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提倡科舉改革的目的,為的就是打破這種壟斷。
最好的手段就是將后世中的教育方式搬出來,將所有的知識全部普及開。
但這卻需要大量的時間,甚至是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后,才能夠完成。
第二天。
早朝,一切照舊,百官依次上奏朝事。
同時鐵路工程的修建進度,也要時常匯報。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掌握鐵路工程的動態,是否在修建的過程中遇到困難。
第一時間將需要的物資調配過去,以免耽擱工程的進度。
直到所有官員全部上奏完畢后。
朱雄英這才緩緩開口道:“諸位大人,本皇孫還有一事需要與諸位商議!”
見所有人都看向自己,這才繼續道:“本皇孫打算在大明各地興建學堂!”
群臣瞬間被皇孫口中的話語閃到了老腰,原本眾人還以為皇孫殿下必然會說鐵路工程上的相關事宜。
哪里會想到,皇孫殿下的目光根本就不再這個上面。
想要在大明境內各地修建學堂?
皇孫殿下這是打算讓全天下的百姓們,都能夠讀書識字。
只是皇孫殿下是否考慮過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
隨著皇孫殿下的話語聲落下,便有儒家學派的官員站出來。
義正言辭道:“皇孫殿下,要知道圣人有云,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
“望皇孫殿下三思,切不可做此等動搖過本之事!”
要知道之前皇孫殿下提倡新型科考制度的時候,就已經讓眾多老頑固不滿了。
如今的朝堂之中,更是少有人暢談儒家圣典。
只因為眾人心中都清楚,皇孫殿下對儒家學派有偏見,不喜歡這個,所以導致許多文臣都在隱忍著。
如今皇孫殿下再次拋出這樣一枚重磅,他們實在是無法繼續保持沉默。
之所以他們現在能夠如此的德高望重,只因為一直以來都將只是壟斷在自己的手中。
所謂的無上皇權,自然也是建立在各種知識體系上。
而他們這些滿腹經綸的學究們,則是幫助皇家牢固統治的。
至于底層的百姓們,只需要遵守皇家制定出來的制度,老老實實的為皇家賣命即可。
根本就不需要去學習圣人典籍,也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知識。
一旦大家懂的多了,知道的多了,那么必然會滋生出更多不必要的麻煩。
現在,皇孫朱雄英提倡出來的建議,在一些官員們的眼中看來,完全就是在自掘墳墓。
有了第一位官員站出來反駁。
被觸及到利益的大臣們,自然也會紛紛開口。
“皇孫殿下,此舉萬萬不可!”
“圣人書向來只有圣人子弟可以學習,倘若普通人都能夠學習的話,豈不是玷污了圣人經典?”
“皇孫殿下……”
朱雄英早就預料到,自己的這個提議,必然會引起眾多大臣的不滿。
只是沒有料到,這些大臣們的反應會如此的劇烈。
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惜違抗自己的命令。
更加明白,此事不能操之過急。
一旦強行將政令推廣出去,恐怕自己不單單要面臨群臣們的抗拒。
還要提防有些人在維護自己統治的同時,采取斷章取義,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事情發生。
甚至朱雄英可以在心中斷定,這種事情無需提防,而是一定會發生。
當下笑道:“諸位大人,你們或許誤會了本皇孫的意思!”
“各地設立學堂不假,但學堂中教導的知識面卻是不同的。”
“本皇孫打算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在各地開辦儒家學堂、格物堂、還有兵法堂!”
“想必諸位大人也能夠明白,儒家學堂就是研學儒家圣典的地方。”
“格物堂自然就是學習格物致知的地方。”
“兵法堂就是用來學習兵法的地方,彼此互不干涉。”
“至于傳授知識的先生,都需要由朝廷派遣下去任教,在學堂內授課!”
聽到這樣的解釋后,群臣心中懸著的心非但沒有落下來,反而提的更高了。
正所謂事出無常必有妖,皇孫殿下對傳統書生的厭惡,根本就不加掩飾。
怎么可能會這般大肆推廣?這里面一定還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但能夠站在朝堂中的大臣們,哪一個不是人精。
很快便想清楚此事的關鍵,皇孫殿下這是打算溫水煮青蛙嗎?
在他們這些老一派傳統觀念下走出來的人,對于這個格物學及兵法學的看法,那就是旁門左道,難登大雅之堂。
只有儒家圣典,才是真正的圣途,是主流。
所以民間看待知識的觀念,依舊會以儒家經典為主。
其次,能夠被朝廷指派下去任職教導儒學的先生,必然會是圣人子弟。
最重要的是,但凡自認是圣人子弟的人,自己在他的面前,都會有著十足的話語權。
到時候自己根本就無需多做什么,只需要略施小計,便可以將天下間的學子們,全部拉入到儒家陣營。
到那時,即便是皇孫殿下察覺到不對,也是為時已晚,白白為儒家做了嫁衣。
皇孫殿下的本事,遠勝同齡人不假。
但終究還是太年輕,無形之中,可是給他們一個將儒家發揚光大的機會。
只是朱雄英心中的想法,與他們的想法截然不同。
之所以會設立三個學堂,看似彼此互不干涉。
實則卻有著密切的聯系。
儒家學派必定會是這個時代的基礎,無論想要進入哪一個學堂學習。
首先第一點,那就是必須要先學會識字。
一個文盲,連字都不認識,又該如何學習格物致知,又怎么能夠看得懂兵法?
其次,開設學堂,又沒有硬性規定,只能在一個學堂中報名學習。
只要學子們有足夠的精力,即便是三個學堂同時學習,又有什么不可?
當然,朝廷開辦學堂也不是慈善之舉,想要進去學習的學子們,還是需要繳納一定學費的。
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敝掃自珍的想法。
想要免費教育,無私奉獻,根本就不現實。
原因就在于,現在印刷的每一本典籍,其造價的成本都是相當昂貴的。
從而導致很多學子們有心想要學習,奈何囊中羞澀,根本就無法學習典籍中的知識。
運氣好的學子,或許可以憑借自己的臉面,向朋友或者是其他人借閱典籍。
如今的大明,想要普及免費教育,單單是需要消耗的人力與物力,憑借現在的朝廷之力,恐怕都難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