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礪兵秣馬:多兵種協同與全域防御之道
王林的話并未停止,他的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發出了一個所有步兵指揮員都必須高度重視的信號: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我們獨立團火力比一般部隊強,炮多,機槍多!但是,光有家伙不行,還得會用!特別是步炮協同,這是我們形成碾壓性優勢的關鍵,但恰恰也是我們過去運動戰中比較欠缺、需要狠狠補上的一課!”
他的目光變得異常嚴肅,掃過陳阿海、黃木生、周志明、李云龍等幾位營長:“我在這里要強調,步炮協同,絕不僅僅是炮連的事,更是你們步兵指揮員,尤其是你們幾位營長、連長的事!炮彈不長眼睛,不會區分敵我。協同不好,不是炸不到敵人,就是誤傷自己兄弟!那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
他詳細闡述道:
“什么叫步炮協同?不是等你們沖不動了,才喊‘炮兵,給我轟!’那晚了!而是從戰斗策劃開始,步兵和炮兵就要一起商量!步兵要清楚炮兵的火力準備能打到什么程度、需要多長時間、能覆蓋多大區域;炮兵要明白步兵的主攻方向、突破點在哪里、什么時候需要火力延伸、什么時候需要暫停射擊。”
“具體怎么練?”王林提出明確要求:
“第一,要建立順暢、可靠的戰時通訊聯絡。這就是之前說的‘信息化’要保障的。進攻時,步兵突擊隊要能及時將前方敵情、進展反饋給炮兵觀察員或指揮所。
第二,要統一信號。沖鋒號、信號彈、旗語,什么信號代表火力準備開始,什么信號代表延伸射擊,什么信號代表停止射擊,全軍必須統一,必須練成本能反應!
第三,要聯合訓練、聯合演練。各營要主動和炮連、以及你們自己的營屬炮排、機槍連搞合練。不能光是紙上談兵,要拉到野外,設置模擬目標,實地演練。步兵練怎么利用炮火效果沖鋒,炮兵練怎么根據步兵進度調整火力。尤其是連排級干部,必須學會在最前沿判斷形勢,及時呼叫和調整炮火支援!”
他看向幾位營長:“這件事,我交給你們各營主抓!尤其是你,老李,你的四營南邊直面馬鴻賓主力未來作戰任務重,機動性強,和炮兵的配合必須如臂使指!各營要制定詳細的步炮協同訓練計劃,報團部備案。劉根勝的炮連要全力配合,派出最好的炮兵干部和觀察員到各營指導、協同訓練。我要定期檢查,要看到實效!我們要做到,一旦打起來,我們的炮彈就像長了眼睛,專門為步兵兄弟開路清障,而不是讓步兵兄弟們提心吊膽,既要防敵人的子彈,還要擔心自己人的炮彈!”
幾位營長神色凝重,深知責任重大,齊聲應道:“是!團長!我們一定把步炮協同練好,絕不讓火力優勢白白浪費,更絕不會發生誤傷!”
王林的思考并未停止,他深知現代軍隊的強大在于體系的合力,而非單一兵種的強悍。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步兵、騎兵、炮兵主官,聲音變得更加深沉有力:
“步炮協同要抓,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獨立團現在有了像樣的騎兵,有了相當規模的炮兵,再加上我們本就強悍的步兵,我們就不能再滿足于各打各的!我們要學會攥指成拳,打出組合拳!接下來,我要強調另外三項至關重要的協同:步騎協同、騎炮協同,以及最終的綜合——步騎炮協同!”
會場變得異常安靜,這些概念對于很多出身草莽的紅軍干部來說有些新穎,但他們從團長嚴肅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其重要性。
“第一,步騎協同!”王林看向李云龍和各步兵營長,又看向沙馬爾格。“步兵和騎兵,一個善守如山,一個善攻如風。怎么結合?不是讓騎兵去沖擊嚴陣以待的陣地,也不是讓步兵去追著騎兵跑斷腿。”
他具體闡述道:“步兵,要學會為騎兵創造條件。在進攻中,你們的火力要能壓制和吸引敵人,為騎兵側翼迂回創造戰機;在防御中,你們的堅固陣地是騎兵休整和出擊的可靠依托。騎兵,要成為步兵的‘眼睛’和‘閃電’。負責遠程偵察、戰場遮斷、側翼警戒、追擊潰敵、包抄迂回。要練就發現弱點、快速通報、引導步兵主力攻擊的能力。步騎之間要建立清晰的信號和默契,騎兵報告敵情要準、要快,步兵反應要迅速、要果斷。各營在組織演練時,必須把配屬的騎兵排或未來的騎兵連拉進來一起練!”
“第二,騎炮協同!”王林看向沙馬爾格和劉根勝。“這是更高難度的課題,但一旦練成,威力無窮!騎兵速度快、視野廣,但火力弱、持續作戰能力差。炮兵火力猛、射程遠,但笨重、反應慢。”
他提出了關鍵點:“騎兵,要敢于前出,不僅要偵察敵情,更要承擔起前沿炮兵觀察員的角色!要學會測距、定位,能用簡易工具或(未來的)電臺,快速、準確地將重要目標的位置、性質報告給炮兵!炮兵,則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接到騎兵報告后,能迅速計算諸元,實施精準的火力急襲,為騎兵拔掉釘子,或者用炮火阻攔追兵,掩護騎兵撤退。你們倆要專門組織小分隊,研究這套打法,從最簡單的信號開始練起。”
“第三,也是最復雜的,步騎炮協同!”王林的聲音帶著一種構建體系的宏大氣魄,“這才是我們未來攻堅克難、打大仗惡仗的王牌!這要求步兵、騎兵、炮兵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統一的指揮下,像一部精密的機器一樣運轉。”
他描繪著藍圖:“設想一個場景:騎兵首先前出,偵察敵陣弱點并報告;炮兵根據情報,進行集中火力準備,摧毀敵工事、壓制敵火力;炮火延伸的瞬間,步兵發起迅猛突擊,奪取陣地;同時,騎兵早已迂回到敵側后,或在突破口打開后,迅速投入,擴大戰果,追殲殘敵,或者警戒敵方增援路線。這三個兵種的行動,環環相扣,時間要掐準,通訊要暢通,指揮要高效!”
王林目光灼灼地看著所有人:“這套東西,我們現在可能還很生疏,但必須從現在開始摸索、學習、訓練!各兵種之間要打破隔閡,經常在一起開會、研究、沙盤推演、實地合練!要從班排級的小規模協同開始摸索經驗,逐步擴大到連營級別。我要求,各級指揮員,尤其是你們營長、連長,腦子里必須要有‘協同’這根弦!不能只想著自己的步兵連、騎兵連、炮兵排!”
他最后總結道:“步炮協同,各營主抓!步騎協同、騎炮協同,由相關兵種指揮員共同負責!而整體的步騎炮協同演練,由團部統一組織規劃!我們要通過艱苦的訓練,讓我們獨立團真正成為一個步、騎、炮緊密協同,能適應各種復雜戰場環境的鋼鐵勁旅!讓任何敵人面對我們時,感受到的不是單一兵種的沖擊,而是一個完整作戰體系的碾壓!”
王林的目光再次掃過全場,他的語氣變得無比銳利和務實,為所有的宏偉藍圖和訓練計劃落下了最堅實的注腳:
“同志們,我們剛才討論了這么多——‘三化’建設、諸兵種協同、根據地發展——每一樣都需要投入,都需要本錢!需要騾馬、需要電臺電話、需要武器彈藥、需要醫療藥品、需要被服糧秣!中央和主力剛剛經歷大戰,物資極其困難,不可能給我們太多的補給。那么,這些東西從哪里來?”
他停頓了一下,然后斬釘截鐵地自問自答:
“等,是等不來的!靠,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靠我們自己去奪取!從敵人手里拿!我們未來的每一次出擊,都不能是盲目的。要帶著明確的目的去打!”
他伸出了三根手指,提出了未來軍事行動的三大原則:
“第一,要會打。這就是我們剛才討論的一切,練兵、協同,提升戰術水平,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第二,要能打。發揚我們獨立團敢打硬仗、惡仗的頑強作風,決定要打,就必須要打贏,要能啃下硬骨頭。
而最重要的,是第三點,要值得打!”
王林重重地強調了最后三個字:“什么叫‘值得打’?就是打仗要有眼光,要有算計!”
“出擊之前,要反復權衡:這個據點打下值不值?這伙敵人消滅了,能繳獲多少我們急需的馬匹?多少槍支?多少電臺電話線?多少藥品糧食?對我們實現‘騾馬化、信息化、后勤化’的目標有多大幫助?對鞏固根據地、發動群眾有多大作用?”
“以后,繳獲品的數量和質量,要成為衡量一次戰斗價值的重要標準!不能光滿足于擊潰敵人,更要追求繳獲充實自己。打一個窮得叮當響的土圍子,可能不如伏擊一支馬鴻賓的小型運輸隊來得‘值得’!我們要像獵人一樣,仔細挑選獵物,既要保證自身安全,更要追求最大的收獲!當然了對于罪大惡極危害群眾的,該打還得打,保護黨和群眾利益是最大的,要先于我們自己的利益”
他看向各位營長、連長:“因此,你們化整為零出去后,選擇性出擊至關重要!偵察連要提供精準的情報,判斷敵人的價值。你們指揮員要學會算計,要把軍事行動和我們團隊的長遠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每一次戰斗,都要力爭成為為我們獨立團這架戰爭機器‘輸血’、‘補鈣’的過程!”
“總之一句話:我們要用從敵人那里繳獲來的物資和馬匹,實現我們的‘騾馬化’;用繳獲來的電臺和電話線,實現我們的‘信息化’;用繳獲來的藥品、彈藥和糧食,夯實我們的‘后勤化’!最終,用我們愈發強大的實力,更好地完成黨中央交給我們的‘釘釘子’和‘搞建設’的任務!都明白了嗎?”
“明白!”全場干部異口同聲,吼聲震天。這一刻,所有未來的行動都被賦予了一個清晰而功利的指向——以戰養戰,以敵制敵。獨立團未來的每一次戰斗,都將不僅僅是單純的軍事對抗,更將是一場場目標明確、為自身發展汲取養料的主動出擊。
王林的思路極其縝密,他幾乎考慮到了所有方面。在強調了主動出擊的同時,他絲毫沒有忽視最根本的立足點——全面而堅固的防御能力。
“同志們,我們說要主動出擊,以戰養戰,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有一個牢不可破的家,必須讓我們的戰士在各種環境下都能有效保存自己!”王林的聲音沉穩下來,話題轉向了更為系統的防御學習,“各營連前出駐扎,不僅要研究陣地防御,更要全面學習和掌握在各種條件下的防御本領!這是我們獨立團需要系統學習、深入研究并不斷改進的一項重要軍事技能!”
他并沒有具體指示該怎么挖戰壕,而是提出了更高的、全面的學習要求:
“我們過去擅長運動戰,對于系統性的、全方位的防御經驗還需要加強。現在,這就是我們要補上的課!”
“我們要學習:不僅僅是靜態的陣地防御,還要學習如何在運動中轉進、接敵、設伏,如何在機動中組織有效的防御!各部隊要研究行軍縱隊的警戒與防護,學會在遭遇戰中迅速展開、搶占要點、組織火力網。”
“我們要研究:在各種復雜地形上的防御配置。山地如何防守制高點和控制通道?溝壑地區如何利用地形設置交叉火力?平原邊緣如何防備敵騎兵集群沖擊?居民點如何改造為防御支撐點?”
“我們更要高度重視戰場生存防護!”王林的語氣變得格外嚴肅,“敵人的手段是多樣的,戰場環境是復雜的,我們必須教會戰士們如何保護自己!”
“要學習防炮擊:如何挖掘防炮洞、避彈坑?如何根據炮彈呼嘯聲判斷落點?遭受炮擊時如何疏散隱蔽、減少傷亡?炮擊結束后如何快速進入陣地?
要學習防空:雖然敵人飛機不多,但必須要有基本防范意識和措施。如何利用地形、植被、夜色偽裝隱蔽?如何組織對空觀察哨?發現敵機后如何傳遞警報、組織疏散和隱蔽?有條件時,可以研究用輕重機槍組織簡易對空射擊。
要學習防特工滲透與襲擾:駐地和行軍途中,如何設置崗哨、布置巡邏、建立口令制度?如何識別可疑人員?發現敵特破壞和襲擾時如何果斷處置、同時保持整體防御穩定?
要學習防惡劣天候:西北地區天氣多變,要研究雨季如何防雨、防澇、防雷擊,保持武器干燥、工事牢固?冬季如何防寒、防凍傷、防雪盲?風沙天氣如何防護武器裝備、保持觀察和通訊?
要學習防地雷與陷阱:未來作戰中可能會遇到敵人布設的地雷、詭雷和各種陷阱。要請有經驗的同志教授基礎識別和規避方法,培養工兵骨干,盡可能減少非戰斗減員。”
他看向各營長和所有指揮員:“全面的防御,是一門大學問。不能憑老經驗蠻干,要靠不斷學習、總結和訓練。各營連要成立戰術研究小組,不僅要總結我們在以往戰斗中的防御經驗,也要想辦法搜集資料,甚至可以向兄弟部隊和總部請教,學習各種條件下的防御方法和生存技巧。”
“我的要求是,”王林強調,“要把構筑工事、組織行軍、野外駐營的每一個過程,都變成一個學習研究、提升全方位防御能力的過程。每次行動后都要組織評議,總結經驗教訓。我們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學習,讓我們獨立團的每一個戰士、每一個班排,都成為既能攻、善守、還能在各種復雜環境下有效保存自己的戰斗單元!這才是真正的戰斗力,而不是僅僅守住一個山頭那么簡單!”
王林看著群情激昂的部下們,終于有力的一揮手:
“同志們!任務已經明確,方向已經指明!前路不會平坦,必然充滿艱苦的戰斗和復雜的斗爭。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獨立團上下團結一心,發揚‘鐵血后衛’的光榮傳統,堅決執行中央指示,扎實搞好各項建設,我們就一定能圓滿完成守土扎根的任務,把西北邊區變成敵人的禁區、人民的樂園、我們紅軍堅實的堡壘!各營連回去后,立即進行深入動員,制定詳細計劃,報團部批準后,迅速行動!”
說到這里,王林停頓了一下,目光變得格外深邃而嚴肅,他加重語氣說道:
“最后,我還要特別強調一點:對敵人,我們可以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和方式,戰場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沒有什么仁義可講!但是——“
他的聲音陡然提高,目光如炬地掃過全場每一個干部:
“但是對待老百姓,絕對不行!我們是人民的軍隊,來自人民,依靠人民。無論是打土豪分田地,還是征糧籌款,都必須嚴格遵守紀律!絕不允許有任何欺壓百姓、強取豪奪的行為!這是我們紅軍與一切舊軍隊最根本的區別,是我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扎根發展的根基!誰要是違反了這條鐵律,別怪我王林不講情面!都聽明白了嗎?“
“明白!堅決遵守紀律!“全場干部齊聲應答,聲震屋瓦。
“各營連回去后,立即進行深入動員,制定詳細計劃,報團部批準后,迅速行動!“
“是!堅決完成任務!“震天的吼聲在吳起鎮的上空回蕩,干部們帶著前所未有的清晰目標、具體策略和昂揚斗志,匆匆返回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