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園離長公子府并不算很遠,坐馬車不用一個時辰就到。
見到兒子回來,姚氏果然擔心地迎了出來,老爹卻不見人,一問才知他生氣去了。
“果然,老爹都知道了。”
“自然,這事怎會瞞得過你阿父,你趕緊去向阿父請罪,請求他的寬恕。”姚氏知道兒子要說什么,提醒道。
子嬰點頭,便走向老爹常在的書房。
此刻,扶蘇正和淳于越在書房中也不知是授課還是議事,淳于越講得頭頭是道,扶蘇虛心受教。
“公子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熟讀圣人書,明事理,既然你知道子嬰昨夜之事,可不能由著他胡來。”
“老師教訓的是,扶蘇必定嚴厲教訓逆子,讓其禁足一月,方解坊間憤怒。”
淳于越搖頭,一副疾惡如仇的作態。
“古有商湯桑林**,以身謝罪,昔日有秦穆公罪己赦眾,他們都知錯能改,可謂明君,如今子嬰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禁足過于輕。”
扶蘇嘆氣:“哎!都是學生的錯,都怪最近縱容了他,才犯下如此大錯,那老師說該當如何?”
“自是鞭策以儆效尤。”
子嬰匆匆趕來,剛好聽到二人之言,氣得五臟出血。
他算是聽明白二人所說的事兒,分明淳于越這老混蛋想公報私仇,要老爹懲罰自己,以此來惡心自己,老爹也真是的,竟幫外人來對付他。
也難怪秦始皇說他迂腐。
鞭策以儆效尤?他錯了嗎?那是趙成該死,至于其他人的死,他也不想的呀!怎就是他的錯?
“老混蛋休要胡說,你一日就會瞎哼哼,卻不干人事,該鞭策以儆效尤的是你。”
子嬰一進來也不打招呼,更沒有行禮之意,一點也不客氣地懟向淳于越。
他現在越看此人越不順眼,即使此獠已經一把年紀了。
“豎子無禮。”
淳于越一看子嬰來了,還一點面子也不給就罵人,臉面掛不住。
“逆子閉嘴!”見老師氣得不輕,扶蘇連忙打圓場,罵了子嬰一把。
子嬰還算孝順,并沒有忤逆老爹,卻是大眼瞪著淳于越,十分不善。
扶蘇為了給老師臺階下,連忙扯了扯子嬰,對著淳于越拱手謝罪:“老師莫要見怪,子嬰還年輕,不明事理也正常,我這就罰他閉門思過,什么時候知錯了才出來。”
淳于越只是‘哼’的一聲沒有應答,但誰都看得出他不滿意。
扶蘇連忙讓子嬰到里屋去:“逆子,趕緊到里屋去反省。”
子嬰卻來氣了,不忿道:“我何錯之有?趙成欲害我,我自殺之,天經地義。”
“逆子,還不快滾。”扶蘇大喝,親自將子嬰推進里屋,并且說,“今日你就給我好好地在里面呆著,罰書二百,以此懺悔。”
他既不想忤逆老師,又不太想懲罰子嬰,這樣做法才是最好的。
其實,昨夜的事發生后,便有人第一時間告訴了他,他馬上命人調查,竟發現趙成要對兒子不利,立時贊成兒子的做法。
趙成該死。
可今日老師揪著這事不放,他又不好得罪,只得應付,而且他發現,似乎老師的教誨也有些不妥了。
難道被人暗算了還要忍氣吞聲嗎?老師的行為過了。
嘿嘿!雖然要兒子罰書,卻只是二百,難不倒兒子的,權當應付應付老師。
子嬰好不忿氣,老爹也真是的,明明是那老混蛋挑事,卻將自己關起來,這樣為人父的嗎?
“不行,我好生氣。”子嬰氣鼓鼓的,暗忖,“逆父迂腐,得給他點下馬威,罰書二百是嗎?行,我就寫二百字給他,哼。”
寫什么呢?思索一番,很快一個念頭觸動,二百字在腦海生成。
磨墨,奮筆疾書。
“夫為父之行,靜以修身,明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理,非寧靜無以致遠......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悲守富廬,將復何及。”
然后落款:子嬰誡。
命名:誡父書。
這是諸葛良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不,不全算,他改了一些字,雖然說理方面遜色了一些,但惡心惡心一下老爹足夠了,誰叫他幫外人來對付自己。
認真看了一遍,子嬰有些想笑,諸葛良以長輩的身份告誡兒子,他卻以兒子的身份告誡老子,似乎倒反天罡了。
理他呢?惡心老子成功就行,最好也惡心一下那老混蛋。
欣賞了杰作之后,子嬰頓感剛才的怒氣消失了,迎來的卻是滑稽,臉上堆著邪笑。
“老爹我寫好了。”
兩刻鐘后,子嬰從里屋走了出來,手中捧著竹簡,態度非常恭敬,連步履都沒有發出聲音,就似一個剛剛犯了錯已經改正的孩子。
“哦!那么快就寫好了。”扶蘇有些意外,不過想想只是二百字而已,亂寫一通也可以做得到。
是的,他就認為子嬰是亂寫一通,否則真正懺悔沒那么快的,當然,他還是了解這個兒子的水平的,書文資質只能用平庸來形容。
罷了,能應付老師就行,至于寫什么,他不在乎,反正兒子不受委屈就好。
“來來來,給為父看看,看我兒是怎么知錯能改的。”
似乎一切都朝著好的方面發展,扶蘇很滿意,至于什么鞭策之類,已經被他拋之腦后了。
子嬰憋著臉,極力地讓自己很恭順,受罰姿態做得非常足,輕輕地將竹簡捧了過去。
可,扶蘇正想接過竹簡時,淳于越眼疾手快,一下子便搶了過去,并說道:“容老朽來看看,如胡亂而為,不可放縱吶!”
他還是不想放過子嬰。
甚至,當捧著竹簡時,還大聲地念了出來:“誡父書。”
什么?
淳于看之胡子都翹了起來,一雙兇眼盯著子嬰好幾息,但他沒有說話,氣鼓鼓地繼續看。
“為父之行,靜以修身,明以養德。”
這逆......皇孫竟然說他父不夠靜,無法修養身心,胡謅,儒家講究修身養性,扶蘇是儒家典范,怎會不修身養性,氣死人了。
繼續看。
明以養德,這是暗地里說扶蘇不明理,德行不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