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飛是個信守承諾的人,或者說,他是一個能看清利弊的聰明人。
僅僅一周后,一支掛著晉綏軍旗號的商隊,就出現在了平安縣城外。
領頭的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按照約定,與趙剛完成了交接。
當箱子被打開,露出一臺嶄新的德國造小型柴油發電機時,在場的所有獨立團干部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玩意兒,在根據地里比黃金都金貴!
更別提旁邊還有幾大桶散發著刺鼻氣味的化學原料,那是制造高級炸藥和更多藥品所必需的。
“政委……這……這得花多少錢啊?”一名后勤干部結結巴巴地問。
祁明峰拍了拍那臺冰冷的機器,平靜地說。
“錢?不,這東西,是用咱們獨立團打出來的威風換的。”
當晚,趙家峪兵工廠。
當柴油發電機發出低沉的咆哮,一根電線連接的燈泡,猛地亮起,散發出穩定而耀眼的白光時,整個山谷都沸騰了。
“亮了!亮了!天老爺啊!”
“這不是洋油燈!這是……這是電燈!”
王鐵山和一群老技工,圍著那顆小小的燈泡,激動得像個孩子,渾身都在顫抖。
他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想去觸摸那道光,又怕把它碰碎了。
歡呼聲此起彼伏,傳遍了整個基地。
許多戰士和工人都從宿舍里跑出來,看著那在夜色中亮起的唯一一盞電燈,臉上是無法言喻的震撼和喜悅。
那不僅僅是一盞燈。
那是文明之光,是工業之光,更是希望之光!
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祁明峰親手點燃了第一個火種。
然而,祁明峰的目光,早已越過了這片小小的山谷,越過了晉西北,投向了更遙遠的未來。
打贏戰爭靠的是槍炮和英雄。
但建設一個嶄新的國家,需要的卻是千千萬萬有知識、有技術、有管理能力的人才。
他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布局。
他從俘虜里,挑選出那些有文化的、懂技術的日軍技術兵,進行思想改造和甄別。
他從根據地的年輕人里,選拔那些腦子活、肯學習的,成立了“趙家峪技術培訓班”。
他親自編寫教材,內容涵蓋了基礎的數學、物理、化學。
他甚至把趙剛也拉了進來,讓他負責開設“管理干部速成班”。
專門培養那些有組織能力、能識文斷字的基層戰士,讓他們學習如何管理一個工廠,如何核算成本,如何調動物資。
李云龍對此很不理解。
“政委,你搞這些干啥?咱們是打仗的,又不是開學校的。有這工夫,還不如多練練拼刺刀!”
祁明峰只是笑了笑,問他:“老李,我問你,一個神槍手,厲害不厲害?”
“那還用說?百發百中,一個頂十個!”
“那一個能造出一百桿神槍的工匠呢?”
李云龍愣住了,他那顆簡單的腦袋,第一次被這種問題給繞了進去。
祁明峰沒有再多說。
他是在為解放戰爭,乃至為那個嶄新國度的建立,提前儲備最寶貴的人才庫。
這些被他親手培養起來的人,將成為未來龍國工業體系的第一批基石。
夜深人靜。
吳悅端著一碗熱騰騰的面條,走進了祁明峰的臨時辦公室。
她現在是整個趙家峪后勤和醫療工作的總負責人。
前世的“貴婦人”,如今已經成了一個干練果決的根據地女干部。
她看著丈夫清瘦但挺拔的背影,看著他面前那堆積如山的圖紙和文件,心中既是心疼,又是驕傲。
“又忙到這么晚,吃點東西吧。”
祁明峰回過頭,接過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吳悅拿起一件軍大衣,輕輕地披在他身上。
“你做的這些,我都看到了。戰士們說,你是咱們的戰神。”
“工人們說,你是文曲星下凡。可我知道,你只是在為你心里的那個大家,拼盡全力。”
祁明峰放下碗,握住了她的手。
他的野望,從來不是個人的權勢和地位。
他要做的,是在這片飽受苦難的土地上,親手打造一個堅不可摧的根基。
這個根基,屬于這個浴火重生的國家。
也屬于他祁明峰的家族。
他要用自己的雙手,為子孫后代,鋪就一條直通云霄的康莊大道,讓他們永遠不必再經歷自己前世孫兒的悲劇。
......
平安縣城一戰后。
日軍的戰略部署被徹底打亂。
被迫將機動兵力收縮,從主動進攻,轉為了重點防御。
過去被日軍視為泥腿子的八路軍,不知不覺中,已經長出了一口能咬碎肉骨頭的鋒利牙齒。
這一戰,為整個華北的八路軍,贏得了千金難買的喘息和發展時間。
而在八路軍內部,這場勝利引發的,則是一場思想上的“大地震”。
“獨立團模式”這個詞,成了所有高級指揮員嘴里最熱門的詞匯。
強攻縣城、自建兵工、軍工一體、對外貿易……
獨立團做的每一件事,都像是在為其他部隊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一時間,從太行山到冀中平原,一股學習和效仿獨立團的風潮,悄然興起。
祁明峰這個名字,不再僅僅是敵人口中的“頭號大敵”。
在友軍高層,他幾乎成了“奇跡”和“點石成金”的代名詞。
獨立團駐地。
李云龍現在是徹底成了祁明峰的“鐵桿粉絲”。
他逢人便吹噓:“看見沒?我政委!咱老李這輩子,佩服的人不多,我政委算頭一個!”
團里的決策,他現在是徹底放手。
只要是祁明峰的決定,他都無條件執行,甚至還會主動去想辦法解決困難。
用他的話說:“跟著政委有肉吃,老子只要負責把肉吃到嘴里就行了,動腦子的事,讓政委去操心!”
趙剛的變化也同樣巨大。
這位燕京大學的高材生,在祁明峰的影響下,已經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思想政工工作。
他開始系統地學習祁明峰給他的那些關于經濟、管理和工業化的小冊子。
他每天都泡在趙家峪的基地里,跟著工人們一起核算成本,規劃生產,儼然成了一位出色的根據地大管家。
他知道,自己正在見證和參與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