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中,朱壽那不可一世的背影猛地停??!
緊接著,整個畫面如同被一只無形的大手抹過,瞬間變得無比清晰、無比穩(wěn)定,牢牢定格在朱壽那張帶著幾分少年意氣、幾分桀驁不馴的臉上!
一行巨大、猩紅、仿佛由鮮血凝成的字跡,帶著雷霆萬鈞之勢,轟然砸穿天幕,也砸穿了洪武君臣早已麻木的認知:
“朱厚照,年號正德,大明第十代皇帝!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祐樘唯一繼承人!”
“嗡——!”
奉天殿內(nèi),如同被投入了一顆巨大的炸彈!死寂瞬間被一片難以置信的抽氣聲和驚呼聲取代!
“什……什么?!”朱元璋猛地從龍椅上彈起,動作之大帶得龍椅都向后“哐當”一聲!
他眼珠子暴突,死死盯著那行猩紅大字,嘴巴無意識地張開,下巴幾乎要掉到地上!
剛才那個讓他恨不得食肉寢皮的“權(quán)奸朱壽”,搖身一變,成了他的十世孫?!大明的正牌皇帝?!巨大的荒謬感和沖擊力,讓他這位開國雄主都感覺一陣眩暈,差點沒站穩(wěn)!
“正……正德皇帝?朱厚照?!”太子朱標也懵了,看看天幕上那張定格的臉,又看看同樣呆若木雞的朱棣,腦子一片空白。這驚天大逆轉(zhuǎn),比天幕本身還魔幻!
徐達、藍玉、耿炳文等一干勛貴武將,表情精彩得如同開了染坊。
剛才還咬牙切齒咒罵朱壽死在草原的御史,此刻嘴巴張得能塞進一個鴨蛋,老臉漲得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最尷尬的莫過于朱棣。
他剛才還因為朱壽的跋扈而羞憤難當,覺得愧對列祖列宗,此刻看著天幕上那個“自己”的后代,只覺得一股熱氣直沖腦門,臉上火辣辣的,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里放。
就在這時,晉王朱樉一個箭步竄到朱棣身邊,用胳膊肘狠狠捅了他一下,臉上帶著一種劫后余生般的夸張笑容和毫不掩飾的調(diào)侃:
“嘿!老四!行啊你!你這叫正德的子孫,可以啊!自己當皇帝還不夠,非得再給自己封個威武大將軍、鎮(zhèn)國公過過癮?哈哈!不過嘛……”
他故意拖長了調(diào)子,對著天幕努努嘴,“比你家那個在土木堡被人活捉的‘正統(tǒng)’廢物,可強出百倍去了!至少人家出關(guān)打韃子,沒輸!沒被活捉!有膽氣!像我老朱家的種!”
朱樉的大嗓門在寂靜的大殿里格外響亮,帶著一種粗糲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快意。
朱棣被三哥這一通調(diào)侃,更是尷尬得恨不得當場消失。
但朱樉那句“沒輸”、“有膽氣”,又像是一股微弱的暖流,奇異地沖淡了他心頭的羞憤和沉重。
天幕并未給洪武君臣太多消化這驚天逆轉(zhuǎn)的時間,猩紅的字跡隱去,畫面流轉(zhuǎn),開始以一種冷靜而略帶惋惜的口吻,回溯這位“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成長軌跡與時代背景:
“明孝宗朱祐樘,大明第九代皇帝,史上唯一踐行一夫一妻之帝王,與張皇后情深意篤。然天不假年,其次子早夭,長子朱厚照遂成大明最無壓力、亦最無拘束之皇位繼承人?!?/p>
畫面適時閃過孝宗與張皇后琴瑟和鳴、共同教導(dǎo)幼年朱厚照的溫馨畫面(雖是天幕演繹,卻足以動人),更凸顯了朱厚照作為獨苗的珍貴與受寵程度。
朱元璋看著那“唯一一夫一妻”的字樣,又看看畫面上帝后和睦的景象,眼神復(fù)雜地閃動了一下,下意識地瞥了一眼身旁的馬皇后。
馬皇后也正看著他,兩人目光交匯,都看到了對方眼中那絲不易察覺的觸動和感慨。
老朱心里嘀咕:這孝宗小子……倒是個情種。
然而,溫馨的畫面迅速被陰霾取代:
“然,自土木之變,勛貴盡喪,朝堂失衡。文官集團(內(nèi)閣、六部、科道)與宦官集團(司禮監(jiān)、廠衛(wèi))漸成水火。
憲宗(朱見深)十八歲繼位,因土木至奪門之變陰影,未得良好帝王教育;
孝宗(朱祐樘)十七歲繼位,生母為宮女,幼年因萬貴妃專寵而險遭不測,亦乏系統(tǒng)教導(dǎo);
至正德帝朱厚照,十四歲登基,身為獨子,自幼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無人敢管,養(yǎng)成霸王心性?!?/p>
畫面切換:
年幼的朱厚照在宮中肆意妄為,無人敢勸;
少年天子在朝堂上面對黑壓壓跪倒一片、引經(jīng)據(jù)典滔滔不絕的文官,臉上寫滿不耐與叛逆;
太監(jiān)劉瑾等輩諂媚地圍在他身邊,進獻鷹犬玩物……
天幕的解說帶著一種冰冷的剖析:
“帝權(quán)失教,文官坐大??刂婆c反控制,終成火藥之桶。
正德初年,文官屢次集體跪諫(畫面閃過黑壓壓官員跪滿宮門的場景),以‘梃杖’(特寫染血的廷杖)彰顯‘氣節(jié)’,竟扭曲至以受杖為榮(畫面閃過受杖文官被同僚簇擁、臉上帶著詭異‘榮光’的場景)!
太監(jiān)劉瑾等借帝厭煩文官之機,權(quán)傾朝野,終亦覆滅?!?/p>
奉天殿內(nèi),氣氛再次變得凝重。
看著天幕中文官們那扭曲的“求打”心態(tài)和太監(jiān)的囂張跋扈,勛貴們(尤其是藍玉)臉上露出毫不掩飾的鄙夷。
藍玉抱著胳膊,對著天幕中那幾個挨了梃杖還一臉“老子光榮”的文官,直接啐了一口:
“呸!真他娘的一群賤骨頭!讀書讀到狗肚子里去了!骨頭都軟了,還裝什么硬氣!”
這話糙理不糙,道出了許多武將的心聲。
朱元璋的眉頭也緊緊鎖了起來。文官集團這種近乎病態(tài)的“搏名”行為,還有太監(jiān)勢力的惡性膨脹,都讓他感到一種熟悉的厭惡和警惕。
天幕的解說,整體基調(diào)對這位正德皇帝朱厚照顯然并不友好,著重強調(diào)了他的“霸王心性”、“厭煩文官”、“寵信宦官”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朝堂混亂。
然而,高踞龍椅之上的朱元璋,看著看著,那緊鎖的眉頭卻慢慢舒展開了,臉上非但沒有對后世子孫的失望,反而漸漸浮現(xiàn)出一種……護犢子般的不服氣!
“哼!”一聲重重的冷哼,如同驚雷般在寂靜的大殿響起,打斷了天幕營造的那種對正德的批判氛圍。
朱元璋猛地一拍龍椅扶手,聲音洪亮,帶著不容置疑的斷然:“一派胡言!咱看正德這個孩子,不錯!很對咱的脾氣!”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太子朱標、朱棣、徐達等人全都愕然看向皇帝。
朱元璋根本不理會眾人的目光,指著天幕,如同一個為自家頑劣孫子辯護的倔老頭,唾沫星子都快噴出來了:
“瞧瞧!瞧瞧這說的什么話?‘無人敢管’、‘霸王心性’?屁話!咱看分明是土木堡之后,那幫子酸文官尾巴翹到天上去了!把持了朝政,不跟皇帝一條心!處處掣肘,事事唱反調(diào)!逼得皇帝沒辦法,只能去找身邊的太監(jiān)幫忙!換做是咱,咱也煩他們!”
他越說越激動,仿佛想起了自己打天下、坐江山時與那些文臣斗智斗勇的崢嶸歲月,尤其是處理胡惟庸、李善長那些糟心事的記憶涌上心頭:
“這幫子讀書人,花花腸子最多!表面一套,背地一套!整天之乎者也,滿嘴仁義道德,肚子里全是男盜女娼!
咱在洪武十三年以前,費了多大力氣收拾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
不就是為了防著他們這一手?把持朝政,架空皇帝!這叫什么?這叫……”
朱元璋卡殼了一下,似乎在搜尋一個最貼切的詞,他渾濁的老眼閃爍著精光,猛地想起一件陳年舊事,脫口而出:
“這叫‘士誠小人也’!”
“對!就是‘士誠小人’!”朱元璋斬釘截鐵,仿佛找到了最有力的論據(jù),手指用力點著天幕——
“正德這孩子,自己給自己封個威武大將軍怎么了?
咱當年還叫朱重八呢!
他出關(guān)打韃子,沒輸!有血性!像咱老朱家的種!
比那個只會窩在京城被文官忽悠、最后被人活捉的‘正統(tǒng)’強一萬倍!
天幕里那些話,咱看就是那幫子被皇帝收拾了、心里不服氣的文官,在編排他!抹黑他!想給后世留個壞名聲!”
老朱的聲音在大殿里嗡嗡作響,帶著一股子蠻橫的護短勁兒和根深蒂固的對文官集團的不信任。
奉天殿內(nèi),群臣鴉雀無聲。
文官們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武將勛貴們(尤其是藍玉)則憋著笑,肩膀微微聳動。
朱棣看著為自己后代“據(jù)理力爭”的老父親,心中五味雜陳,尷尬中又莫名涌起一絲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