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帝王中,漢惠帝是最為善良仁慈的一個!什么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其人格都不能跟惠帝相比,盡管他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漢惠帝出生的時候,劉邦正忙于在外打仗,他和爺爺媽媽姐姐呆在家里。象現在農村孩子一樣,姐弟倆割草喂豬,采桑養蠶。爺爺媽媽怎么說,他們就怎么做。劉邦偶爾回家,劉盈噤若寒蟬,對父親又敬又怕。在劉邦看來,太老實就是呆子,太善良就是傻瓜。人善被人騎,馬善被人欺,因此一點都不喜歡他!父親不喜歡,劉盈更害怕,看見劉邦就跟賈寶玉看見賈政似的,魂都不在身上。
呂后呢?從心里她是喜歡兒女的,可是丈夫常年不在身邊,上有公公下有兒女,既要忙家務又要干農活,她把愛藏在心里,表面上也是吆來喝去。劉盈不想惹她生氣,象個傭人似的唯唯喏諾。
公元前205年(漢二年)四月,漢軍乘項羽陷入齊地不能自拔之際,一舉攻下楚都彭城。項羽率騎兵迅速回防,與漢軍戰于睢水,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反而被項羽三萬精兵所敗,最后僅以十余騎逃命。途經沛縣,自思距家不遠,不如趁便回家,搬取老父嬌妻,免落楚兵毒手。當他走近家門時,但見門扉緊閉,外加封鎖,禁不住吃了一驚,慌忙查問四鄰,俱云不知去向。那時孑影徘徊,躊躇了好多時,諒想無從追尋,只好自去。就在這一天,劉邦邂逅戚夫人,不復贅述。
離開戚夫人,劉邦繼續上路逃命。走不多時,忽見塵頭起處,約有數百騎馳來,他怕是楚兵,急忙藏入林中,偷眼窺著。待來騎已近,方認得是自己人馬,當先一員將弁,不是別人,就是部將夏侯嬰。時嬰已受封滕公,兼職太仆,專門保管漢王的車駕。彭城一戰,夏侯嬰一直跟著漢王。可是戰敗以后,漢王舍車乘馬,倉皇走脫,所以與嬰相失。嬰保著空車,突出楚圍,四處找尋漢王,走了一夜有余,方得與漢王相遇。漢王見是夏侯嬰,自然放膽出來,嬰即下馬拜見,具述經過情形,且請漢王登車。漢王依了嬰言,坐到車上。沿途見有難民,紛紛奔走,就中有兩個小孩,狼狽同行,屢顧車中。夏侯嬰眼光靈警,一經瞧見,似曾相識,便語漢王道:“難民中有兩個孩兒,好似大王的子女,究竟是與不是,請大王鑒察!”漢王張目外顧,果然是親生的子女,便叫他們過來,抱登車上。漢王問明情由,兩孩謂與祖父母親等,避難出奔,想來尋訪父親,途中被亂兵沖散,遂致分離,今祖父母親,已不知何處去了。說完淚下不止。
正敘談間,夏侯嬰驚叫道:“那邊有旗幟飄揚,莫非楚兵追來么?”漢王急道:“快走罷!”嬰也覺著忙,自至漢王車后,親為漢王推車,向前飛奔。后面果有楚兵追至,首將叫做季布,前來趕拿漢王。漢王走一程,季布追一程,一走一追,看看將及。漢王恐車重行遲,竟將子女推墮車下。夏侯嬰見了,仍然左提右挈,把兩孩抱置車中。俄而漢王又將兩孩推落,夏侯嬰再把兩孩扶載,接連有好幾次,惹得漢王怒起,顧叱夏侯嬰道:“我等危急萬分,難道還要收管兩孩,自喪性命么?”嬰抗答道:“這是大王親生骨肉,奈何棄去?”漢王更加懊惱,拔出劍來,欲殺夏侯嬰!嬰閃過一旁,見兩孩復被漢王踢下,索性令別將御車疾馳,自己伸展左右兩腋,輕輕挾住兩孩,一躍上馬,跟著車行。楚將季布,追趕不及,也只好領兵回去。【生死關頭,不知劉邦為何不顧兒女性命】。
漢王見追兵去遠,稍稍放心,夏侯嬰亦策馬馳至。漢王與夏侯嬰挈了子女,從間道行至下邑,呂澤正派兵探望。見了漢王,當然迎入,漢王方得了一個安身的地方。后來漢將等聽聞漢王所在,陸續趨集,勢又漸振。再著偵騎往探太公呂氏音信,才知二人在楚軍中,尚幸未死。漢王只得暫時割舍,徐圖良策。后來劉邦將戚夫人接到軍中,與劉邦兒女同住。戚夫人生子如意,一家人相處和睦。戚夫人無微不至地關懷劉盈姐弟,就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與呂后不能相比】。就在這一年,劉邦立劉盈為王太子,年僅6歲。劉邦稱帝后,立劉盈為皇太子。
公元前203年(漢四年)九月,楚漢議和時太公和呂雉被放回。回到劉邦身邊的呂雉發現劉邦身邊已經有了寵幸的戚夫人。男子娶妾很正常,劉邦雖然寵愛戚夫人,不過仍然封呂雉為王后,稱帝后又封為皇后。后來看劉盈不若劉如意聰明,才動過改立太子的念頭。當不當太子劉盈無所謂,可呂雉一定要當皇后。她對戚夫人恨之入骨。對于她不在時戚夫人照顧兒女的恩情,呂后一點都不知感激!
不久,劉邦病死,劉盈順利地繼承了皇位,這時他才十七歲。
早在劉盈做太子時,劉邦就教導他說:“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要勤儉,要成為守成的好君主。有時間外出,好好觀察百姓的生業以知衣食艱難,體察民情的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到老家后,要認真訪求父老,以知我創業的不易。”
臨死前,劉邦見劉盈年紀已長,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啟太子處分,然后奏聞。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并告誡說:“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見面,聽斷和批閱各衙門報告,學習辦事,要記住幾個原則:一是仁,能仁才不會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會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懇懇,才不會溺于安逸;一是斷,有決斷,便不致牽于文法。我從作皇帝以來,從沒偷過懶,一切事務,惟恐處理得有毫發不當,有負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這是你天天看見的。你能夠學我,照著辦,才能保得住天下。”從此,劉盈開始學習并協助其父處理日常政務。在這過程中,他每每希望實行“寬通平易之政”,但終因與劉邦意趣不合而難行其道。
在劉盈的印象中,父親雖然貴為皇上,可并不專橫殘暴,有時做得不對,別人指出來,他立馬就能改正。對于韓信、彭越,他并沒有打算處死他們,只是削奪他們的軍權而已!甚至蒯通勸韓信謀反,劉邦后來要烹死他!蒯通說當時只知有韓信,不知有劉邦,韓信若聽他造反,也就不會身死族滅了!劉邦覺得蒯通說得有理,竟然將他放了!明朝時有位建文帝的忠臣對朱棣說了同樣的話,朱棣二話不說便將他的腦袋砍了!何為忠?何為奸?劉邦與朱棣理解不同,結果也完全兩樣!
不過媽媽與父親不同,媽媽只看結果,不考慮對錯,更不擇手段。劉盈繼位后,呂后掌控朝政大權,她在害死如意【其實是周義】后,開始對戚夫人下手。她叫人將戚夫人剁去四肢、剜去雙眼、割去舌頭并將她熏啞戳聾,做成人彘置于廁中。她十分欣賞自己的殺人藝術,讓宮女太監們都去觀看。宮女太監們雖然覺得殘忍,可是誰也不敢表示同情,一個個噤若寒蟬。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那時候沒有錄像器材,不能夠保存影像資料。為了讓兒子也欣賞一下自己的天才藝術,呂后竟然讓人請惠帝也去觀看。劉盈不懂藝術,聽說人彘就是戚夫人,忍不住失聲痛哭。他使人對太后說:“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如果別人罵呂太后不是人,有十條命也死了!惠帝是她的兒子,呂太后也無可奈何。
惠帝見過人彘之后,從此大病一場,不理朝政。作為皇帝,他覺得母后殺人太狠毒了!對于這樣的惡行自己都不能阻止或指責,又有什么資格在朝堂上對文武百官指手畫腳呢?心地善良的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線,過了這個底線,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呂太后不講道德更沒有底線,她只知道權力至上,有權就可以為所欲為!她可能認為戚夫人想讓如意當太子,劉盈肯定也恨之入骨!其實劉盈是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能夠衣食無憂他就心滿意足了。當不當太子、皇上都無所謂。即使父皇真的立其他兒子,他也不會有任何怨言!人說知子莫若母,而呂太后一點都不了解兒子!
嚇病兒子也罷,太后的藝術我們不懂,為了江山永固,她又想了個劉呂聯姻的法子。過去沒有婚姻法,近親結婚也未嘗不可,但甥舅配做夫妻那就說不過去了。
看官聽著,惠帝十七歲嗣位,至此已閱三載,已經二十歲了。尋常士大夫家,子弟年屆弱冠,也要與他合婚,況是一位守成天子,為何即位三年,尚未冊立皇后呢?這是呂太后另有一番思想,所以稽延。他因魯元公主,生有一女,模樣兒卻還齊整,性情兒倒也溫柔,意欲配與惠帝,結做重親,只可惜年尚幼稚,一時不便成禮。等到惠帝三年,那外孫女尚不過十齡以上,論起年齡關系,尚是未通人道,呂太后假公濟私,迫不及待,竟命太史諏吉,擇定惠帝四年元月,行立后禮。惠帝明知男女相差十歲,況魯元公主,乃是胞姊;胞姊的女兒,乃是甥女,甥舅豈可配做夫妻?
轉瞬間已屆佳期,魯元公主,與乃夫張敖,準備嫁女,原是忙碌得很。呂太后本與惠帝同居長樂宮,此番籌辦冊后大典,偏令在未央宮中,安排妥當,舉行盛儀,一則使惠帝別宮居住,自己好放心圖歡;二則使外孫女羈住惠帝,叫她暗中監察,省得惠帝輕信蜚言。
惠帝仁慈善良,母命難違,然甥女年幼,況有悖人倫,他肯定不會與她有肌膚之親。晉人著《漢宮春色》稱張皇后去世,宮人為之盛斂時,發現張皇后仍為處女之身。
皇后張氏不得惠帝臨幸,自然沒有身孕。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皇帝更加不能沒有子嗣。呂后自作主張,又為惠帝納了許多美女。這些美人與惠帝年齡相仿,惠帝如魚得水,似漆投膠,成天與她們泡在一起。朝政有母后代理,他也懶得過問。因此不到兩年,這些妃子、美人們便為他生了五個兒子,其中包括太子恭以及少帝弘。
妃子為皇帝添了兒子,呂太后應該高興才是!皇帝的兒子就是自己的孫子!可是呂太后一點也不高興,她怕劉盈的妃子母憑子貴,將來威協她和張皇后的地位。因此凡是生了孩子的妃子,她都派人一個個害死了!
史書上說惠帝的兒子并非惠帝所生,其實這是瞎說!皇后沒有生育,那是因為惠帝沒有跟她同房,不能就此認為惠帝不能生育!后來文帝即位,陳平周勃等將惠帝的四個兒子同時殺死,對外宣稱他們是雜種,未免過分!無情最是帝王家!這是后話,暫且按下不表。
劉盈個性仁柔,常常受到母親極大的壓力。在茅廁見到戚夫人被自己的母親殘害成“人彘”之后,已然得病;后來又強逼自己與外甥女成婚,有苦難言;再后來自己寵愛的妃子都被害死,孩子成了孤兒。劉盈在孝順與仁愛發生沖突時既無奈又無助,心里又氣又恨,到了這年仲秋,惠帝患病不起,竟在未央宮中,撒手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