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萬千星辰綴滿蒼穹,恰似天神懸于天際的明燈,在夜幕中靜靜散發著幽微光芒。
經過整整一個白晝的急行軍,圣教麾下五千圣戰士終于迎來休整時刻。
連綿的營帳在夜色中次第鋪開,點點燈火自帳中透出,宛如夜幕下散落的星子。
中軍大帳內,燭火搖曳,映得帳內人影晃動。
張大山握著特情局送來的密報,臉上難掩喜色,放聲大笑:“哈哈哈,好,好!”
爽朗的笑聲在帳內回蕩,驚起帳外守衛的一陣騷動。
就在此時,帳門的簾子被掀開,一陣寒風裹挾著夜色涌入。
走進來的是位身著素色長袍的中年文士,眉眼間透著儒雅之氣,正是張大山的幕僚宋慈。
宋慈見張大山滿面喜色,微微一笑道:“將軍如此開懷,想必是得了天大的好消息。”
張大山三步并作兩步走到宋慈面前,神情激動:“何止是好消息,簡直是天賜良機!”
“先生請看,這是特情局剛剛送來的密報。”
宋慈挑眉接過密報,低頭認真閱讀。
隨著目光在密報上移動,他的神色漸漸從輕松轉為凝重,最后微微垂下眼簾,似在心中籌謀著什么。
張大山站在一旁,緊緊盯著宋慈的表情,眼中滿是期待。
當看到宋慈神色變得嚴肅,他的心不由得一緊,腦海中閃過無數念頭:難道這消息并非如自己所想?
忐忑不安的情緒在心中蔓延,帳內的空氣仿佛也凝固了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張大山從未覺得等待如此漫長。
不知過了多久,宋慈終于開口:“敢問將軍,未來有何打算?”
“啊?”
張大山一愣,臉上滿是錯愕,下意識地驚呼出聲,一時竟不知如何作答。
未來有何打算?
他皺著眉頭思索片刻,抓了抓腦袋,誠懇地說道:“我本是明朝小旗,后來家破人亡,成了流民。”
“南下途中有幸得教主賞識,不僅給我安身立命之所,賜下神力,還封我為征西將軍,統率五千大軍。”
“教主的大恩,張某沒齒難忘。”
“若說未來的打算,自然是追隨教主,為圣教開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
“教主一心要建立人民的國家,張某便是拼盡全力,也要助教主實現這宏圖偉業!”
說到最后,張大山神情肅穆,仿佛在進行一場莊嚴的宣誓,聲音漸漸低沉下去。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但宋慈確是聽出了其中的深意。
教主想要建屬于人民的國家,所以張大山的目標便是建立屬于人民的國家。
若是有朝一日教主換了想法,那~~~
他張大山依舊是教主最堅定的支持者!
他效忠的人,永遠且只有一個!
宋慈微微點頭,將密報放在桌上,緩緩說道:“將軍的心意,宋某已然明白。”
“將軍一心想追隨教主立下不世之功。”
“可依我之見,將軍此番卻不能執行教主的命令。”
“啊!”
張大山目瞪口呆,雙手下意識地抬起又放下,滿臉不可置信。
他愣了好一會兒,才急切問道:“宋先生這話是什么意思?我張大山對教主忠心耿耿,怎會違背教主的命令?”
宋慈笑著擺擺手,拉著張大山坐下:“將軍莫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張大山深吸一口氣,拱手行禮:“還請先生賜教。”
宋慈右手搭在桌上,食指輕輕敲了敲密報:“敢問將軍,教主給您的命令是什么?”
張大山心中疑惑更甚,這命令宋慈怎會不知?
但他還是耐心解釋道:“教主命我盡快拿下長安,然后與陜北、山西的各路義軍會合,擴大戰果,盡早平定山西、陜西兩地。”
宋慈微笑著點頭,指尖在桌上輕點幾下:“所以說,教主真正的意圖,并非北上會師,而是盡快平定山西、陜西。我這般理解,可對?”
張大山愣了片刻,仔細琢磨一番,緩緩點頭:“先生所言,倒也在理。”
說著,他拿起一旁的茶壺,親自為宋慈斟了一杯茶。
宋慈爽朗大笑:“既然如此,將軍何不直接達成教主的本意?”
張大山聞言一愣,手中的茶水險些灑出。
他趕忙放下茶壺,眉頭緊皺:“還請先生說得明白些。”
宋慈將密報攤開,指著上面的內容,神色自信:“從密報來看,陜西各地的兵力幾乎都被洪承疇抽調走了。”
“整個陜南和陜西東部,兵力最多的只有兩處:長安有三千兵馬,商南有四千。”
“長安是西北重鎮,而商南毗鄰河南南陽府,駐扎重兵是為了防備我圣教突襲。”
張大山點點頭,商南是南陽進入陜西的必經之路,重兵把守確實在情理之中。
宋慈繼續說道:“除了商南和長安,其他縣城的守軍不過三五百人。”
說到這里,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目光深邃如淵:“以我圣教圣戰士的實力,拿下這些小城,需要多少兵馬?”
張大山瞳孔微縮,瞬間明白了宋慈的意圖,騰地站起身來,雙手背在身后,沉吟道:“圣戰士乃我圣教精銳中的精銳,個個蒙教主賜福,一人可敵數十精兵。”
“若組成戰陣,五十人足以攻下一座縣城。”
說著,他目光灼灼地看向宋慈,又望向營帳中央懸掛的三省地圖:“先生的意思是,攻下商南后,我們不再集中兵力直取長安,而是分兵行動?”
宋慈撫須微笑:“正是如此。”
“如今陜西各地兵力空虛,以我圣教之威,唾手可得。”
“北方義軍尚未完全歸順,大多還在觀望局勢。將軍若率全軍北上會師,雖能聯合義軍,但說服他們難免耗費時日。”
“就算成功聯合,開疆拓土的功勞又能剩幾分歸屬將軍?”
“可將軍若是先拿下陜南、漢中、長安等地,北方義軍定會震懾于圣教的威勢,對將軍和教主更加恭順。”
“屆時,將軍攜大勝之威而來,他們豈敢不從?”
“如此,將軍便可輕松指揮各路義軍,為圣教平定山西、陜西!”
張大山聽得喜笑顏開,連連點頭:“好!就依先生之計!”
二月八日深夜,張大山率領五千圣戰士悄然抵達商南城外。
商南守軍萬萬沒想到圣教會突襲此地,深夜時分,大部分士兵都已進入夢鄉。
從圣教先鋒悄悄打開城門,到大軍完全控制商南,整個過程僅用了兩個時辰。
待晨光初現時,商南已易主。
次日,張大山兵分五路,每路配備一千騎兵,另帶八百商南降卒。
他親自率領一路,直撲長安,其余四路則分別向潼關、漢中、鳳翔府等地進發。
正如特情局密報所言,各地縣城守軍多是老弱殘兵,面對圣教圣戰士,根本毫無抵抗之力。
從二月十日起,五路大軍一路勢如破竹。
每攻下一座縣城,他們便挑選當地守軍的精壯編入隊伍,繼續向下一座城池進發。
至于已攻克的城池,則直接向南陽府求援,派人前來接管。
五路大軍自商南分兵后,所到之處,遇城破城,遇關破關。
十天后,當張大山率軍抵達長安時,麾下已有四千兵馬。
短短十日,五路大軍已平定漢中、鳳翔,占領西安府大部,攻克縣城上百座,收編明軍兩萬余人。
陜西各地聽聞圣教大軍將至,紛紛望風歸降。
他們投降的速度,甚至比圣教大軍的行軍速度還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