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童生案首:大寶八歲解元,神童名動省城(上)
一、黎明赴考
三月十五,省城貢院開龍門。
天未亮,貢院外已排起長龍。燈籠火把將石獅子照得面目猙獰,考生們裹著厚衣,懷里揣著文房四寶,嘴里念念有詞。
忽然,人群一陣騷動——
“北關(guān)縣沈宴來了!”
“哪個沈宴?”
“八歲神童!聽說一歲識字,三歲背《左傳》,七歲作詩壓過府學(xué)教授!”
議論聲中,一輛青幄小車穩(wěn)穩(wěn)停下。車門開處,先跳下一只杏紅團(tuán)錦小靴子,接著是三寶的腦袋,髻上綁著錦鯉金墜,一晃一晃。他回身把車簾掀得老高,脆生生喊:
“大哥,龍門到啦!”
大寶彎腰下車,月白儒衫外披一件素緞半臂,腰間墨玉算盤換成了一塊小小玉珮,上書“觀海”二字——那是沈青蘿昨夜親手替他系上的,取“觀海難為水”之意,盼他莫驕。
少年不過八歲,身量卻與尋常十二三歲童生無異,眉眼沉靜,眸光澄澈。他朝四周拱手,聲音不高不低:
“諸位年兄,同勉。”
人群自覺讓出一條通道,無數(shù)目光灼灼落在那小小的背影上,有驚嘆、有艷羨,也暗藏不服。
二、龍門驗身
貢院門口,衙役按例搜檢。輪到沈宴時,兩個差役不自覺放輕了動作,卻在觸到他袖中物件時犯了難:
“童生,這是什么?”
大寶從袖兜掏出一只巴掌大的機(jī)關(guān)盒,盒面刻著“諸葛連發(fā)”四字,輕輕一按,“咔噠”彈出三支寸許短箭,箭簇卻是軟木,箭尾系著細(xì)紙卷。
“回差大哥,學(xué)生懼考場濕氣,特帶‘袖箭試紙’,若墨跡暈開,便知濕度,可提前換紙。”
差役聽得瞠目結(jié)舌,又見他神色坦然,只得放行,心里卻道:八歲小兒心思如此縝密,難怪有神童之名。
入龍門,過搜檢棚,再經(jīng)“明遠(yuǎn)樓”唱名。唱名官唱到“北關(guān)縣童生沈宴”時,聲音不自覺拔高三分,引得樓上樓下考生齊刷刷側(cè)目。
三寶在門外踮腳揮手:“大哥加油!錦鯉保佑你!”
沈青蘿站在遠(yuǎn)處檐下,指尖微緊。
今日之前,北藥局是商;今日之后,若大寶得中,北藥局便多了一條通天梯。
她抬眼望天,三月春陽,正好。
三、三場鏖戰(zhàn)
縣試、府試連捷后,院試才是大關(guān)。
主考乃翰林院編修韓文淵,以“冷面”著稱。出題那日,他立于高臺,目光掃過黑壓壓人頭,忽而停在最前排的小小身影上,眉梢一動,開口:
“今日首題——《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各作八股一篇,限五百字。”
題目一出,堂內(nèi)頓時響起一片吸氣聲。此題看似常見,實則易流于陳詞濫調(diào),難得出新。
大寶卻神色自若,研墨提筆,手腕穩(wěn)如磐石。
墨香氤氳間,他先寫破題:
“松柏之可貴,非以其終年青青也,以其歲寒不凋,而后知青青之足貴也……”
筆鋒一轉(zhuǎn),以“藥”喻“松柏”,將藥材經(jīng)霜愈勁、人需礪節(jié)方成的道理娓娓道來,末了又落回圣人之言,首尾相扣,滴水不漏。
午后散卷,謄錄官抄至此處,忍不住拍案:“八歲小兒,筆力老辣如此!”
第二日,詩賦題:《春草》。
大寶寫七絕一首:
“淺草才能沒馬蹄,
嫩從細(xì)雨借生機(jī)。
根藏一寸燎原意,
不待東君手自萋。”
韓文淵閱卷至此,良久無言,只在卷尾朱批八字:
“童心如炬,詩骨天成。”
第三日,策問:
“北地藥材南運(yùn),利弊若何?”
這道策論,明面考商賈利弊,實則暗藏時政——朝廷正議開通洛河漕運(yùn),以藥抵稅。
大寶先引《周禮》“以九貢致邦國之用”,再述藥農(nóng)之苦、藥商之艱,繼而提出“官督民辦、分段設(shè)倉、以藥折鹽”三策,條理清晰,切中時弊。
末了又附一張“洛河藥運(yùn)圖”,乃二寶連夜繪的機(jī)關(guān)沙盤縮印版,圖上標(biāo)注暗礁、水驛、倉廒,一目了然。
韓文淵閱罷,沉吟許久,在卷首畫了一個小小的圈——那是“案首”暗記。
四、放榜風(fēng)波
三月二十,放榜日。
天未明,貢院外已人山人海。三寶騎在阿九脖子上,揮著錦鯉小旗:“讓一讓,我大哥要過!”
紅榜高懸,首行赫然:
“案首:北關(guān)縣童生沈宴。”
人群瞬間沸騰。
“八歲案首!破了本朝紀(jì)錄!”
“韓大人冷面無私,竟給他畫了雙圈!”
三寶激動得差點從阿九肩上摔下來:“娘親!是大哥的名字!錦鯉顯靈啦!”
沈青蘿握緊三寶的手,眼眶微熱。
她知道,大寶這一案首,不只是神童之名,更是北藥局在官場的“護(hù)身符”——八歲案首若無意外,明年可直赴鄉(xiāng)試,若能再中解元,便是“小三元”,朝廷必重點栽培,到那時,誰敢輕易動北藥局?
五、夜宴暗涌
當(dāng)晚,巡撫劉大人在省城“觀瀾樓”設(shè)宴,為案首賀。
宴至半酣,按例由案首賦詩。
大寶離席,朝北再拜,朗聲吟道:
“稚子持卷叩龍門,
不負(fù)光陰不負(fù)春。
愿將寸草心化雨,
遍潤桑麻濟(jì)世人。”
滿座動容。劉大人親自扶他入座,溫言勉勵:
“八歲有此胸襟,將來必是棟梁。吾當(dāng)親書折子,薦你入國子監(jiān)。”
大寶卻躬身答道:
“學(xué)生愿留北關(guān),隨母親經(jīng)營藥局,以藥濟(jì)民,以學(xué)輔政。”
劉大人一怔,旋即大笑:“好!好一個以藥濟(jì)民,以學(xué)輔政!”
六、尾聲
夜歸客棧,沈青蘿替大寶摘下玉珮,輕聲問:
“國子監(jiān)的機(jī)會,真不心動?”
大寶搖頭,眸子亮得像星:“娘,孩兒若此刻進(jìn)京,不過是萬千監(jiān)生之一。留在北關(guān),孩兒是八歲案首、北藥局少東,能做的事更多。”
他頓了頓,聲音低了下去:“再者,趙全不會善罷甘休,我得守著您。”
沈青蘿心中酸軟,摸了摸他的發(fā)頂:“傻孩子,娘可沒你想的那么弱。”
大寶笑得狡黠:“孩兒知道。但孩兒也想護(hù)娘一次。”
窗外,三月十五的月亮圓圓滿滿,照得人間一片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