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聽完所有曲子再說?!?/p>
吳銘又放了幾段不同類別的歌曲給她聽:有古詞新唱,有戲曲選段,有仿古之作……總之,凡是和古字沾邊的都一一試過。
謝清歡認真聽完,心下暗忖:仙家曲樂當真百花齊放,無所不包!除卻個別曲子畫虎不成反類犬,其余的都各具特色,別有一番韻味。
“如何?”吳銘問,“這些曲子中可有適合給客人助興的?”
酒宴不可無絲竹雅樂,午間詢問六人的意見和建議時,林希非常委婉地表達了這一點。
吳銘雖然不通音律,但也知道現代音樂比之古代必然是進步的,于是便打起了以今代古的主意。
謝清歡不禁莞爾:“恕弟子直言,這些曲子的確教人耳目一新,可并不適于文人酒宴?!?/p>
“為何?”
“宴飲之趣全在當場獻藝,師父若能邀來教坊樂工或京師名伎演出這些曲子,或可風靡京城,只怕塵世間無人能奏天上曲。”
“嗯……在理?!?/p>
吳銘忽然想起林希提建議時所流露出的曖昧難明的笑容,看來這些后生喜聞雅樂是假,愛看美女才是真!
“行了,你早點歇息!”
他揣起手機,自回家中睡覺不提。
次日一早,賣過早飯,醉翁和老梅都沒有親來店里喝粥,而是派了個仆從來取餐。
一問才知道,原來梅堯臣赴國子監上任去了。
吳銘奇道:“國子監遭了水患,竟未停學?”
“國子監確已停課,眼下暫在崇明門外的官舍授課,胡公昨日為此事特來尋老爺相助?!?/p>
仆從口中的胡公自是時任國子監直講的胡璦。
崇明門外,離這兒倒是不算遠……
吳銘將粥碗裝入食盒,隨口問:“我聽聞國子監的庖房被毀,連鐺頭都被卷走了,這些監生可有吃食?”
“此事小的不知,待梅公到訪貴店,吳掌柜可當面詢問?!?/p>
“梅公要來?”
“聽梅公說他要登門致謝,只是具體時日,小的實在不知。”
仆從接過食盒,轉身走了。
吳銘喚二郎去買肉,今日多支了五百文給他,囑咐道:“再去市集上買三尾白魚回來?!?/p>
謝清歡立刻接話:“可是要淮白魚?”
吳銘確實打算做這道菜,川味飯館目前的菜式以家常小炒為主,肉類食材也只有豬和雞這兩種,正如陳桂彥在攻略帖中說的那樣,品類過于單一,缺乏特色。
酒炊淮白魚很不錯,做起來簡單,味道上佳,值得一試。
當然,沒必要買淮白魚,魚肉也是肉,進了廚房照樣升等,總得給外掛一點用武之地不是?
吳銘搖搖頭說:“不,買尋常白魚即可?!?/p>
謝清歡不解,可她知道,師父如此交代必然有師父的道理,便不再多問,同二郎出門采買去了。
八點整,吳建軍準時打卡上班。
吳銘將留給他的粥和包子熱一熱端給他:“昨晚回去沒說漏嘴吧?”
“哪能??!”吳建軍把茶葉蛋往桌上一滾,“憑你媽的那點微末道行,我三兩句就給她震得說不出來話……咦?”
目光掃過一旁的小黑板,發現上面寫有“酒炊白魚”四個字,詫異道:“今天要推新菜?”
吳銘點頭稱是。
“不早說!”吳建軍趕緊摸出手機。
“你干嘛?”
“每天中午都來咱店里吃飯的小陳,他之前叮囑過,咱要是推出新菜,第一時間告訴他。”
吳建軍對著小黑板拍了張照,登上微信,發給陳桂彥。
兩分鐘后。
“妥了!他說中午帶朋友過來,讓咱們給他留一條魚?!?/p>
吳銘沖老爸豎起大拇哥。
他本來還擔心新菜無人問津,畢竟這道菜不似肉鲊那么實惠,所以只讓李二郎采買三尾白魚,這下倒好,還沒營業呢,第一尾便已經有了著落。
……
陳桂彥今天輪休,雖然剛吃過早飯,卻已陷入中午吃什么的人生終極難題中。
他正拿不定主意,忽聽叮咚一聲,吳叔發來的消息替他做出了決定。
“寶,中午上外面吃哈!”他扭頭朝臥室喊道。
“好!”
“我再叫個朋友!”
“誰呀?”
“徐川,你見過的!”
“哦!那個喜歡賣弄學識的老頭,是他吧?”
“你這話說的……人家確實見多識廣,咱不服不行?!?/p>
陳桂彥翻出徐川的微信,將吳叔發來的照片轉發給他。
兩人是在好吃嘴論壇上認識的,徐川是五星老饕,壇子里的元老級人物,距離最高等級只半步之遙。據說他早就可以渡劫,只因嫌美食家這個稱號俗氣,故而卡著境界遲遲不飛升。
陳桂彥之所以邀請他,倒不是因為兩人的關系有多鐵,主要是因為徐川對宋時的飲食文化頗有研究。
不多時,便收到對方的回復:“宋菜?主推酒炊淮白魚的倒是不多見,哪家店?。俊?/p>
淮白魚?
陳桂彥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又點開照片看了眼,確認是酒炊白魚無誤。
他沒有深究,把前因后果簡單說了一遍,邀請對方中午同往。
“這種蒼蠅館子,多半是在哪本地攤文學上看了點野史,便偷了個菜名弄出個噱頭來,你還真以為老板懂宋菜?。俊?/p>
陳桂彥多少有些不快,耐著性子打字:“師傅的手藝沒得說,哪怕不為宋菜,只為嘗鮮,也值得一去?!?/p>
“成,左右無事,那便走一趟。”
……
吳建軍沒想到小陳十一點半就來了,趕緊退出游戲,起身去迎:“今天這么早?”
“今天輪休,不上班?!?/p>
陳桂彥特意選在這個時間點來,以避開中午的用餐高峰期。
三人魚貫而入,徐川走在最后,剛一進店便被掛在墻上的兩幅書法吸引了目光,駐足凝視片刻后,笑道:“仿得不錯!可惜,仿得不全?!?/p>
陳桂彥的妻子王倩抬頭掃了眼:“這不是蘇東坡的《老饕賦》么?”
陳桂彥以前倒沒留意過這兩幅書法,此時也仔細瞧了瞧,遲疑道:“下筆似乎也是模仿蘇東坡的行書風格?”
“正是!寫這兩幅字的該是位書法名家,可惜,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徐川也不管陳、王二人是否感興趣,自顧自地說:“庖丁鼓刀,易牙烹熬在這八個字雖是《老饕賦》的開篇,可第一次出現是在嘉祐元年蘇軾、蘇轍赴京趕考時。兄弟倆于一食肆中各題寫了其中一句,稱贊該店掌柜手藝卓絕。所以題寫此聯,上下兩句應用不同的行書風格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