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坐火車的規定,買票的時候,需要掏出身上的銀子或者銀票,說清楚身上所帶銀兩財貨,然后被記錄在車票上面,下車的時候如果有丟失,火車上有捕快,會負責找回。”
“下車驗票的同時,也會再次點驗錢貨,多了少了都不行。”
“沒錯,這樣做雖然繁瑣了些,但好處太多了,大家都盡量少帶貨物和銀兩,減少點算的時間。”
“是啊,不僅能杜絕車上的小偷小摸,而且還能懲治貪官呢。”
貪官?
老朱好奇問道:“坐個車,跟貪官什么關系?”
眾人哈哈大笑起來,“貪官污吏也要坐車,他們坐車一樣要查驗錢貨,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敢帶太多銀子出門,否則會被懷疑錢財來源,這如果讓御史臺查到了,輕則罷官革職,重則下獄論刑!”
老朱不以為意,嗤笑道:“小手段罷了,貪官如果想帶銀子,有的是辦法,請個家奴代掌,或者官商勾結,到地方再取用即可。”
喲,這老爺子不是一般人呀,什么都懂。
眾人紛紛驚呼。
然后有人再次開口解釋:“無論是誰代掌,都是要實名購買車票的,比如從洛陽帶上銀票,然后去長安套現花費,總歸是有個票據證明的,想查證并不困難。”
“不過火車畢竟是為了百姓出行,不是為了專門查貪官的,所以只是一種干預手段罷了,不會故意跟誰過不去。”
老朱點了點頭,“是啊,歷朝歷代,貪官從未斷絕過。”
有人附和道:“可不是嘛,哪怕是大明洪武皇帝大殺四方,也沒能殺把貪官殺絕過。”
哦?
聽他們提到了自己,老朱來了興趣。
“你們也知道洪武皇帝?”
“嗨,看您這話說的?天下誰人不知皇帝?雖然是分屬關中和江南江北,但都是大明子民,連關中大都督也是皇帝的女兒呢,逍遙侯也是皇帝冊封的,誰人不知道。”
老朱意味深長的看了黃易一眼,然后再次問道:“那你們說說看,是江南朝廷好,還是關中好?”
聞言,眾人罕見的沉默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全都驚訝的看向了老朱。
老朱皺了皺眉,然后朝黃易問道:“是你故意安排的吧?”
黃易聳了聳肩,“我哪有這么大本事?”
“諸位兄臺,我岳父從江南來的,他對小弟夫婦定居關中有些看法,所以請諸位據實相告,也算幫幫小弟。”
眾人哄堂大笑。
有人拍著老朱的肩膀說道:“老爺子,你誤會了,我們不認識你這女婿。”
“大家不回答你,是覺得不可思議,你這個問題,隨便去問一個三歲孩童都知道是關中好,為何您老人家竟然不知?”
“沒想到您是江南過來的大戶,這樣就說得通了,您老人家肯定是受了京城朝廷的蒙騙啦。”
蒙騙?什么意思?
“嗨,很簡單,大明朝廷整天喊著為天下百姓云云,最后呢?可有讓天下百姓吃上一口飽飯?”
“沒錯,若不是逍遙侯從南洋帶回了高產良種,江南沒那么富庶。”
“他們喊著為了百姓,只是為了讓百姓交農稅、出徭役、從軍賣命,這種不是真的為了百姓,純純是為了朝廷自己。”
“我們關中不一樣,關中是真的為了百姓,關中的一切策略都是為了百姓過得更好。”
“沒錯,我們關中不交農稅,自家糧食打了自家吃,官府還免費發放增產化肥,我們多余的糧食屯起來一部分,甚至還能養上豬牛羊,平時吃幾頓肉呢。”
“在大明那邊,別說平民百姓能三天兩頭吃肉了,就算尋常的地主也吃不起。”
老朱皺眉道:“這是收買人心的做法吧?自古土地就是朝廷的,耕種朝廷的土地,當然要交稅。如果百姓種田不交農稅,官府吃什么?別的我不知道,但關中朝廷養著上萬官員呢,他們可沒種田。”
收買人心?
“您老這可就是潑臟水了。養活官員非得靠農稅嗎?”
“沒錯,什么土地是朝廷的?這就是大明朝廷騙人的道理!按您這么說,大明以前,土地應該是故元的,再往前是宋朝的?唐朝的?漢朝、秦朝?這么多朝代,我們到底應該給誰交稅?”
老朱冷哼一聲:“哼,當然是誰當朝,給誰交。百姓交稅是為了養活官員,然后官員治理天下。”
此言一出,更多的人出來反駁他。
“您老這話又錯了,憑什么我們就得交稅養活官員?”
“沒錯,憑什么就非得官員治理天下?”
“再說了,這山川田畝自古就在這里,我們生于斯長于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憑自己的力氣耕地出糧吃飯,跟官府什么關系?憑什么一定要給朝廷交稅?”
“沒錯,逍遙侯曾說過,你們江南就像是被朝廷把地圈起來,雇傭天下百姓租賃耕種,把天下百姓都當朝廷的佃戶,所以都要交租。”
“可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只要我們生在這里,自然就要有**命的飯吃,憑什么朝廷把地圈起來,說是朝廷的,就是朝廷的?還說什么我們耕種的朝廷的土地?明明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人人有份。”
“可不是嘛,他們就跟占山為王的土匪一樣可惡。”
這……你們……
老朱似乎被氣到了,“沒有官員治理天下,百姓生亂,你們能安心種田嗎?”
眾人紛紛嘲笑:“我們各家安心種各家的田,跟官府什么關系?他們不過是按時過來給我們發放化肥罷了。”
老朱孤身一人,似乎成了反方辯手,鼓足了氣息問道:“那如果村里有人多耕多占呢?有人仗勢欺人,貪圖他人土地呢?”
“那有官府呀,報官過來處理。”大家理所當然的說道。
“這不還是需要官府嗎?”老朱都快被氣懵了,“農民不交農稅了,官府這些人靠什么養活?”
這時黃易站出來幫忙解釋道:“跟江南朝廷不同,關中這邊沒有農稅,沒有人頭稅,收的是商業稅,也就是交易稅。”
“世上無論是什么人,士農工商,總要出來買賣東西,有交易就有稅收。”
“比如農民種地打了糧食,留下口糧和屯糧,其他再多的糧食就可以拿去售賣成銀子,然后拿銀子采買布匹、鹽鐵之類的必需品。”
“在這個交易過程中,有一部分交易利潤,是被官府抽走充盈國庫,將來發給官員做薪俸的。這就是交易稅。”
老朱恍然大悟,“合著就是把明面上的農稅,換成背地里抽成了?這樣豈不是更陰險?”
黃易哈哈大笑道:“大明的稅在明面上,為何百姓過得很苦?反而關中的稅收在暗處,百姓卻其樂融融?”
老朱想不明白,他覺得一定是因為化肥,關中糧食產量太高了,百姓余錢更多,自然過得更好。
黃易的一番話,讓在場的商販們佩服不已,“這位兄臺不一般呀,大家都是買賣人,我們怎么不知道還有個什么交易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