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見王翦低著頭也不看他,于是又看向廷尉李斯。
嬴政也看向廷尉李斯,“廷尉以為如何?”
廷尉,九卿之一。
罷免呂不韋之后,李斯便得到了嬴政重用和信任,主管制定秦律,將法家“重刑輕罪”理念制度化。
同時以“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的理念,來制衡丞相昌平君熊啟代表的楚系外戚勢力。
再加上他通過法律手段保障前線糧草供應,并為軍功授爵制度提供法律依據,所以與蒙武王翦等將領合作關系密切,得到軍方支持,地位已不下于丞相昌平君。
值得一提的是,軍功抵達咸陽,主管最終復核的廷尉,就是李斯。
李斯對著嬴政行禮,不疾不徐開口,言語之間斬釘截鐵。
“大王陛下,臣自信軍功核驗法制足夠完善,在我大秦律法,大王神威之下,無人敢,也無人能冒領軍功。”
“趙誠此人有勇有謀!死間入城,在如此重軍把守的城池之中,四面沖殺,如入無人之境,此為勇也!”
“易服為獵,瞞天過海,潛伏至城頭之上,于兩軍陣前手刃敵將,此為智也。”
“可謂是勇冠三軍,智兼萬夫,當破格封爵,以勵三軍。”
昌平君懵了,不是,來的時候你也不是這么說的啊?
你不是說,這事若是假冒軍功,蒙武一部,罪不容誅!
現在是什么?
破格封爵,以勵三軍?
啊?
昌平君見狀也有些惱怒了,“法制雖嚴,卻也架不住有人徇私,臣聽聞,趙誠此人,在入伍時便與蒙武其弟蒙威有舊,更是得到蒙威贈弓。”
“如此駭人軍功,不得不查啊。”
嬴政依然面無表情,看不出喜怒,“丞相想要怎么查?”
昌平君說道,“此人有沒有萬夫莫敵之勇,一試便知,待其班師回朝,臣愿以百名力士試之。
若其能勝,則此功屬實,若其連百名力士都勝不了,這等軍功必是偽作,需腰斬,夷三族,奪爵削封,鞭尸示眾!”
他說一句,頓弱的心頭就涼上一份。
你要夷誰的三族?
我看你是活到頭了。
他低著頭,根本不敢說話。
李斯則是突然說道,“臣以為不妥,軍功核驗,每一個步驟都符合程序,沒有出格之處。只憑懷疑,就阻礙封爵,軍中將士豈不寒心?”
昌平君說道,“本相何曾阻礙封爵?封爵可如常進行,只是等他回到咸陽,能不能維持這爵位,還需要看他有沒有這真本事。”
嬴政輕笑睥睨,“百名力士焉能測萬夫莫敵?”
“寡人聞相府有門客八百力士,其中多有楚地豪俠異士,不如以此八百門客試之,生死不論。”
昌平君聞言立刻答應下來,“臣以為可。”
嬴政點了點頭,又看向廷尉李斯,“廷尉以為,此功該如何封爵?”
這軍功涉及復雜,已經超出秦律許多地方,所以算是嬴政拋出來的難題。
李斯低頭沉思,默默回憶秦律,思索起來。
五大夫是一個分水嶺,其上便已是高爵,少有普通百姓可以升上這個位置。
依照秦律,五大夫領軍破城,或斬殺普通戰役敵將,便可升左庶長。
升【右庶長】則需要于關鍵戰役中有戰略級軍事貢獻,或指揮戰役斬首過五千。
升【左更】需要統軍拓土克城,或領兵野戰斬首兩千,攻城斬首八千。
升【中更】需要攻克更多城池,殲滅更多敵軍。擒殺敵方上將軍級別將領,或殲滅敵方十萬以上規模的主力軍團。
升【右更】需要國家級戰略功績,攻占三郡以上戰略要地,開疆拓土。
升【少上造】更是需要軍政復合型巨大貢獻,如戰后治理和制度建設。
此爵已經可以開府治事,擁有獨立屬官體系,要在在封地內勸課農桑,粟米增產三成以上,才算是合格。
升【大良造】,必以'定國之基'為功,主導參與國家級變法,或一戰打滅敵**事潛力,指揮滅國之戰獲得大勝,是軍政復合型頂尖功績才能封的爵位。
曾經的武安君白起,于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斬首二十四萬,導致兩國喪失抗秦能力,掃平秦軍東進之路,便從左更升至大良造,成為國尉。
在這個時期,高于大良造的爵位很少封賞。
只有一些宗室王族有此爵位,或者封無可封的軍功累積,才能更進一步。
即使是白起,升至大良造之后,又多次指揮大勝,攻占敵境,也只是被封了武安君,爵位之上并沒有更進一步。
亦或者是變法的商鞅,也只是大良造一爵。
思索良久,李斯開口說道,“臣以為,若僅以秦律論:
斬將之功可升至左庶長。
毀其中樞,斬敵五千,可升至右庶長。
葉縣乃是韓境咽喉之地,戰略價值極高。
趙誠死間入城,孤身陷陣,破城啟關,使我軍不費吹灰之力奪下重城,亦算得上拓土克城,此功可再升一級。
爵至左更。”
“不過,趙誠此功超越常格,非秦律所能賅,若按此例晉升,又不太適宜。”
“或可破格封賞,以此振奮三軍。”
“故臣只以秦律參考,最終封爵,還是由陛下裁定。”
嬴政笑道,“那便封為中更,賜上卿朝服,可登朝議事。”
“是!”
眾人行禮稱是。
嬴政看向昌平君,笑道,“擬定賜爵令這事,就交給相國了。”
昌平君總覺得嬴政的笑意里面飽含深意,卻不解為何,只得領命道,“臣領命。”
昌平君回到了相府,擬定了賜爵令,刻印了爵符,傳遞去了陽城縣。
然而不過半日。
又有軍報傳至咸陽,入了相府,昌平君一看之下,頓時臉色大變。
“項佗怎敢出兵援韓?!”
“援韓也就罷了,竟然被趙誠殺了,六萬大軍全軍覆沒!”
這樣一來,一直在幫助周旋秦楚關系的熊啟,以及秦朝內的楚國外戚就全都坐蠟了。
更讓熊啟不安的是,趙誠此人竟然真能殺掉項佗,就算一戟殺掉這等說法有夸大之嫌,至少趙誠也是武力強于項佗,才能夠將項佗留下。
這足以說明趙誠的武力值極高。
若是以一百力士試之,恐怕還真有些危險。
但若是八百力士,加上他府上那些能人異士,項佗根本不夠看。
就算是趙誠比項佗更強一些,以一人之力也敵之不過。
他喚來府上一名中年門客,這門客穿著隨意,更是拎著酒壺,一臉醉意的就來見昌平君了。
昌平君不以為意,直接問道,“你比之項佗如何?”
中年醉漢挑眉嬉笑一聲,“項佗?莽夫一個,不堪一擊!”
昌平君笑了,“來人,賜酒!”
……
章臺宮后殿之上。
嬴政冷哼一聲,將軍報扔在了案臺之上。
“哼,楚國竟然敢在這關鍵時期伸手,合該他們全軍覆沒。。”
“幸好趙誠提前一步奪下葉縣,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項氏之虎,一戟滅之,將楚援全殲在城下,不知道現在昌平君作何感想……”
嬴政原本有些氣憤,但想到地方大將被趙誠斬了,楚國的援軍更是全軍覆沒,心情又好了起來。
他翻了翻軍報,沒有看到蒙武的傳信,不由得有些不愉。
沒有信看,嬴政又看了看軍報,左看右看,覺得這數目看起來實在枯燥的可憎。
于是干脆不看了,大手一揮,“喚昌平君來!”
昌平君急匆匆趕到,在大殿下面行禮之后,低著頭問道,“大王喚臣何事?”
嬴政淡淡道,“軍報你可看了?”
昌平君說道,“臣看了,項佗這莽夫實在可惡,竟然敢擅自出兵援韓,死有余辜!”
“幸好將軍蒙武應對得當,我軍大捷,將那項佗一部全殲在葉城之下!”
嬴政問道,“此戰首功是誰?”
昌平君回道,“軍報顯示,此戰首功是趙誠。
其率萬余騎兵,截斷楚軍后路,更是陣斬項佗,使楚軍群龍無首,才能全殲楚軍。
其所率騎兵部,更是斬敵兩萬余,當為此戰首功。”
嬴政想了想說道,“寡人記得,項佗此人武力不俗,號稱項氏之虎,亦有破陣斬將之能,但此人不是趙誠一合之敵,可見趙誠勇武乎?”
昌平君想了想,“若軍報為實,趙誠確實勇武不凡,不過項佗之名,亦有夸大之嫌,趙誠斬之,不足以證明他能一戰斬敵五千余級,還須一測……”
嬴政擺了擺手,“行了,你下去吧。”
昌平君行禮告退。
次日一早,天還沒亮,嬴政已經開始處理朝政。
還沒處理一會兒,殿外謁者令又捧著捷報前來。
“報——”
“韓境犨城克復,蒙武軍報。”
嬴政眉峰一挑,立刻放下手中案牘,“呈來。”
他有些意外地將捷報拿到手中,“相隔半日不到,又有捷報?”
“當真勢如破竹。”
打開泥封,軍功冊之下,蒙武的軍信掉落出來。
嬴政見此,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這一次他沒有先去看軍功冊,而是先拿起了蒙武的帛書傳信,打開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