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看了眼布袋,一句話沒說。
丁三炮直接將布袋打開,一顆瞪大眼睛的人頭掉在地上,隨即滾了好幾圈,一下子沾上了許多塵土。
“事情辦的不錯,去找關胖子要銀子,給弟兄們分一分。”
寧遠沒有多看唐力一眼。
他也不覺得唐力不該死。
如果對方知道他就是寧遠,恐怕會毫不猶豫讓手下殺了他。
丁三炮看了眼司馬元,隨即點頭離去。
“等等。”
“將軍還有什么吩咐?”
“司馬元以后就是鐵石堡的謀士,你們都對他客氣點兒。”
寧遠指了指司馬元。
必須讓大家都知道司馬元的身份,才能保證司馬元不向以前那樣受欺負。
丁三炮立馬拱手,“見過先生。”
他不管司馬元這個人怎么樣,只管聽寧遠的命令。
司馬元同樣拱手,“千夫長客氣了。”
寧遠這時又問,“所有人都處理完了?”
丁三炮點頭,“一個都沒跑掉。”
寧遠這才揮手示意丁三炮離開。
司馬元看了眼地上唐力的人頭,暗暗心驚寧遠手段。
“將軍,這件事萬萬不可讓雁門關那邊知道,否則會有大難。”
司馬元沉聲道。
寧遠點頭,“我知道,一會兒本將軍會手書一封派人送往雁門關,就說朝廷使者被韃子斬殺,我等出城營救不果。”
“至于這群使者來鐵石堡做什么,本將軍并不知道。”
司馬元皺眉點了點頭。
好一會兒他才自言自語,“若是將軍能入主雁門關,那么大事可為。”
寧遠聞言一笑,“先生說哪里話,蕭世玉早已將雁門關看成囊中之物。”
寧遠自從知道了大虞朝的形勢,也就猜測到了蕭世玉為何會出現在北疆。
對方根本不是來歷練。
蕭家的目的就是為了掌握這座天下第一關。
……
京城,皇城。
朝會。
“諸位大臣,本宮今早收到一份來自北疆的戰報,現在本宮給大家都看看。”
底下,百官伸長脖子,一副急不可耐的神情。
上次聽聞韃子五十萬人叩關,這些天人心惶惶。
雁門關一破,韃子騎兵便可以一路南下,用不了多久就能殺到京城。
到時候他們這些個王公大臣都得面臨生死危機。
皇后示意何安將戰報念出來。
后者上前恭敬接過戰報,“……于鐵石堡大破賊寇,斬首三萬有余,韃子左賢王部倉惶北竄……”
何安眼皮直跳,一度認為自己念錯了。
當戰報整個念完后,何安呆呆的看著皇后,后者輕輕點頭。
何安這才回頭對百官開口,“北疆大捷!”
下一秒整個朝堂沸騰了。
百官笑容滿面,三三兩兩討論起來。
這時何安忽然沖太后深深一拜,“得幸有太后坐鎮京城,福澤大虞,這才有了北疆大捷,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百官反應過來,同時心里又暗暗鄙視何安。
要不說人家能當丞相呢。
眾人齊齊拜倒,“太后福澤大虞,千歲千歲千千歲。”
太后臉上堆滿笑容,心中頗為舒暢。
“自太康四年起,三十五年,我大虞還是第一次取得如此大勝,此喜事不應該只由我等慶祝,應該讓天下人慶祝。”
“傳本宮口諭,京城九縣百姓免除賦稅一年,各州郡百姓免除賦稅半年。”
何安連忙開口,“太后英明。”
“太后英明。”百官拜倒。
太后這時又將目光看向了蕭戰,“鎮國大將軍。”
蕭戰連忙走出,“臣在。”
太后笑道:“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大將軍為國贏下諸多戰役,如今令子青出于藍勝于藍,大將軍培養的很不錯。”
蕭戰急忙開口,“犬子能打勝仗,一是有太后福澤加持,二是一心忠君報國。”
太后很滿意蕭戰的態度。
她看了眼眾人,“隨戰報一同送上來的還有一份折子。”
蕭戰聞言心頭一緊。
關鍵的來了。
太后掃視眾人,“雁門太守李文厚病逝任上,蕭世玉上折子請求朝廷速派新的太守上任。”
“諸位可有什么好建議?”
眾人一驚。
沒想到李文厚竟然病逝了。
如此說來,現在的雁門關豈不是群龍無首?
雁門關那等地方,可不能出半點兒差錯。
“太后,臣有話說。”
“說。”
“啟稟太后,臣認為眼下雁門關士氣旺盛,而這旺盛的原因全是因為蕭世玉帶大家打了大勝仗,為了讓雁門關繼續固若金湯,臣建議封蕭世玉為雁門太守。”
“臣也如此建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一個個大臣紛紛站出身開口。
蕭戰面無表情,可心里卻是樂開了花。
果然,一切都在按照自己計劃走。
“傳本宮口諭,封蕭世玉為雁門太守,封鐵石堡守將為雁門副將,令蕭世玉死守雁門關,務必不讓韃子進入雁門關一步。”
太后心情不錯,見眾人紛紛讓蕭世玉擔任雁門太守,索性直接同意。
不僅如此,她還想到了鐵石堡守將。
不出意外,那位守將還幫她斬殺了蘇家罪女,本就已經立下功勞,如今又在鐵石堡大破韃子,功上加功,因此直接封為雁門副將。
如此一來,地位只在蕭世玉之下。
“太后,臣有異議。”
何安這時突然站出。
大殿內頓時安靜下來。
眾人目光都盯著何安,莫非丞相不希望蕭世玉當雁門太守?
太后點頭,“講。”
何安大聲道:“臣認為封鐵石堡守將為雁門副將不合理。”
蕭戰暗松一口氣,只要不是針對蕭世玉就行。
太后眉頭一皺,不明白何安為何突然反對自己。
后者應該知道鐵石堡守將斬殺罪女一事的。
封他當副將,就是讓他對太后感恩戴德,從而成為太后的人,在雁門關牽制蕭世玉。
如此一來,蕭家明面上得到了雁門關,實際過后還是會有諸多困擾。
“丞相為何覺得不合理?”
太后沉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