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六年六月,陽光燦爛,氣候宜人。
這一天,皇宮內外,彌漫著莊重而神圣的氣氛,所有的宮廷儀式都圍繞著同一件大事:皇長子朱佑極的冊封。
這一刻,所有的朝臣、百官、文武將士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座雕花金殿,心中都在為大明的未來譜寫一段歷史篇章。
雖然有過無數次的朝堂變動,盛世的繁華依舊未曾消逝,但這一刻卻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在這場盛大的儀式上,不僅是皇長子朱佑極的正式冊封,更是一次關于權力、家族與未來的巨大象征。
而這背后,則是徐家的無上榮耀,幾乎整個朝廷的重心都在這一家族的支撐下旋轉。
清晨,皇宮內外的旗幟已經高高豎起,象征著太子冊封的巨幅紅布懸掛在宮墻上。
無論是皇宮的殿堂還是大街小巷,氣氛都顯得異常莊重。
來自四面八方的官員,貴族,甚至是遠道而來的地方官員,早已排好隊,列陣在奉天門外,準備迎接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成化帝朱見深早早便起床,身著龍袍,神色莊重。
他雖然年紀輕輕,但今天卻成為了父親,也即將迎來父親職責中的最大挑戰之。
為自己的兒子、繼承大明江山的未來,正式冊封太子。
在殿前,徐家的一眾重要人物早已列隊等待,幾乎所有與大明權力相關的名字都匯聚在這一刻。
越王徐聞、武成郡王徐華、內閣首輔徐謙、太子太保徐林等一眾徐家重要人物,站在了殿前,身著盛裝,低聲交談,氣氛莊嚴中帶著一絲微妙的緊張。
這一切顯然并非偶然。
因為不僅是皇帝自己的兒子在這里被冊封,更多的意義在于,背后站著的,是徐家幾百年來的權力積淀和徐家人的盛大榮光。
而當這一切的聚焦點落在徐家頭上,眾多朝臣心中自然清楚:
盡管大明朝的歷史上有過很多權臣,但徐家如今的權勢,堪稱空前,任何一位來者,都無法與之比肩。
成化帝親自主持冊封大典時,隨著一聲“禮部奏上”的命令,殿內所有的百官齊齊跪地,朝堂之上氣氛凝重。
朱見深一身帝王氣度,站立中央,靜靜地望著跪拜的群臣,心中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堅定與安寧。
他環視四周,低頭對太監揮手示意,隨即低沉的聲音傳出:“宣旨。”
太監立即站定,展開手中的金紙,朗聲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帝陟罰臧否,得失之間,均秉天命,務安國家,謀興治之道,為大明江山延續萬世,賜予朕獨子,皇長子朱佑極,冊封為太子,命此命令在京城、外疆各府、各州縣發布,普天之下.......”
太子朱佑極,年僅幾月,仍在奶媽的懷抱中安穩睡著,并不知自己的地位在此瞬間一躍成為帝國二號人物。
這個年幼的孩子,是整個大明江山未來的希望,而這份責任的重擔,也將在接下來的歲月里,壓在他尚幼的肩膀上。
但對于在場的所有徐家人來說,這一刻的意義遠不止于這位孩子的封號,更多的是對于徐家這一支家族的肯定與榮耀。
看著成化帝手持玉璽,徐家父子、叔伯們相繼跪拜,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朱佑極不僅僅是未來的皇帝,更是徐家整個家族的承載者。
他將成為這一切權力、財富、責任的繼續者。
而徐家,這個家族的名字,勢必將永載史冊,成為朝廷之中最為閃耀的一顆星。
與此同時,成化帝頒布的獎賞也正式進入了歷史的長河,正式封爵了徐冉的父親徐陽為“外戚侯爵”。
而隨后的眾多權臣,也紛紛得到了自己應有的榮譽和封號,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在昭示著徐家的鼎盛與榮耀。
太子冊封的儀式過后,眾臣紛紛上前恭賀,禮數繁多。
每一位到場的朝臣,都在為這份權力的象征表示祝賀和敬意。
然而,這場盛典也讓他們清楚地看到了徐家在朝中的根深蒂固,尤其是越王徐聞的權力地位,令所有人心生敬畏。
他不僅擁有大明國內最強的軍事力量,更掌握了大明朝內外最重要的政治資源。
甚至可以說,縱觀歷史,除了霍光、張居正等人,幾乎沒有任何一位權臣,能與他相提并論。
而在這些權力的背后,徐聞的穩重、智謀和深沉的個性,使得他不僅能站在權力的巔峰,還能確保徐家百年穩固。
而今日,太子的冊封,不僅是成化帝的決斷,更是徐家在未來的幾十年中,繼續在朝堂上掌控大權的開始。
在場的百官,雖然表面上恭賀太子,內心卻深知:
在這一刻,整個大明朝的命運,已緊緊依附于這個正在成長的孩子身上,依附于背后徐家一族的智慧與力量。
隨著太子朱佑極的正式冊封,大明朝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徐家,這個深深扎根于大明王朝心臟的家族,依然是權力的中樞。
盡管歷史變遷、朝代更替,但徐家始終如同一座屹立在風浪中的燈塔,為整個王朝指引著方向。
冊封大典之后,國丈徐陽回到越王府,拜見祖父徐聞。
如今他是越王子孫中,除了武成郡王徐華、建安侯徐謙之后,第三個封爵的。
當然,這是純靠女兒關系得來了。
大明對歷任皇后的父親,都會封伯爵,若是外孫被冊封為儲君或是登基,則會再加封侯爵,此乃慣例。
歷史上,大明有好幾個國丈是底層出身,比如萬歷的外公,本是泥瓦匠,崇禎的岳父,原來是算卦的.......都被封為侯爵。
國丈徐陽也是,平平無奇,憑著越王蔭德, 在工部擔任五品郎中,即便在徐氏子弟中,也是墊底。
只因生了個好女兒,當了皇后。
書房,徐聞正端坐在案前,聽到孫子的到來,他微微抬頭,神情淡然。
徐陽走上前,恭敬行禮:“祖父,恭喜您,太子已冊封,太子繼位之后,江山將更加穩固,我們徐家也將承載更多的榮光?!?/p>
“太子繼位,江山自有定數?!?/p>
徐聞緩緩開口,語氣不疾不徐:“你既成外戚勛貴,當謹言慎行,莫要招惹事端,讓冉兒難做。”
“是,祖父?!?/p>
徐陽低頭應聲,不敢抬頭去看想祖父的深沉與威嚴。
在徐聞面前,他就是個孫子。
徐聞沉默片刻,目光投向窗外,似乎并沒有太多的喜色。
徐氏子孫,只有他的三個兒子有大出息。
到了第三代,除了嫡孫徐林憑借立下的戰功,位居三孤,其他庶出孫子基本平平無奇。
第四代子孫因為年少,更沒什么存在感。
古代講究嫡長子繼承制,徐聞一生只專心培養嫡出一脈,庶出一脈的子孫,他基本不管,也沒時間去管。
如今打下日本,這些庶出子孫被封往日本各地擔任鎮守職務,職位雖然不高,卻也足以確保他們一生安穩,過上不愁吃穿的生活,子孫無憂。
徐聞不知道的是,在他死后,越王府第五代庶出中,又出了一位天縱之才。
那位年輕的庶出子孫,繼承越王遺志,開疆拓土,在那片陌生的美洲大陸自立為帝,建立龐大帝國,將徐氏帶到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