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酒兒白了歡歌一眼:“沒大沒小,我看你真是讓我慣的沒樣子了?!?/p>
酒樓到手,所有的流程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一轉眼,都好幾天過去了,玄墨大師從寺廟講佛法回到客棧,他們也該往蓬萊出發了。
京城
蕭瑾玉看著桌上的三封信,眉心擰出一個大大的川字。
前腳是穆寒的信件,信里明確說了經他私下調查,謝酒兒為了商行的生意,以身入局,還寫明了具體的細節。
看到謝酒兒在一個肥胖無德商人的府邸住了一夜,還以商人九姨娘的身份出現在寧州官員和很多人面前時,蕭瑾玉的臉已經黑成了鍋底。
“讓你經商沒讓你賣身,謝酒兒,還有什么事情是你不敢做的?!?/p>
蕭瑾玉有種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感覺,是他死纏爛打,連哄帶騙,忽悠著讓謝酒兒經商的。
一開始他還擔心謝酒兒對商行的事情不上心,所以不僅在各方面都給了權力上的支持,還透露了很多朝堂當前的困局所在。
而謝酒兒也沒讓他失望,她就像天生懂這些一樣,一點就通,這一年多,斷斷續續,有意無意的在無形中幫他解決了很多的麻煩。
可是,如今她為了開一家酒樓,差點變成一個無德商人的妾室了,還是第九房,商行要打理,但也不能把自個兒搭進去??!
再翻開謝酒兒的信件,里面全然沒有對自己犯錯的認知,只是干脆利落的通知他,讓宮里最好的廚子到寧州給寧州酒樓的廚子傳授廚藝。
除此之外,沒有多說一個字,她不知道自己很擔心她的身體嗎?
一趟西域待了半年,為了去西域找她,他可謂是費勁心思,將朝堂上一群老臣找各種借口支出去,然后帶著隱衛去西域,想解開謎團是真的,但更多的不還是擔心她嗎?
自古以來,為帝王者,自當斷情絕愛,帝王一旦有了感情,那一般不是幸運而是災難。
可是,有些東西一旦在心底滋生蔓延,便像是有了生命力一般,生根發芽,嵌入血肉,想忘都忘不掉。
就知道操心商行的事情,就知道惦記宮里的廚子,廚子都打發出去了,他吃什么喝什么?真的是一點都不為他著想,沒心沒肺的野丫頭,哼!
第三封信是吳桓的,心里喜滋滋的說了他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以前打仗的時候沒少往外跑,只不過那個時候戰亂不休,哀鴻遍野。
如今,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各地百姓安居樂業,有了濃濃的生活氣息,出去走走,跟打仗的時候見到的,聽到的自然就不一樣了。
就這么一個弟弟,蕭瑾玉對吳桓也是實打實的寵著的,可是,吳桓在心里說去海岱轉一圈后還要去別的地方,聽那意思,在海岱都待不了幾天時間。
這怎么行呢?謝酒兒到蓬萊后,調養身體的同時肯定還是要操心商行的事情的。
商行其他事情已經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了,辦酒樓的事情謝酒兒最是得心應手,瞧瞧現在,為了各地的酒樓,連他宮里的廚子盯上了。
可是發展漕運一事絕非尋常,他希望吳桓可以出面幫謝酒兒解決一些麻煩,漕運說淺了是一樁生意,往長遠看,那可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一旦有人想在漕運上插一腳,首先,崔家就不答應,搗亂是肯定的,但眼下比崔家人更麻煩的是制造大船需要的環境。
大船不像江上漁夫用來打魚的漁船那樣好制造,制造大船需要漫長的時間去摸索,大順境內所有能制造大船的將人都在崔家的麾下效力。
常年的戰亂折騰下來,民間別說制大船的能人了,就是好的木匠怕是都成了稀缺人才。
謝酒兒從未在他面前說過發展漕運的艱難之處,但她能在自己說出創建這個商行的作用之后,準確無誤的將漕運也納入其中,說明她是很懂這些東西的。
謝酒兒在商行發展的東西,有的純粹是為了賺銀子,為商行后續的發展留下最原始的運轉金銀。
像酒樓和衛生紙就是純粹為了掙錢而去做的,還有些東西是為了干擾過高的市場價格,讓百姓生活不至于太艱難,像糧行,完全是為了干擾市場價,甚至一開始到做好了虧本的準備。
而漕運,和以上各項產業又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發展漕運本身就是為了擠兌崔家,替朝廷收回漕運權,解決朝廷在漕運上受崔家掣肘的艱難處境。
當時陰差陽錯,他解決了在糧行一家獨大的謝家,如今市場上糧食價格逐漸趨于平穩,不再是一開始動輒半袋糧食就要一兩銀子的天價了。
這其中一部分是因為他在朝堂上解決了謝家,另一部分原因就是謝酒兒為朝廷在各地開辦的糧倉起到了平衡市場價格的作用。
糧食價格解決后,其他物價都在下降,雖然效果還不是十分的顯著,但這確實是個好兆頭,至少證明他跟謝酒兒努力的方向是沒有錯的,朝廷手中握著一支屬于自己的商行確實至關重要。
漕運艱難之處在于不僅造船這件事本身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更深層次上來看,一旦朝陽商行掌握了漕運,就等于蕭瑾玉這個皇帝本身在軍事上再無軟肋。
漕運不僅關系民生和利益,也是一個王朝重要的軍事渠道,制造大船也需要一個很大的場地,至少一個大碼頭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商行的事情不宜揭露過多,他可以在私底下給予謝酒兒各種支持,但沒必要鬧得沸沸揚揚,讓滿朝大臣猜來猜去。
商行在沒有壯大之前,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沒有好處,即便平日里偶爾動用了皇權,威懾某些干預商行發展的事,但只要這件事沒有擺在明面上,有些人就是心里起疑,那也只是猜測,畢竟歷朝歷代,沒有那個朝廷是經營生意的,沒有那個皇帝是喜歡做生意的。
等到商行真正成為商界的一顆明珠,名揚四海時,再將它的來歷公之于眾,不僅能確立朝陽商行在商界的領頭地位,也能讓那些心懷鬼胎的人認識到大順朝廷早已穩如磐石,不可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