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之上,蒼茫北地,黃沙與殘雪交織。一望無際的黑色洪流沉默行進,龍旗獵獵,刀槍如林,正是得勝班師的大明王師。然而,這凱旋的雄壯畫面,卻無端透著一股令人心悸的肅殺與沉重。
鏡頭并未停留在耀武揚威的天子儀仗,而是倏然拉近,聚焦于隊伍核心一架被嚴密看守的囚車之上!
囚籠之中,一個身著親王常服卻蓬頭垢面、面如死灰的中年男子頹然蜷縮,正是晉王朱濟熿!囚車旁,數名身著飛魚服、神色冷峻的錦衣衛緹騎,如同押解十惡不赦的重犯,警惕地環視四周。
天幕一角,血紅的文字如同判決書般浮現,字字如刀,刺入洪武君臣眼簾:
【永樂二十一年,晉王朱濟熿罪錄】
一、構陷嫡兄,僭奪王位!
二、驕奢淫逸,虐害封國民眾!
三、陰蓄異志,交通外臣!
四、.......
“嗡——!”
奉天殿前,死寂被打破,響起一片壓抑不住的驚呼與倒吸冷氣之聲!毒殺嫡母!此乃禽獸不如、天理難容之罪!群臣的目光,如同被無形的線牽引,齊刷刷射向勛貴班列前端——晉王朱棡!
朱棡如遭雷擊,高大的身軀猛地一晃!他雙手死死撐住面前的漢白玉欄桿,指關節因極度用力而瞬間失去血色,變得慘白一片!
那張因常年鎮守邊塞而略顯粗獷剛毅的臉龐,此刻血色盡褪,肌肉不受控制地微微抽搐,深陷的眼窩里,是震驚、是憤怒、是難以置信、更是……一種被命運反復戲弄的深重恥辱!
“又是晉藩……又是我的后人?!”朱棡的喉嚨里發出一聲野獸受傷般的低吼,聲音嘶啞破碎,帶著濃重的血腥氣,“朱濟熿……這孽障!這……這禽獸不如的東西!!”他猛地抬頭,赤紅的雙目死死盯住天幕上那個囚籠里的身影,仿佛要將其生吞活剝!
一股冰冷的寒氣順著脊椎直竄頭頂。他驀然想起不久前天幕所演:
永樂帝第一次北征歸來,便以“大逆無道”之罪,廢黜了秦藩朱尚炳(秦王朱樉之子)!
第二次北征凱旋,旋即便將他的長子、當時的晉王朱濟熺圈禁高墻!
如今,這第四次北征的烽煙尚未散盡,他晉藩的王座……竟再次轟然崩塌!還是以如此令人發指、遺臭萬年的罪名!
朱棡只覺得眼前陣陣發黑,一股巨大的恐懼攫住了心臟。
父皇……不,是未來的四弟……那個端坐龍庭的永樂大帝,他的心腸,竟已冷硬猜忌至此?對兄弟子侄的藩國,如同割草般反復收割?
齊王朱榑被廢為庶人,谷王朱橞被貶謫禁錮……一幕幕慘狀在他腦海中閃過。下一個,會不會輪到我晉藩徹底除國?他下意識地握緊了拳頭,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絕望之中,湘王朱柏在王府中闔家**、寧為玉碎的慘烈畫面,如同鬼魅般再次浮現。一股更深的寒意瞬間將他凍結——難道,我晉藩子孫的結局,竟會比十二弟……更不堪?!
就在朱棡心亂如麻,被無邊的絕望和憤怒淹沒之際,一陣刻意壓低的、卻因殿前死寂而顯得格外清晰的私語,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悄然傳入他耳中。
“……禮不可廢,名分終歸?!甭曇舫练€,帶著一絲洞察世事的通透,是禮部尚書。
他微微側首,對身旁的刑部尚書沈溍低語,“難怪……難怪史筆如刀,卻獨予朱濟熺‘晉定王’之謚?!ā蛔?,安邦定國,息爭止訟,何其妥帖!看來這晉藩的王統血脈,兜兜轉轉,終究還是要落回嫡長一脈的肩上。”
一旁的刑部尚書捋著短須,目光掃過天幕上朱濟熿的囚車,嘴角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了然,聲音同樣壓得極低:“鄭公所言極是。此乃天道循環,報應不爽。朱濟熺當年雖被圈禁,然其品性溫厚,更難得與東宮(指太子朱高熾)自幼親厚,情誼深篤。有這份情誼在,只要太子殿下……”
他意味深長地頓了頓,沒有說透,“這晉藩的王位,遲早是要物歸原主的。朱濟熿?跳梁小丑,咎由自取罷了!”
“晉定王”!
“與東宮親厚”!
“物歸原主”!
這幾個詞如同驚雷,接連在朱棡混亂的腦海中炸響!他猛地一震,赤紅的雙目中,那濃得化不開的絕望和恐懼,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劇烈地波動起來!一絲難以置信的、微弱卻無比清晰的希望之光,驟然刺破了心頭的陰霾!
是了!長子濟熺!他的濟熺還在!
天幕只演到濟熺被圈禁,并未言其死訊!而這“晉定王”的追謚,更是鐵證!只有得到朝廷認可、且德行無虧的嗣王或復位的藩王,才可能在身后獲得如此莊重的美謚!禮部尚書浸淫禮制一生,他的推斷,絕非空穴來風!
更重要的是那句未竟之言——濟熺與太子朱高熾關系親厚!朱棡猛地想起,天幕碎片中曾閃過只言片語:永樂朝太子朱高熾,寬仁敦厚,與其父永樂帝的嚴苛猜忌截然不同!若濟熺真與這位未來的太子交好,得其庇護……待太子登基,濟熺復位晉藩,豈非順理成章?!
巨大的反差讓朱棡幾乎站立不穩。前一刻還深陷子孫滅絕、藩國傾覆的恐懼深淵,下一刻,竟看到了王統復歸嫡長、香火得以延續的曙光!他劇烈地喘息著,胸口起伏不定,目光死死盯住天幕,試圖從那冰冷的畫面中,捕捉更多關于長子未來的蛛絲馬跡。
天幕上的風雪與囚車漸漸淡去,重新歸于平靜,映照著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前同樣死寂而心思各異的人群。
朱棡緩緩地、深深地吸了一口凜冽的寒氣,強行壓下心頭翻江倒海般的情緒。
他僵硬地松開幾乎要嵌入欄桿的雙手,指節處傳來陣陣刺骨的酸痛。他轉過身,目光不再是投向那虛無縹緲的未來光幕,而是急切地、帶著一種劫后余生般的慶幸和審視,投向自己身后不遠處。
在那里,他的晉王世子,年僅六歲的朱濟熺,正被兩名王府屬官小心翼翼地護在中間。
孩子顯然也被剛才天幕上叔父(朱棣)的雷霆手段和自家那駭人的罪名嚇得不輕,小臉微微發白,一雙清澈的眼睛里盛滿了懵懂的驚恐和對父親的無措依賴。
他小小的身子站得筆直,努力維持著世子的儀態,腰間懸掛的那枚代表晉藩嫡長繼承權的蟠龍金鑲玉腰牌,在殿前通明的燈火映照下,流轉著溫潤而堅定的光澤。
朱棡的目光,最終定格在那枚小小的腰牌上。那上面“晉王世子朱濟熺”幾個鏨金小字,此刻在他眼中,重逾千斤!這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血脈延續、藩國不墜的希望所在!
他大步走到朱濟熺面前,高大的身影在孩子面前投下一片陰影。朱濟熺下意識地瑟縮了一下,抬起小臉,怯生生地喚道:“父王……”
朱棡沒有立刻說話,只是伸出寬厚粗糙、猶帶著寒意的大手,并非撫摸孩子的頭頂以示安慰,而是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囑托和警示,重重地、用力地拍在了朱濟熺稚嫩卻挺直的肩膀上。那力道,拍得孩子身子微微一晃。
“熺兒……”朱棡的聲音低沉沙啞,如同砂石摩擦,卻蘊含著前所未有的凝重,“今日天幕所示,給為父牢牢刻在心里!一個字也不許忘!”
他俯下身,銳利如鷹隼的目光直直刺入兒子懵懂的雙眸,一字一句,如同金鐵交鳴:
“日后行事,當以你大伯(太子朱標)為圭臬!仁厚持重,謹守本分!”
“待你四叔(燕王朱棣)……”朱棡的喉結艱難地滾動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極其復雜的情緒,最終還是化為一聲沉重的告誡,“當存敬畏之心,守臣子之禮!絕不可行差踏錯,授人以柄!”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斬釘截鐵的決絕:
“至于你那不成器的三弟(指尚未出生的朱濟熿)……”
朱棡猛地直起身,目光如電,掃過王府屬官,最終落回兒子腰間的玉牌上,斬釘截鐵地吐出最后一句:
“莫學他!更莫信他!晉藩的將來,系于你一身!給為父……挺直了脊梁骨!走穩了!”
朱濟熺被父親前所未有的嚴厲和那拍在肩上的沉重力道震懾住了。他雖未能完全理解父親話語中那沉重的歷史宿命與血腥教訓,但那“挺直脊梁骨”的囑托和腰間玉牌沉甸甸的觸感,卻如同烙印般刻進了心里。
他用力地點了點頭,小臉繃得緊緊的,努力將腰桿挺得更直,仿佛要用這稚嫩的身軀,提前扛起那尚未可知卻已顯猙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