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切。”吳銘將切瓜的任務(wù)交給徒弟,“把瓜瓤剔下,莫要切得太碎,分量你自個兒掂量。”
“弟子省得!”
謝清歡接替師父將瓜瓤切小裝盤,有時不小心切得太碎,說不得,只能由她自己吃掉。
真甜!
仙家瓜果亦遠(yuǎn)非凡俗可比!
又見師父拎出一袋桃子,不禁暗暗點頭,這個她識得,定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只不過……
“師父,以此招待客人,會不會過于貴重了?”
她聽聞蟠桃有延年益壽之效,便是神仙也難得吃上一回。
“不過是尋常的桃子,何來貴重一說?”吳銘莫名其妙,“你可會削桃?”
“會!”
“待會把桃子削了,和西瓜一樣切成小塊。”
謝清歡壯著膽子問:“萬一切得太碎,弟子可否吃掉?”
吳銘失笑道:“你若是想吃桃,挑個好的削來吃便是,我還會短了你的不成?”
一邊說,一邊將干果、蜜餞和咸酸裝盤。
干果備的是桂圓和花生——桂圓和龍眼是現(xiàn)代的叫法,宋人稱之圓眼,不管是新鮮的還是曬干后的都這么叫。
花生雖是豆類作物,卻和堅果近似,亦可劃分至干果類,原產(chǎn)于南美,要等幾百年后才傳入中國。
宋時常見的堅果有榛子、松子、銀杏、榧子等,現(xiàn)代的品類就更多了,吳銘之所以選擇花生,純粹是因為店里有現(xiàn)成的。
蜜餞備的是宋朝便有的冬瓜和金橘,只不過,正店通常還會給蜜餞雕花,比如蜜冬瓜魚兒,便是將冬瓜蜜餞雕成魚形。
吳銘買回來的冬瓜條僅食指粗細(xì),雕不了一點,也不愿費這個勁。
咸酸倒是費了他一番工夫,市面上所售的腌制品,腌菜腌肉都比較常見,腌水果卻不多,好在最后找到兩樣:腌梨和腌李子。
吳銘這邊備好干貨,謝清歡那邊也已將新鮮水果切出裝盤。
吳銘將十二根牙簽分別插在十二碟鮮果的果肉上,李二郎覺得分外新奇,卻并未多問,想也知道這些小木簽的作用。
“二郎,倘若客人問起,你便這般作答……”
李二郎牢牢記住吳掌柜的交代,將鮮果、干果、蜜餞和咸酸依次端出,上菜時不忘報名:“兩鮮果:西瓜、水蜜桃——”
并非水蜜桃,只是擱在宋朝,說是水蜜桃也不為過。
在場的六人都是識貨的,聞言皆是一驚。
林希驚訝的同時稍稍松口氣。
大宋物產(chǎn)豐富,單是桃子便有金、銀、水蜜、紅穰、細(xì)葉、紅餅子等多種,其中水蜜是最好的桃子品種之一。
今日畢竟由他做東,倘若店家端上來的俱是廉價貨,他自是顏面無光。既然吳掌柜敢以水蜜桃作鮮果,想必席面的規(guī)格不會太低。
然則,這西瓜卻是何物?饒是他見聞廣博,此前也從未聽聞。
李二郎奉上六碟西瓜,眾人的目光俱是一凝。
但見碟中紅瓤如瑪瑙,黑籽似墨玉,此等異色實屬罕見。
王汾坦誠道:“王某孤陋,諸位可識得此物?”
在座盡皆搖頭。
見二蘇亦搖頭不止,林希奇道:“西瓜莫不是蜀中特產(chǎn)?”
蘇軾斷然道:“蜀中絕無此瓜。”
李二郎不禁暗嘆掌柜的料事如神,遂依其囑咐解釋道:“此瓜為遼地所產(chǎn),小店選用的乃是上上之品,其清甜多漿,遠(yuǎn)非尋常瓜果可比。”
六人相視恍然:原是異邦之物,無怪中原少見。
心里更是暗暗吃驚:此等小店,竟能弄來遼地的瓜,這位吳掌柜的身份怕是非同一般!
一念及此,林希四人立時收起了小覷之心。
二蘇卻未多想,既見北地奇瓜,那便先吃為敬!
木簽輕取瓜片入口,霎時間,只覺瓜肉沁涼如冰。
這西瓜竟也是冰鎮(zhèn)過的!
不等二人咀嚼,果肉竟是入口即化,化作冰涼甜水滑入喉間,頓覺清甜沁脾,暑熱盡消!
兄弟倆不約而同低呼:“快哉!”
眾人見狀,皆舉簽取食。
一嘗之下,方知掌柜的所言不虛,此瓜當(dāng)真清甜多漿,冰鎮(zhèn)之后尤為甘冽消暑,便是大宋最上品的甜瓜,亦遠(yuǎn)遠(yuǎn)不如!
蘇轍碟中的瓜片頃刻而盡,轉(zhuǎn)頭對二郎道:“煩請再添一碟。”
“某亦同求!”
“此處再續(xù)!”
見眾人紛紛求續(xù),林希朗聲道:“且為諸君各續(xù)一碟!”
吳銘早就料到會以這種方式展開,買了一整個西瓜呢,管夠!
當(dāng)然不是免費續(xù),得加錢!
拿出小本本記上賬:西瓜 6。
兩分鐘后,改成:西瓜 12。
復(fù)又改成:西瓜 18。
不是哥們,雖然一碟的分量并不多,連吃四碟是不是有點離譜了?后面還有十六道正菜呢!
不多時,李二郎又來報:“西瓜再續(xù)一碟!”
一碟?
看來大多數(shù)人是懂得節(jié)制的。
所以到底是誰還要吃瓜?!
“是哪位相公要續(xù)?”
“是小蘇相公。”
好嘛,吳銘算是看出來了,小蘇愛喝的不是王老吉,而是甜口的冷飲。得虧生在宋朝,這要是生在奶茶汽水冰淇淋泛濫的現(xiàn)代,怕不是要活成一個肥宅。
謝清歡正待切瓜,吳銘制止道:“不必切了。”
又吩咐李二郎說:“走菜吧,順帶捎句話給小蘇相公:此瓜性寒,不宜多食。”
頭兩道菜肉鲊和蒜泥黃瓜已經(jīng)備好,仍然分六碟盛裝。
李二郎先取出六只琉璃杯為六人斟酒。
免不了又是一番嘖嘖稱奇。
此等無名小店,竟也用一等琉璃待客,但看杯盞的品質(zhì),較之狀元樓竟猶有過之!
無怪二蘇對這家小店的推崇備至,原是我看走了眼……
林希想到適才蘇軾對吳掌柜的評價,不禁對后續(xù)的菜品生出些許期待,且不說和正店比肩,只要能得其七分滋味,便算不虛此行了。
李二郎將吳掌柜的話轉(zhuǎn)告給蘇轍:“掌柜的還說,西瓜乃夏日所產(chǎn),小蘇相公下回光顧,若仍想吃冰鎮(zhèn)西瓜,還望預(yù)先知會,以便小店提前準(zhǔn)備。”
夏日所產(chǎn)……
蘇轍執(zhí)杯的手微頓,悵然若失。
待此宴畢,他定當(dāng)閉門苦讀,潛心備考,絕不再踏出客院半步。
下回再來得等到秋闈之后了,可是秋闈之后,便沒有冰鎮(zhèn)西瓜可吃了……
一念及此,連杯中的涼茶也似忽然沒了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