景,我覺得可以再……”
室內(nèi)情景劇……
王盛思索了下。
在九十年代確實很盛行,《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的成功,讓電視臺很熱衷于拍這樣的劇。
比如《臨時家庭》、《歡樂家庭》等等。
另一邊,一個穿著時髦、容貌亮眼的年輕女孩,正拿著幾份簡歷模樣的文件,略帶緊張地等在某個辦公室門外,看樣子是來面試主持人或欄目演員的。
王盛覺得她似乎有點面熟,但96年太多這樣的漂亮面孔懷揣夢想在各個電視臺門口等待機會,也許是某個后來在地方臺或影視劇里演過配角的小演員,此刻還未曾嶄露頭角。
“王總,胡主任助理說我們可以進去了。”李婷婷這時輕聲提醒道。
王盛點點頭,整理了一下衣領(lǐng),接過公文包,臉上恢復(fù)了一貫的沉穩(wěn)表情,敲響了胡剛辦公室的門。
……
王盛和律師走進辦公室,胡剛起身迎接。
“胡主任,這位是唐律師,過來協(xié)助我簽合同的。”王盛介紹道。
“喲……”
胡剛打量了下看起來十分專業(yè)的唐律師道:“王總還專門請了位律師啊,真是專業(yè)。”
唐律師伸出手:“胡主任,您好。”
“您好您好,請坐吧。”
雙方落座。
胡剛的助理進來給王盛和律師倒茶。
胡剛接過方案看了起來。
廣告創(chuàng)意方案:【父愛】
廣告內(nèi)容:一個農(nóng)民的孩子(胡英俊),考上了大學(xué),走出了農(nóng)村,參加工作之后,用第一筆錢,買了兩雙‘百花布鞋’寄給了父親,由于工作太忙,胡英俊很久沒有回家,說等他拿到晉升機會,就休年假回去,卻不想,胡父給他準備了驚喜,來到了京城,看望兒子,想到兒子即將晉升成為領(lǐng)導(dǎo),胡父便來到商城,準備給兒子買雙皮鞋作為禮物,正好看到了百花皮鞋的專賣店,最后,兒子穿著父親送的皮鞋,成功升職,引出廣告詞‘百花皮鞋,步步高升!’。
看完手中的策劃案,胡剛靠在寬大的辦公椅上,姿態(tài)放松,先聲奪人道:“王總,你們公司效率很高嘛。這個策劃案有點意思,從布鞋到皮鞋,‘步步高升’這個概念,很貼合產(chǎn)品,寓意也好。看來‘頭紗吻’的成功不是偶然。”
他話語里帶著贊賞,但更多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評價。
“胡主任過獎,吃飯的手藝,當然要重視。”王盛神情平穩(wěn)道。
胡剛放下策劃案,進入正題道:“創(chuàng)意沒有問題。那我們就談?wù)労贤毠?jié)。按照臺里慣例,你拍的這個廣告,承制費用五萬,稅后。拍攝所需的設(shè)備、人員、場地、后期,都由你們盛影負責(zé)。成品交付后,一次性付清。這是初步草擬的合同,你們看一下。”
來之前,王盛找劉旭日打聽過行情,差不多是這個價,他也沒指望靠承制廣告發(fā)財,這玩意純粹是搭上電視臺關(guān)系的一個渠道。
跟1996年的電視臺講版權(quán),講價格,屁用沒有。
就算再過二十年、一百年,九成九的乙方都沒有和電視臺講價的權(quán)力。
上一次的談判,能夠爭取到不接保健品廣告,已經(jīng)實屬不易。
當然,不該吃的虧也不能吃。
王盛微微頷首,示意唐律師查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