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每次帶著趙小棠外出視察救濟點時,陳喬慧總會如影隨形地緊跟其后。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當向北獨自外出處理其他事務時,陳喬慧卻從未有過這樣的舉動。
就在這一天,三人再次喬裝打扮后一同來到了救濟點。
與往常一樣,他們的身后緊跟著三四個保鏢,以確保安全。
對于救濟點的情況,向北其實并不是特別關注。
畢竟,同盟軍的制度相當嚴格,幾乎不可能出現克扣糧食等不良現象。
然而,趙小棠卻對災民的事情格外上心。
她似乎對救濟點的工作有著一種特殊的執著,每隔幾天就會迫不及待地拉著向北去視察一番,仿佛只有親眼看到一切都正常,她才能安心。
不僅如此,趙小棠每次到了救濟點,還非要和那里的工作人員一起工作,親力親為,直到她自己覺得滿意為止。
這讓向北感到十分費解,他實在想不通趙小棠為何如此熱衷于這些事情。
要知道,趙小棠剛剛生完孩子,身體本就虛弱。
盡管向北曾多次勸阻她,希望她能多休息,但趙小棠卻絲毫不為所動。
既然趙小棠如此喜歡做這些事,向北最終也只能無奈地選擇順從她的意愿。
陳喬慧似乎對這種公益活動并不感興趣,但每次都會跟著一起來。
向北注意到,陳喬慧總是會模仿趙小棠的行為,無論趙小棠做什么,她都會緊隨其后。
向北覺得陳喬慧似乎特別喜歡和趙小棠較勁。
這時,趙小棠拉著一位 30 多歲的婦女走到了向北面前,對他說:“老公,我想請這位大姐幫忙照看一下小珍珠。
這幾次我來救濟點,這大姐都在這邊幫忙。為了幫我把自己都燙傷了,這位大姐人善良,心也好。
我覺得和這位大姐非常有緣,我想讓這位大姐為我們看孩子。
再說我也不可能一直住在我媽媽那里,家里的兩個丫頭沒有養過孩子,不太懂得如何照顧孩子。”
向北打量了一下這位婦女,越看越覺得眼熟,好像在哪里見過似的。
“你叫什么名字?”
還沒等趙小棠介紹,那位婦女就主動開口說道:
“俺叫花枝兒。”
向北突然恍然大悟,這不就是電影《1942》里面的花枝嗎?他記得在電影里,花枝和其他一些人一起跟隨地主,一路向西逃向陜西了。
怎么會跑到山東來了呢?向北心里暗自思忖著,不禁開口問道:“大姐,您老家是哪里的呀?怎么會逃荒跑到山東來了呢?”
那位大姐抬起頭,眼神有些迷茫和疲憊,她輕聲回答道:“東家,俺是河南延津的。俺們那兒遭了災,聽說山東這邊能吃飽飯,所以俺們全家就逃荒來山東了。”
向北聽后,心中一動,他想起前世的一些事情。
延津離山東確實挺近的,按常理來說,逃荒到山東也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然而,前世的山東估計也受到了旱災的一定影響,花枝一家才會舍近求遠,前往陜西逃難。
不過,這一世的情況卻有所不同。
向北心中暗自慶幸,因為他的存在,一些事情發生了改變。
一開始,他堅決禁止法幣在當地流通,這一舉措應該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由于法幣的禁用,老百姓手中的錢沒有貶值,這與河南的百姓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至少,他們的存款是河南百姓的十倍之多。
不僅如此,幾年前,向北還將土地分給了老百姓。
這使得每家每戶手里都有不少的存糧。如此一來,即使遇到災年,他們也不至于餓肚子。
再加上山東這邊各地都有不少工廠,這些工廠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還使得百姓們在農閑時間有了額外的收入來源。
他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廠打工,賺取一些額外的錢財來改善生活。
在過去的三四年里,向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促進山東的商業發展。
他降低了各種商業稅收,這使得商人們的經營成本大幅降低,利潤空間相應增加。
此外,全省發達的公路網絡也為商品的運輸和流通提供了便利條件,進一步推動了商業的繁榮。
這些舉措吸引了全國不少商人前來山東做生意,一時間山東的商業活動異常活躍,市場繁榮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即使遭遇旱災,山東也不會像其他地區那樣出現饑荒的情況。
因為商業的繁榮使得物資能夠更加順暢地流通,確保了糧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這個花枝人確實老實,倒是也會帶孩子,可他一個外人看小珍珠向北還是有些不放心。
不過趙小棠都同意了,向北能說什么?
正當向北正在思考這件事情時,陳喬慧也領著一個小姑娘走了過來。
她向向北介紹道:“老公,這個小姑娘很不錯哦。她不但人機靈,還上過學,而且長得也挺漂亮的。
我覺得她很有潛力,想把她招到情報部慢慢培養。”
向北聞言,回頭看去,竟然發現這個小姑娘是地主家的女兒星星。
他心中不禁感嘆,陳喬慧這是把地主家的女兒拉進了同盟軍啊!不過既然陳喬慧喜歡這個小姑娘,向北自然也不會多說什么。
此時,向北的興趣被完全激發了起來。既然兩家人都來了,他決定親自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具體情況。
向北說道:“小姑娘啊,你們全家是不是都來啦?我想看看你們的居住環境。”
他的突然發問,讓站在一旁的趙小棠和陳喬慧都感到有些驚訝。
她們完全沒有料到向北會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不禁對視一眼,心中暗自思忖著他的意圖。
然而,真正讓向北感興趣的并不是這些星星,而是那個被稱為“地主”的范殿元。
在他看來,范殿元這個人在管理方面確實有一套,這是他所看重的。
畢竟,在同盟軍里,能打仗的人并不少見,但真正懂得管理的人卻寥寥無幾。
自從周濤飛和丁文東去了青島之后,被服廠就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管理人才,這讓向北頗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