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治十三年,十月初,朱雀大街。
清晨,天剛蒙蒙亮。整座京城已然沸騰。
——紅毯鋪地,從大慶門一路延伸至皇宮正殿。
——彩旗翻飛,高懸于城門、街市、牌坊之上,迎風獵獵作響。
——街巷兩側,擺滿了香案花籃,百姓們端著清水,撒著花瓣,翹首以盼。
皇宮東門外,早已筑起一座高臺,四周旌旗招展,儀仗排列森嚴。
——禮部早已安排好一切流程,甚至連城外的十里長亭都重新修葺一新,掛上繡金帷帳。
卯時正,承天門前九聲鐘鳴驚破晨曦。
九龍金輦碾過御道金磚,慶帝端坐輦中,十二旒玉藻微微晃動,映得眸中精光流轉。
文武百官蟒袍玉帶魚貫而出,遠遠望去竟似一條紫金長龍游出宮闕。
"陛下起駕——"
夏守忠的唱喙聲中,金瓜斧鉞儀仗分列兩側。
隨著宮門大開,十六匹駿馬拉動御輦,緩緩駛出皇宮正門。
皇帝身著明黃龍袍,頭戴金冠,肅然端坐。
身后,數百文武大臣依次跟隨,車馬如龍,浩浩蕩蕩。
"臣等恭送圣駕——"
街道兩側,早有禁軍列陣,百姓跪迎。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只聽得馬蹄聲踏過磚石的清脆響動,車輪碾過青石板的低沉滾動。
圣駕過處,跪拜之人如浪起伏,山呼萬歲之聲不絕于耳!
——————
東城門外,十里長亭。
已近巳時(上午九點),城外早已是一片人山人海!
——王公貴族、朝廷命官、各地名流、富商巨賈、文人學士,無不攜家帶口,蜂擁而至!
——軍眷家眷們站成一排,目光灼灼地望著遠方,等待自家親人凱旋而歸的身影!
——商販們沿路搭設亭臺,茶水點心、糖畫果子、胭脂珠玉,應有盡有,更有說書藝人早早占據了有利地形,準備講述賈玌大將軍的事跡!
"聽說這位賈都督,才十七歲就滅了一國?"
"嗨!你是不知道,他出征前就說過'五年復遼',結果一年就滅了皇太極!"
"那可是偽清的皇帝??!肆虐遼東十數載,就這么死在了沈陽城外,嘖嘖......"
百姓們議論紛紛,臉上帶著興奮與感慨。
就在這嘈雜而又熱切的氛圍中——
遠處,忽然傳來低沉的震顫!
"來了!"
人群中突然爆發出一陣驚呼!
——遠方的地平線上,先是揚起一道塵煙,緊接著,便是沉重而整齊的腳步聲!
——那是鐵甲!那是軍靴!那是千萬將士齊步而行時,才能掀起的滾滾震動!
——風卷塵沙,遠處旌旗漸漸清晰——
——那是一桿巍峨的"大慶龍旗",在其后,則是"賈"字帥旗,迎風招展!
隨著時間的流逝,觀禮臺上茶盞叮當亂跳!
文武百官中幾位老臣突然踉蹌后退——腳下大地竟在微微震顫,仿佛地龍翻身。
"咚!咚!咚!"
戰鼓擂響!
慶帝端坐御輦之上,緩緩站起,龍目遠眺,嘴角露出一絲欣慰的笑意。
——"來了!"
隨著地平線上的塵土漸漸消散,遠處軍隊的輪廓逐漸清晰。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支鐵甲森森的騎兵方陣,兩千左右重騎排列齊整,陽光下閃爍著懾人的寒芒——槊甲騎!
"咚——咚——"
整齊劃一的馬蹄聲宛若悶雷滾過大地,距離尚遠,地面卻已開始微微震顫。
騎兵之后,是兩千余人的玄甲步兵——先登營!
而之后,便是無邊無際的精銳大軍!
百姓們紛紛踮起腳尖,有人已經激動得熱淚盈眶:"是大慶的將士們!是我們的將士回來了!"
忽然,鼓聲驟變,軍陣從中分開,三面玄色戰旗高高揚起。
兩面旗上分別繡著"北伐""平虜"四個燙金大字,而正中的帥旗下方,一員黑馬銀甲的將領策馬而出。
"是賈都督!"人群中爆發出震天的歡呼。
賈玌著一身銀白山紋甲,腰間配著御賜寶劍,雖年僅十七,卻英姿勃發,又因其身材高大,肩寬背闊,那身甲胄穿在他身上更顯威武不凡。
大地在震顫。
大軍踏著統一的步伐推進,每落一步都激起三尺黃沙。
玄甲反射的寒光連成一片,宛如移動的鋼鐵城墻。
觀禮臺上,幾位老臣不自覺地抓緊了欄桿——這不是當年那支在遼東屢戰屢敗的邊軍!
而是一支脫胎換骨、令敵膽寒,真正彰顯大慶國威的王者之師!
是賈玌以卓越的軍事才能,歷經無數苦戰,一手鍛造出的虎狼之師!
如今他們凱旋而歸,帶著赫赫戰功與無上榮耀,讓大慶的山河為之增色,讓天下人都為之側目。
不僅洗刷了往昔的恥辱,更以強硬之姿,使大慶重新屹立于天地之間,令四方蠻夷皆不敢小覷!
"停!"
隨著一聲清喝,軍陣在百丈外戛然而止。
揚起的沙塵緩緩飄落,露出最前方那匹神駿。
馬上將領掀開面甲,露出一張年輕得令人心驚的臉龐。
"臣,賈玌——幸不辱命!"
"建州八旗,已盡數殄滅,偽清疆域重歸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