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琰禮換下官服出來,接替程書宜刮豬皮的活兒。
他扭頭沖廚房里的人問:“家里怎么又多了這么多菜?”
她又去進貨了?
程書宜在給紫薯削皮,一會兒和山藥一起做個紫薯山藥糕吃。
“沒有,那是上次剩下來的,放著也不是個辦法,索性就拿出來盡快吃掉。”
因為程書宜把家里所有門窗都打開了。
裴琰禮掃了一眼,發現正房屋里也堆了不少蔬菜。
他笑了笑,想著:至少在這些東西吃完之前,她都會在。
真好。
手上的動作也因為開心而加快。
程書宜專心做菜,和裴琰禮閑話家常。
兩人天南地北地聊,但她只字不提以后的事兒。
也沒有跟裴琰禮交代什么。
她的狀態,比之前兩人相處的每一次都輕松愉快。
裴琰禮喜歡吃魚,程書宜就燒了條完整的魚,放了辣子,專門給他做。
孩子們吃不了什么辣,其他的菜都是以酸甜口味為主。
就連紅燒肘子都是甜口的冰糖肘子。
兩人忙碌了一上去,把菜做好。
程書宜解下圍裙,“書院快散學了,我去接孩子。”
裴琰禮把湯端到桌上后,洗了洗手,追她而去,“本王也去。”
白馬書院就在程宅斜對面不遠。
平時他們都是讓兩個崽崽自己上下學,反正也沒幾步路,今兒倒是破天荒的兩人一起去接孩子。
教舍里,夫子教導的聲音傳來。
“今年科考即將放榜,你們去看榜時,切記要向中舉的學子們多學學,多抄錄好的文章……”
這一聽就是上舍的夫子在講話。
程書宜和裴琰禮沒走太近,怕打擾正在上課的學子們。
“科舉要放榜了嗎?”
今年的科舉鬧得比較大,程書宜也算是經歷了一場古代事變。
她還挺好奇今年科舉的結果的。
裴琰禮與她并肩站立,二人的目光都投在外舍的教舍門口。
“嗯,明日放榜。”
貢院判卷判了半個多月,外地趕考的學子還在盛京城停留等待結果。
終于也是要放榜了。
程書宜笑眼問他:“王爺,你參加過科舉嗎?榜下捉婿是真的嗎?”
說到這個,裴琰禮不自覺挺直腰板,“本王十五歲中舉,十六歲中武狀元,十七歲在北疆立下大功,十九歲封王,你說呢!”
“你十五歲就中舉啦?”
程書宜有點震驚于他的傳奇經歷。
十五歲……她還在因為上課偷偷涂指甲被叫家長呢。
“你厲害!”程書宜給他豎起大拇指。
“期期許許散學了。”
教舍里的孩子們瘋了似的一涌而出。
三三兩兩、成群結隊朝書院大門跑,分散回家。
嘴里除了念叨著吃什么之外,就是相約飯后到書院來踢蹴鞠。
哥哥妹妹看到爹娘一起來接他們放學,立刻撒開丫子朝二人飛奔過來。
這是第一次爹爹和娘親一起來接他們。
“爹——”
“書宜——”
“干娘!”
昌哥兒和硯哥兒也朝程書宜的方向跑去。
昌哥兒的臉跑得微紅,“干娘,你的病好了嗎?還難不難受?”
程書宜生病一事,娘親都告訴他們了。
他們也許久沒有見到干娘了。
“嗯,都好了。”程書宜拿出最好的狀態,笑著點了點頭,拍著幾個孩子的肩膀道:“走,去干娘家,干娘給你們做了好吃的。”
孩子們天真。
他們不相信之前還帶他們一起出游,陪他們整天玩兒的干娘會死。
所以程書宜說好了,他們就相信她真的好了。
四個孩子到家就把書包堆到屋里,跑出來洗手。
飯桌上。
四個孩子因為太久沒有吃到程書宜的手藝,筷子動得那叫一個勤。
炸肉丸、糖醋排骨、紫薯山藥糕、冰糖肘子、番茄炒蛋,還有烤南瓜、椰子雞湯。
全都是孩子們愛吃的。
四個孩子吃到一半,總算吃了半飽,有力氣之后就開始嘰嘰喳喳跟程書宜和裴琰禮說書院里的事兒。
誰誰誰被夫子打手心了。
誰誰誰把蹴鞠踢到河里了。
誰誰誰訂了娃娃親、娶了小媳婦兒等等。
他們把最近書院里發生的事兒,說學逗樂全都跟程書宜說。
飯桌上六個人,五個人聊得火熱,反倒把裴琰禮冷落在一旁了。
不過罷了。
只要程宅里有歡笑聲、有人氣兒就好。
晚飯依舊是程書宜下廚。
晚飯沒請客人,就他們一家四口,幾個家常菜。
廚房的鍋里燒了水,吃完晚飯,程書宜把兩個孩子分別叫去洗澡。
裴琰禮還是一把蒲扇、一張凳子,在屋檐下幫剛洗好澡的女兒吹頭發。
兩個孩子今晚好像特別開心。
哥哥在水盆里洗澡,手里還拿著裴琰禮用木頭給他雕刻的小船。
嘴里哼哼唧唧地唱著什么。
一開始唱得很小聲,后來程書宜加入了哥哥的歌聲。
再后來,妹妹也跟著唱起來。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母子三人合唱。
妹妹還抬起兩只小手作指揮,又唱又鬧,唱完就捂嘴偷笑。
也不知道在笑什么。
裴琰禮雖然不知道他們唱的是什么曲兒,但看到他們母子這般開心、其樂融融,他也跟著高興起來。
這個小院子還真是好啊,只住著他們一家四口。
若程書宜真成了他的妻就好了。
這一整天下來,程書宜都表現得很平常。
晚上督促兩個孩子做功課時,她還被氣走,換裴琰禮來。
直到兩個孩子做完功課,上床睡覺時,她才又回來。
程書宜和妹妹一起坐在哥哥床上,給兩個孩子講睡前故事。
裴琰禮洗了澡過來一起聽。
大抵是太久沒聽程書宜講故事了,兩個孩子越聽越精神,拉著她一直講。
程書宜就這樣講到半夜。
直到兩個孩子睡著。
裴琰禮幫忙,把睡著的女兒抱到上鋪。
九月份的盛京城夜里涼,他和程書宜一人照顧一個,給孩子蓋上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