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倆長久無言。
秋末冬初,白晝漸短。
沈晏辭來時外頭還日色和明,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就見晚霞已經(jīng)追上了窗外晴空。
室內(nèi)光線一寸寸暗下去。
太后眼睛不大好,慧蓮忙燃了燭,又見太后抬眉拋給她一個眼色,便躬身而退。
只等殿中唯余母子二人時,太后靜靜看著沈晏辭。
宮燈暖煦的光影跳躍在他臉上,愈發(fā)襯出頹色來。
太后到底為人母,見沈晏辭憔悴如此也不忍心,于是先一步緩和了態(tài)度,溫聲關(guān)懷道:
“還在為了前朝的事頭疼?”
沈晏辭蹙眉應(yīng)下,“捐毒王重疾不治,驟然暴斃。新王上任,國有動蕩。這幾日,前朝對于是否趁亂攻打捐毒一事爭執(zhí)不下。
捐毒不比樓蘭早已臣服大懿,它雖每年給大懿上供尋求庇護(hù),但也在暗中聯(lián)系其余西域小國,彼此暗相勾結(jié),蠢蠢欲動。”
太后不動聲色道:“那皇帝怎么想?”
沈晏辭道:“前些日子征討南蠻雖大獲全勝,但我軍也耗損不少。而今再與捐毒開戰(zhàn),即便是勝,也得傷筋動骨。
且自皇后的父親戰(zhàn)死西域后,平外一事大多是由柳公的兒子在外領(lǐng)軍。
這一仗勝算縱有九成,但即便是勝了,也是損耗了大懿的兵力,反而坐大了柳家的勢力。”
......
又是這般說辭。
太后聽得腦瓜子嗡嗡作響,臉色自然也好看不到哪兒去。
她真想問沈晏辭一句,
中書令你怕,鎮(zhèn)國公你也怕,做皇帝做得這樣畏首畏尾。與其如此,倒不如洗手作罷,將這皇位拱手相讓算了!
又聽沈晏辭說得一句,
“故而朕來找母后,也是想聽聽母后的意思。”
“哀家?”太后的面容一半籠在燭火下,一半沒入陰影里,“后宮不得干政,皇帝何以要來問哀家的意思?”
沈晏辭道:“前朝主張攻打捐毒,多半原因還是出在昭淑公主身上。昭淑公主和親去了捐毒,而今捐毒王暴斃,按照他們的舊俗,新王登基后,昭淑公主便要順成了新王的妾。
這樣有違綱紀(jì)倫常之事,實(shí)在有損大懿的國威。且昭淑是母后的養(yǎng)女,母后與她母女情深。當(dāng)日她被派去和親,母后為著此事哭了三日,更因此落下了眼疾。
所以前朝老臣主張攻打捐毒,一方面是為了守住大懿的國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讓母后早日與昭淑公主母女團(tuán)聚。”
沈晏辭這番說辭,是明擺著要把肩上的擔(dān)子卸下來,落在太后身上。
大懿的國威不過是個幌子,
先帝既然已經(jīng)派了昭淑公主去和親,便早知曉捐毒的規(guī)矩,這個時候再談?wù)搰疵庥行┕诿崽没省?/p>
捐毒雖未臣服大懿,但每年上供的奇珍異寶、牛羊牲畜也不在少數(shù)。因?yàn)檫@場仗打與不打,區(qū)別只在于要不要迎昭淑公主回朝罷了。
太后如何能不明白沈晏辭在想什么?
他不想攻打捐毒,但也不想落個見皇妹身陷囹圄卻見死不救的名兒,
所以他要讓太后來幫他做這個壞人。
太后默然良久。
她穩(wěn)住發(fā)顫的手,徐徐啜了口茶,才握住了沈晏辭的手,語重心長道:
“哀家知道你的難處,也知道你體諒哀家。至于昭淑......哀家雖不忍心她和親,但大懿皇室的子女,生來就肩負(fù)著屬于自己的責(zé)任與使命。而去和親,便是昭淑的使命。”
太后眼中的失落一閃而過,很快堅(jiān)定地說:
“你既與哀家開口,哀家自然不愿叫你為難。昭淑再是在哀家身邊長大,那也是不沾著血親的養(yǎng)子。總比不上你是哀家的親生骨肉。
哀家會書信一封,讓昭淑安定在捐毒過好自己的日子。如此,前朝那些老臣也再不會為著這件事吵鬧下去。”
沈晏辭聞言很是感動。
他反握住太后的手緊了緊,垂眸恭順道:
“兒子多謝母后體諒。”
這日沈晏辭走后,太后一直獨(dú)處房中,連晚膳都沒顧上用。
慧蓮捧著食盤入內(nèi)時,見太后正坐在佛龕前閉目誦經(jīng)。
太后聞得動靜,并不睜眼,只道:
“桌上放著的是皇帝要的書信,你等下送去朝陽宮。”
她聲音有些許的沙啞,像是剛剛哭過一場。
太后親生的慶陽公主去得早,因而太后一直都將昭淑公主視如己出。
今日沈晏辭這般,等同于是逼著太后親手葬送了昭淑的未來。
慶陽是死別,昭淑是生離。
慧蓮知曉太后心里苦,上前想要勸慰兩句。
卻才開口,就見太后停下佛珠的轉(zhuǎn)動,聲音哀凄道:
“慧蓮。哀家又失去了一個女兒......”
慧蓮忍淚道:“太后既舍不得公主,為何不求皇上?您只要不寫這封信,皇上就不能不考慮自己的名聲。”
“求他?”太后蒼然一笑,“能用一個女人解決的事情,他怎么肯動用兵馬?更何況他那窩囊性子,前怕狼后怕虎,哀家還能指望什么?”
她壓低了聲,語氣滿是遺憾,“當(dāng)初便是讓他弟弟繼位,也要比他好許多。”
“太后也別太傷心了。”慧蓮不知該如何寬慰太后,只將食盤挪近她些,又遞了竹筷,
“您午膳就沒用,奴婢今日專門備了您喜歡的吃食,您多少用些吧。”
太后瞥了一眼,
食盤上擺放六道素菜,離她最近的,是一道整齊碼放著,看上去白花花的蓮藕丸子。
太后夾起一枚咬了一口,
方見那蓮藕里頭包著的,竟是滿滿當(dāng)當(dāng)紅燦燦的肉。
那肉并未熟透,隱約還能看見血絲。
太后不為所動,只道尋常。
一邊咀嚼著,一邊問:“今日所用為何?”
慧蓮低眉順目道:“回太后,是擇了出生一月的牛與鹿。選其最嫩的里脊捶打成肉糜,烹至七分熟,最為滑嫩可口。是太后喜歡的口感。”
太后盯著筷子夾著的半枚丸子,語氣淡淡,
“這兩日換了別的。紅肉都是上火的吃食,噎得哀家火燒心。”
說罷。
筷子隨意一丟,半枚丸子彈到佛像面上,覆下一層油膩,襯得佛像金身更為亮堂。
慧蓮忙將這盤菜挪遠(yuǎn)些,又低聲說:
“還有一事。當(dāng)初太后答允梨兒,讓她在暢音閣放了那把火,便會保全她家人一世富貴平安。
今日梨兒做得不錯,咬死了沒有吐露半句。奴婢聽說皇后已經(jīng)派人去捉拿她的家親,太后可要出面作保?”
太后渾不在意道:“各人修各人的佛緣,他們的命數(shù)盡了,哀家也無能為力。”
她低垂眼簾,口中喃喃念了句佛,旋而輕飄飄地落下一句,
“阿彌陀佛。都?xì)⒘税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