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明點點頭,立刻吩咐身旁的參謀去調取李鎮父親的檔案。
沒過多久,參謀匆匆返回,將一份略顯陳舊的檔案交到林正明手中。
林正明仔細翻閱,神情逐漸凝重又帶著敬重:“李鎮的父親叫李愛國,參加過1979年對南越自衛反擊戰中的同登戰役。當時他所在的部隊負責攻克南越軍堅固設防的同登地區,那里工事復雜,南越軍抵抗極為頑強。”
會議室里,眾人都屏息凝神地聽著。
林正明繼續說道:“在一次攻堅戰斗中,李愛國所在的班負責突破越軍的火力封鎖線。他們趁著夜色匍匐前進,卻被南越軍發現,一時間槍林彈雨傾瀉而下。
李愛國的戰友不幸中彈,他不顧危險,匍匐過去將戰友拖到隱蔽處,自己的手臂也被彈片劃傷。簡單包扎后,他又繼續投入戰斗,跟著部隊一步步突破越軍防線,為后續進攻打開了通道。戰后,他因英勇表現獲得嘉獎?!?/p>
溫婉輕聲感慨:“這樣的故事太珍貴了,兩代軍人,不同的戰場,卻同樣的熱血擔當。把他們的故事融入宣傳片,一定能打動更多年輕人。”
趙恒熙接過話頭:“不僅要展現戰斗故事,還要體現這種精神在家庭中的傳承。李鎮受父親影響參軍,這本身就是最好的征兵宣傳素材?!?/p>
林正明認同道:“確實,我們可以安排李鎮父子一同接受采訪,讓他們面對面講述這份家國情懷的傳承。另外,關于宣傳片的拍攝,除了人物故事,還需要更多展現部隊訓練、生活的場景,讓年輕人直觀感受到軍營的魅力?!?/p>
眾人開始熱烈討論拍攝細節。
溫婉想了想,道:“我們可以拍攝戰士們日常訓練的辛苦與堅持,還有他們之間的戰友情,這些情感元素應該能引發共鳴?!?/p>
趙恒熙補充:“還能再加上現代化裝備的展示,結合科技強軍的理念,體現軍隊的發展與進步?!?/p>
關于線上活動,溫婉也有想法,她看向趙恒熙:“現在微視平臺很火,我們可以發起話題挑戰,比如‘軍營生活模仿秀’,讓網友模仿軍人的隊列動作、整理內務等,既有趣又能傳播軍營文化?!?/p>
趙恒熙笑,她也有這個想法,“對,我們還能結合抽獎,贈送定制的征兵宣傳周邊,提高參與度。另外,做幾場線上直播,讓現役軍人分享真實的軍營生活,解答網友對參軍的疑問?!?/p>
溫婉和趙恒熙你一句我一句商討著,最后在林正明也贊同的情況下把宣傳方案確定下來。
宣傳片要拍,采訪要安排,線上新媒體運營也要巧妙用上,多管齊下,爭取讓征兵宣傳熱起來。
會議結束后,林正明立刻安排聯系李鎮父子,確定采訪時間。
三天后,溫婉、趙恒熙帶著攝影團隊先來到李鎮家中。
那是個寧靜的小村莊,李愛國早早站在門口迎接,雖已年邁,但身姿依然挺拔,眼神中透著軍人特有的堅毅。
他的身后站著三個和他一樣穿著舊式軍裝的退役老兵。
一看到他們下車,幾位老兵立刻朝他們敬了個軍禮。
溫婉他們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還鞠躬還是握手或是回軍禮。
沒想到李愛國他們放下手便帶著攝影團隊進屋,屋內布置簡單卻整潔,墻上掛著幾張泛黃的老照片,都是李愛國年輕時身著軍裝的留影,照片里的他朝氣蓬勃,眼神堅定。
從寧縣借來的那臺高清攝影機架在堂屋中央時,老式掛鐘的滴答聲格外清晰。
“快坐快坐,沒什么好招待的,大家別嫌棄。”李愛國熱情地招呼著眾人,聲音中帶著幾分質樸的鄉音。
那幾位退役老兵也紛紛落座,他們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但身姿依舊筆挺,舉手投足間還保留著軍人的風范。
溫婉和趙恒熙坐下后,目光被墻上的照片吸引,溫婉忍不住贊嘆道:“老班長,您年輕時可真精神啊,一看就是鐵骨錚錚的軍人?!?/p>
李愛國笑了笑,眼中閃過一絲懷念:“那都是過去的事兒了,不過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熱血沸騰?!?/p>
趙恒熙拿著準備好的采訪稿好奇地問道:“老班長,聽說您參加過對南越自衛反擊戰,我們這次來,就是想把您和幾位老前輩的故事拍下來,做征兵宣傳,讓更多年輕人了解軍人的使命與擔當?!?/p>
聽到趙恒熙的話,李愛國與幾位老戰友對視了一下,沉默了。
攝影團隊來之前,他們便知道這次采訪會加入今年的征兵宣傳片里。
他們既激動又心酸。
激動的是國家沒有忘記他們。
心酸的是他們活下來了,而昔日的戰友們卻永遠地留在了過去,看不到如今華國的繁榮昌盛。
屋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李愛國撫摸著褪色的軍功章,指尖在“鋼鐵尖刀班”幾個凸起的字跡上來回摩挲。
其他三位老戰士圍坐在褪色的搪瓷茶缸旁,其中獨臂的老張用僅剩的右手反復折疊著泛黃的軍用地圖。
“那是諒山戰役前的春夜?!崩類蹏蝗婚_口,聲音像生銹的齒輪緩緩轉動,“我們接到命令搶占三溪橋——”
話未說完,獨臂老張的茶缸突然“當啷”砸在水泥地上,渾濁的淚滴在斷臂空蕩蕩的袖管暈開。
溫婉注意到李鎮默默退到院子里的桂花樹下,這個在演習場上被戰友稱作“鐵人”的年輕中尉,此刻正悄悄抹去眼角的淚水。
遠處稻田驚起的白鷺掠過他顫抖的肩頭,在清晨的曦光中劃出細碎的銀光。
“凌晨四點,霧氣濃得能擰出水來?!崩類蹏紳M老年斑的手突然攥緊,“我們尖刀班十二人摸到橋頭,工兵剪鐵絲網的咔嗒聲像炸雷似的...”
他忽然起身走向墻角的樟木箱,軍靴踏地的節奏讓所有人想起紀錄片里行軍的步伐。
當箱底染著褐色痕跡的日記本被翻開時,趙恒熙的鋼筆“啪嗒”掉在記錄本上。
1979年3月12日的字跡歪斜如蛛網:“小山東腸子流出來了還抱著炸藥包,二狗子的鋼盔被掀飛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