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沒幫著勸和,卻反倒勸離,這叫什么事兒?
趙太妃自然一萬個不同意,她激動得差點又要出口斥責。
到底是理智占了上風,她看向鳳榻上的人,不高興地止了話。
太皇太后似笑非笑地半倚在榻邊,悠悠看著她。
“說吧,你有什么鬼主意?”
姜還是老的辣,她的那點小伎倆一眼就被看穿了。
溫梨捏起一旁小桌上的棗子茶淺啜一口,這才慢慢回道:
“什么事都瞞不過母后的法眼。”
“兒媳也沒什么好主意,就是一點餿主意罷了。”
“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太皇太后勾起嘴角,深深看著她。
“說來聽聽。”
放下茶盅,她娓娓道來:
“兒媳想著,既然都鬧到要和離的地步,想來三嫂已經忍到了極限。”
“那不如就成全一下她?”
“不行,本宮都說了,不會同意的。”
趙太妃氣鼓鼓別過身,再次厲聲反對。
要和離也該三郎提。
他堂堂宸國手握重兵的親王,怎可被一介女流休離,說出去丟盡皇家顏面。
溫梨瞥一眼,緩緩解釋道:
“太妃莫急,且聽我把話說完,聽完您再決定是否同意。”
“三嫂如今已經寒心,若是一直困住她,這夫妻離了心,這個家也長久不了。”
“最后的結局無非就是要么三嫂蹉跎而死,要么相互折磨,何苦來哉。”
“不若這樣,以一年為期限,讓三嫂跟著三王爺去東南,太妃娘娘不能再以任何理由阻攔。”
“一年后,若三嫂還是執意要和離,那再由夫君和陛下下旨賜兩人和離。”
“如此,也算全了兩人夫妻一場的情分,別捆著做一對怨偶。”
按照趙太妃這樣把控著兒媳的手段,溫梨本不想干涉。
三王爺雖然看著不可靠,但也沒什么大過,就是不會疼人。
其實以三嫂的能耐,她不是對付不了趙太妃這個婆婆。
主要是丈夫是個豬隊友,加上他赴東南時,國家動蕩,她過去也是添亂。
所以只是設法去了自己父母身邊,連生孩子她都沒回京都。
大戰休止,邊境暫時安穩,得了他回京述職的消息,她滿懷欣喜地趕來見他。
結果得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
再結合自己守了這么多年的活寡,沒得過他多少噓寒問暖和寵愛,沒意思極了。
想了想,沒必要再這樣煎熬下去,脫離了這枷鎖,她想快活地活一回。
同是女人,溫梨自然是要幫她一把。
但是如果她直接開口,結果就如現在這般,別說錢太妃極力反對。
就是太皇太后,也是不會答應的。
那就只能用迂回策略。
“一年之期?”
“是,這一年,就算給他們夫妻二人一次再考驗的機會,您看可成?”
太皇太后卻搖頭失笑:“按照老三那不開竅的樣子,恐怕一年還是這個老樣子,沒什么改變。”
溫梨翹起嘴角,笑著爭取:
“那就敲打和提醒他一下,讓他看一看九郎是如何疼人的,學一學,看看能不能開竅?”
“若都給了他機會,教他怎么做,他還不屑去挽回的話。”
“那就沒辦法了,只能說明他確實不愛重三嫂,活該他被和離,孤家寡人一個。”
“老九媳婦——”
“準了!”
“娘娘?”
趙太妃慌了,焦急看著太皇太后,“您怎么能答應呢?”
“這可是先祖定下的婚事,如何能和離?”
趙太妃就是個古板和執著的老古董,溫梨沒再讓她有機會反對:
“太妃娘娘,其實按照三王爺現在的身份,他若和離再娶。”
“有的是高門大戶的千金小姐愿意嫁給他。”
“續妃的身份家世不一定比三嫂差,您何必阻撓呢?”
“至于先祖指婚,當初是看中三嫂出身將門,能管住三王爺。”
“如今三王爺已經不再是那個混不吝嗇的紈绔王爺,您到底舍不得什么?”
“再說了,以沈老將軍的功勞,開廟請先祖成全二人和離,這點恩德先祖肯定會體諒。”
“陛下和九郎也會同意的。”
“畢竟惠州可還需要沈老將軍和沈家軍鎮守。”
要是三王爺真那么不靠譜,那三嫂真想狠心離開,有的是辦法。
大不了不用沈秋婉這個身份,只是這到底是一個太激進的辦法。
三王爺若不肯放手,找過去還是會糾纏不休。
太皇太后斜著目光盯著這個外表看似柔弱無害,實則頗有點心機的兒媳。
有心機就好,九郎這樣的身份,他的王妃,自然是要有點手段。
現在她完全滿意這個兒媳了,就是手段還是太稚嫩了點。
和離可以和離,但是只要沈家在,沈秋婉就還是不能脫離了皇家的掌控。
緩一年,也的確是個緩兵之計。
思忖片刻,她朝身旁的徐韻吩咐:
“去把兩人叫進來。”
“是。”
太皇太后竟然真被說動了,趙太妃跌坐回座位上,失了精氣神,有些頹然。
沈婉秋和蕭行仲被請進來,跪在太皇太后面前。
主位上的人幽幽開口道:
“秋婉,哀家同意你和離。”
沈秋婉原本灰暗無光的眸子瞬間亮了起來。
還不等她開口謝恩,身旁的蕭行仲卻激動道:
“太皇太后,兒臣不答應,死也不和離。”
現在不肯和離,早干嘛去了?
太皇太后瞪他一眼,“你激動什么,誰叫你自己作孽。”
“兒臣不就是待在邊境這么久,回來想放松一下。”
“就上花船喝個酒,又沒碰那些女人,至于到和離這個地步嗎?”
“九郎和幾個使臣、外邦的商客都在,又不止兒臣一人。”
“弟妹都沒跟九弟計較,婉兒,你到底為什么就是不能原諒我。”
說著看向身旁的人,著急問道:
“我都向你保證了,以后再也不會如此,你就別再說氣話了好不好?”
哎,溫梨直搖頭,這位三王爺真是,都這個時候了,還是沒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太皇太后也直搖頭,瞥兩人一眼,繼續開口道:
“哀家可以答應你們和離,但條件是,一年以后才能和離。”
“這一年期間,你再給三郎一次機會,哀家也準你帶著孩子一起前往東南。”
“若一年后他還是沒辦法讓你回心轉意,到時哀家親自給你寫和離書,再給你尋一門好親事,如何?”
“太后太后。”
“你閉嘴,哀家在跟秋婉說,沒你插嘴的份。”
“哀家可以給你三天的時間考慮,兩個選擇。”
“一,不許和離,二,緩一年。”
“這一年,還是哀家看在梨兒和她腹中我乖孫的面子上應的。”
“你看著選。”
還用選?這根本是沒得選。
沈婉秋抬頭看向坐在鳳榻另一側的溫梨。
朝她投去感激的目光。
她權衡一二,直接磕頭回道:
“好,臣妾答應第二個條件。”
“可我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