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政府宣傳部的大力運作之下,原本沒有午報的報刊,也紛紛加急加印午報刊發這振奮人心的捷報。
各大城市的印刷機徹夜轟鳴,終于在午飯前,將所有報紙分放到各個臨時通知來的報童手中。
“號外,號外,**大捷,陣斬日酋山室宗武”
“號外,號外,看我英雄部隊重創日軍第十一師團”
“號外,號外,**昨晚在淞滬全殲鬼子22旅團,重創十一師團,斬殺十一師團師團長山室宗武”
上海租界內,報童稚嫩卻嘹亮的吆喝聲驅散了蘇州河上的炎熱。
法租界霞飛路上,一個穿著補丁衣裳的小報童揮舞著號外,立刻被潮水般的人群圍住。
“給我一份”
“快快快,銅鈿拿去”
“阿弟,這里這里”
不到片刻,一疊厚厚的報紙就被搶購一空。
沒買到的人急得直跺腳,索性圍住買到報紙的人,踮著腳尖伸長脖子,就為看一眼那振奮人心的標題。
金陵東路上的一處菜館內,餐館里面的食客此刻顧不得吃飯,紛紛拿著報紙互相討論上面的大捷內容。
菜館跑堂的阿福默默的站在門口,豎著耳朵聽著餐館內食客們念著報紙上的內容。
當聽到李學文將軍先砍了小鬼子少將旅團長,然后馬不停蹄的又砍了中將師團長后,心里燃起一團火。
(給李學文授將銜的軍令已經傳達,報紙上直接提前給李學文按了個將軍的頭銜)
攥著抹布的手微微發抖,腦海里浮現出128抗戰時被炸毀的房屋和慘死的親人。
那個整日低頭哈腰,忍氣吞聲的阿福,此刻眼中竟閃出從未有過的光芒。
不止是這個不起眼的小跑堂心里燃起了一團火,菜館內的食客們也忍不住發出喝彩叫好聲,大喊砍得好,整個菜館頓時沸騰了。
一個穿著長衫的老先生激動得胡子直顫,敲著桌子高聲道:“痛快,痛快啊,自甲午以來,何曾有過如此大捷,當浮一大白,今日所有酒水,老夫請了,為前線將士賀,為李將軍賀”
一直在聽著食客們討論的老板,在聽到這位老先生要請所有人酒水后,立刻站了出來:
“怎么能讓老先生請客,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我這個餐館老板也應有所表示,每桌贈送一壺酒,為**慶功”
“好”
滿堂食客齊聲喝彩,掌聲如雷,稱贊老板的大氣。
享受著食客們的掌聲,餐館老板笑著向眾人拱了拱手,隨后轉向站在門口的阿福道:“阿福,還傻站著干嘛,還不趕緊給客人們上酒”
被老板一叫,陷入回憶中的阿福連忙應聲,彎著腰,快速的跑到后廚給客人們上酒。
“痛快,痛快啊”
一杯酒喝完,餐館內一個穿著西裝的商人拍案而起:“正如老先生所說,自甲午以來,何曾有過如此大捷,李將軍這一刀,斬出了中國人的威風”
“是啊,光緒二十一年,李大人赴馬關議和,日人囂張至極,如今四十二年過去了,終于有人替我們先人出了這口惡氣”
一個女學生模樣的年輕人站起身,聲音清脆卻堅定:“這說明日寇并非不可戰勝,李將軍證明了,哪怕我們沒有飛機大炮,只要我們有必勝的信念,照樣能打跑小鬼子”
“映紅說的對,李學文將軍證明了一點,日寇并非不可戰勝,我要投筆從戎,奔赴前線跟李學文將軍打鬼子”
和女學生坐在一個飯桌上的男青年,激動的從凳子上站了起來,表示自己要去參軍打鬼子。
同桌的另一個男青年,看到自己的同伴上了頭,連忙勸說:“振華,別開玩笑了,你一個富家少爺,還是復旦的高材生,去打個什么仗?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你家里人該怎么辦?”
被稱作振華的富家少爺,推開了同伴抓住自己的胳膊:“開玩笑?國破家亡的時候,哪有什么富家少爺,復旦的高材生怎么了?高材生就該躲在租界里讀死書,我決意要參軍報國,你不要再勸”
正當男青年還想再說些什么的時候,那個叫做映紅的女學生也站起身,附和道:“振華你說的好,我也效仿穆桂英陪你一起去參軍,我雖然是女孩子,但我會包扎傷口,會寫會算,也能為打鬼子出一份力”
“映紅,你一個姑娘家,前線太危險了...”振華有些擔心地說道。
映紅卻搖了搖頭,眼神清亮:“**的部隊里肯定也有女戰士吧?她們能在前線堅持,我也能”
穿長衫的老先生看著眼前這群年輕的面孔,感動得熱淚盈眶,他舉起酒杯:“好,好一群有志氣的孩子,老夫敬你們一杯,愿你們此去前程似錦,早日把小鬼子趕出咱們的土地”
眾人紛紛舉杯,連不會喝酒的映紅都端起茶杯,跟著大家一起碰杯。
清脆的碰撞聲里,滿是少年意氣和家國情懷。
跑堂的阿福正端著酒壺給客人斟酒,看到富家少爺和女子都要參軍殺鬼子,內心受到的震撼讓他拿不穩酒壺,酒水灑在了桌上。
“阿福,發什么呆”老板的呵斥聲傳來。
阿福猛地回神,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外的舉動。
緩緩放下酒壺,一把扯下沾滿油污的圍裙,朝著老板深深鞠了一躬:“老板,謝謝您這些年的照顧,我...我也要去參軍。”
餐館里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這個平時默默無聞的跑堂伙計。
餐館老板愣住了,張著嘴半晌才道:“你?你去能做啥?”
“我會做飯,可以給軍爺們做飯吃,也有一把子力氣,能扛彈藥”阿福挺起瘦弱的胸膛,堅定的說道。
就在這時,后廚簾子一掀,有點小胖的年輕廚子提著菜刀走出來:“你小子會做個屁飯,有我這個廚子在,給軍爺做飯的活輪不到你”
餐館老板看著這群熱血沸騰的年輕人,眼圈發紅,最終重重點頭:“去吧,館子里給你們留著飯碗,打完鬼子回來再給老子干活”
就這樣,一家普通的菜館,成了這個特殊午后的縮影。
在這里,素不相識的人們因為一場勝利而相聚,因為一個名字而振奮,更因為幾個年輕人的決定而見證了整個民族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