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峰,藏經閣。
李觀一立于浩瀚書海之中,非但未有絲毫怯意,反覺周身毛孔都舒張開來,一種如魚得水的酣暢感涌遍全身。此間彌漫的并非僅是陳舊墨香,更是一種沉淀了無數歲月與智慧的文華靈韻,與他體內的“文心道種”產生著微妙的共鳴。
玄風長老將他帶來此地后,便只留下一句“明心見性,道在其中”的箴言,飄然離去。接下來的路,需李觀一自己去走。
他并未急于去尋那高深的修煉法門,而是從最底層、最基礎的經史子集開始。他的手指撫過一排排書脊,如同將軍檢閱忠誠的士卒。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道德經》、《南華經》、《沖虛經》… 《金剛經》、《心經》、《壇經》…
這些在凡間被讀書人奉為圭臬的經典,在此修仙圣地,卻蒙著一層薄薄的塵埃,顯然已久無人問津。修仙者們追求的是速成的法訣、強力的神通,誰又肯將寶貴光陰耗費在這些“無用”的道理之上?
李觀一卻如獲至寶。他取下一卷紙質泛黃的《論語》,尋得一僻靜窗邊角落,安然坐下,就著窗外灑入的天光,輕聲誦讀起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聲音不大,卻清朗悅耳,字正腔圓。奇妙的是,隨著他的誦讀,他周身那溫潤的“文華靈韻”竟似乎活躍了幾分,絲絲縷縷,如同受到吸引般,自發地向他匯聚,透過周身毛孔,緩緩滲入體內。
他并未運轉任何功法,但丹田氣海之中,那枚由“文心道種”衍生出的、虛幻的靈力種子,竟自行旋轉起來,將滲入的文華靈韻吸納、提純,轉化為一絲極其精純、平和中正的乳白色靈力!
這絲靈力雖微弱,卻與他神魂無比契合,運轉間毫無滯澀,更帶著一種明理、睿智、堅毅的特質。
“原來如此…‘讀書養氣’,古人誠不我欺!”李觀一心中明悟,“我之修行,無需刻意引導,讀書明理本身,便是最好的修煉法門!這文華靈韻,便是最適合我的天地靈氣!”
他沉下心神,完全沉浸在經典的義理之中。讀至“吾日三省吾身”,他便反思自身今日言行可有不當;讀至“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他便思索往日是否有多言躁進之時;讀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對自身“無知”的惶恐便消散幾分,轉而生出求知的渴望。
不知不覺,日已西斜。他竟在此誦讀了一整日,非但不覺疲憊,反而神清氣爽,目光更加清澈明亮,體內那絲乳白色靈力也粗壯了不少。
正當他準備合上書卷時,閣樓樓梯處傳來一陣腳步聲和略顯張揚的交談聲。
“嘖,又來這破地方找那本《基礎符箓大全》,真是晦氣。”一個聲音抱怨道。 “忍忍吧,誰讓術法閣的那本被王師兄借走了呢。趕緊找到走人,此地一股迂腐味。”另一人附和。
卻是兩個身著內門弟子服飾的青年,一人面色倨傲,一人眼神閃爍。他們顯然也看到了窗邊的李觀一,見他衣著樸素,面生得很,還拿著凡俗的《論語》,臉上便露出毫不掩飾的輕蔑。
“喲,新來的雜役?還挺用功,看這閑書呢?”那面色倨傲的弟子名為趙虎,調侃道。
李觀一抬起頭,神色平靜,放下書卷,微微頷首:“二位師兄有禮了。在下李觀一,并非雜役,乃玄風長老新收入門的弟子。”
“玄風長老?”另一名叫孫淼的弟子愣了一下,隨即嗤笑,“就是那個整天窩在藏經閣頂層的怪老頭?收個弟子不去學功法,卻在這里讀凡人玩意兒?真是有什么樣的師父就有什么樣的徒弟。”
李觀一眉頭微皺,卻并未動怒,只是淡淡道:“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經典所言,皆是智慧,何分仙凡?師兄此言,未免有失偏頗。”
趙虎不耐煩地揮手:“少跟我們掉書袋!爺們聽不懂!趕緊的,知不知道《基礎符箓大全》放哪兒了?找了半天了!”
李觀一雖初來乍到,但他這一日沉浸在書中,心靜神凝,記憶力與感知力都遠超平常。他略一回憶,便指向西北角一個書架的中層:“若師弟沒記錯,方才路過時,似在‘乙字柒列,叁排’見到過此書。”
趙虎二人將信將疑地走過去,果然在所指位置找到了那本蒙塵的《基礎符箓大全》。
兩人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但趙虎仍嘴硬道:“哼,不過是記性好點,有甚了不起?修仙界終究靠的是修為和拳頭!讀再多書,不成金丹,終是螻蟻!”說罷,拿著書,拉著孫淼悻悻離去。
李觀一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輕輕搖頭,自語道:“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修為是‘質’,文化是‘文’,二者豈可偏廢?若無‘文’之約束與指引,空有力量,不過是一莽夫罷了。”
他話音雖輕,卻清晰地傳入尚未走遠的趙虎二人耳中,讓兩人身形一僵,腳步更快了幾分。
經此小事,李觀一對自己所走之路更加堅定。
他收拾好書卷,并未立刻離去,而是拿起掃帚,開始自發地打掃藏經閣的塵埃。并非為了討好誰,而是覺得與此地書籍為伴,如同與萬千先賢對話,心生敬意,故愿為其拂塵。
在清掃一處角落時,他忽然感覺袖中那卷《論語》微微發熱。他心有所感,將書取出,發現剛才誦讀的那一頁,那句“君子不器”四個字,竟在無人書寫的情況下,墨跡微微流轉,散發出微不可查的瑩光!
與此同時,他丹田內那枚靈力種子猛地一跳,與此四字產生了強烈共鳴!
一道明光如同閃電般劈入他的識海! “君子不器…君子不器…” “君子不應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于某一方面。意味著…博學多通,不局限于一門一技,要心懷天下,包容萬物!”
“我明白了!”李觀一眼中精光湛然,“我的‘道’,我的‘術’,都不應被任何現有的框架所束縛!讀書是修煉,掃地亦是修行!萬事萬物,皆可明理,皆可悟道!”
這一刻,他周身氣息豁然貫通,體內那乳白色靈力奔騰流轉,比之前渾厚了何止一倍!他對“文心道種”的領悟,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他所求的,從來不是成為一個只會打坐練氣的“器”,而是要成為一個融匯百家、通達天下的“君子”,一個真正的修道者。
藏經閣頂層,憑窗而立的玄風長老將樓下發生的一切盡收眼底。他看著李觀一打掃的身影,感受著他身上那豁然開朗的氣息波動,撫須微笑,眼中滿是欣慰。
“道心初萌,其葉蓁蓁。 善,大善。”
李觀一的仙途,于這藏經閣內,正式扎下了第一道,也是最堅實的一道根基——以文化為根,以明理為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