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頭看著桌上還在微微顫動,泛著新鮮肉粉色的小野豬,又看看手里空了的搪瓷杯,哭笑不得。
“哎!你個小崽子。煙拿走就拿走,好歹把洋火給我留下啊!”
他沖著空蕩蕩的門口喊了一句,聲音里帶著點氣急敗壞。
話音未落,辦公室門“咣當”一聲又被猛地撞開。
一個系著沾滿油漬圍裙,五大三粗的漢子舉著把厚背剁骨刀沖了進來,刀刃在昏暗的光線下閃著寒光。
他一雙眼睛跟探照燈似的瞬間鎖定了桌上的小野豬,喉結劇烈地滾動了一下,咧開大嘴就嚷嚷起來,聲音洪亮震得窗玻璃嗡嗡響:
“老林。瞅瞅這野豬崽子。油光水滑的膘,少說得有四十斤出頭。你看咱今兒個……”
后半截話咽了回去,只是那期待的眼神賊亮,像餓狼見了肉,搓著手,刀都忘了放下。
林大頭一巴掌拍在自己腦門上,無奈地擺擺手,嘆了口氣,聲音里滿是疲憊:
“唉,老規矩。甭盯著我了,就按老規矩來。”
“得嘞——”
那漢子——林業隊的老廚子張大力,笑得見眉不見眼,嗓門依舊震天響。
“老規矩。三分之二剁餡兒,分成十一份。剩下的歸咱們,好好打頓牙祭。”
他身形壯實得似鐵塔,但走起路來左腿卻略顯僵硬,那是一條褲管下藏著彈片傷痕的腿。
當年最激烈的戰斗里,他們班負責掩護撤退頂在了最后頭。
十二個人,最后只剩他林大頭一個。
他是被戰友的尸首壓在最底下,硬是從死人堆里扒拉出來才僥幸撿回條命。
張大力最懂林大頭的為難。
自打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當了這林業隊的大隊長,他就再沒為自己想過。
沒娶媳婦兒,倒是拉扯著十一個烈士戰友留下的干兒子干閨女過日子。
就他那點工資津貼,一分一毫都恨不得掰成兩瓣兒花。
這些年為了給這些長大的孩子找工作,求爺爺告奶奶,欠下的人情不知有多少。
林大頭那“摳門”、那“雁過拔毛”,不過是在守著最后底線的前提下,想方設法給自己那些干兒女多攢一口吃食,多謀一分出路罷了。
每一次“算計”來的東西,都化作了孩子們碗里多出的一勺油星,身上多出的一件能御寒的棉衣。
陳冬河送來的這只小野豬和之前的兔子,正好解了這月的燃眉之急。
張大力小心翼翼地把兔子皮剝下來,這皮子硝好了能做副手套給大丫,那丫頭冬天總凍手。
桌底下那只凍兔肉也要分得均勻仔細,每份都得差不多重,秤桿子要平,免得孩子們心里有疙瘩。
直到陳冬河走出去,和傳達室那位頭發花白,戴著老花鏡的老趙頭聊了好一陣子煙和天氣后……
才不經意地從老趙頭半是感慨半是敬佩的碎叨里,拼湊出林大頭這十幾年如一日的艱難堅持。
老趙頭的聲音壓得很低,帶著歲月的滄桑:
“……林隊啊,不容易!那十幾個娃,就是他心尖尖上的肉……他自個兒啥都舍不得,省下的口糧、布票,全貼補那些孩子了。”
“外人看他摳唆算計,誰曉得他是在替十幾張嗷嗷待哺的嘴打算盤吶……”
人心隔肚皮。
林大頭那副貪圖小利、精于算計的面孔下,藏的竟是這么一副鐵打的身軀,一副滾燙的心腸。
一副能扛起十一個家庭重擔的肩膀!
這一刻,陳冬河心頭那些因對方市儈而生的芥蒂瞬間煙消云散,只剩下一絲沉甸甸的唏噓和由衷的敬佩。
但他終究是活了兩世的靈魂,學不來林大頭這般圣人境界的無私犧牲。
他有他重活一世要拼死守護的小家。
他的世界不大,容不下那么多別人家的苦難。
不過,此刻他確認了一件事——
林愛民這雜碎必須得付出代價!
老爹那條瘸腿的仇,三叔被砸掉的飯碗,這口惡氣要是不出,他陳冬河自己都覺得憋得慌。
剛才林大頭話里的暗示他懂——放手去做,別把他牽扯進來就行。
如何干凈利索地弄死林愛民,又不留一絲蛛絲馬跡。
陳冬河站在街角凜冽的寒風中,冰冷的空氣吸入肺腑,眼神沉靜如水,內心卻在飛速盤算,每一個念頭都帶著冰碴子。
前世學的都是戰場上取人性命,一擊必殺的實用手段,講究效率,不留活口。
至于如何滴水不漏地偽裝現場,制造完美的不在場證明,如何撇清干系……
這恰恰是他的短板。
那些精細活兒,自有更高層面的人替他掃尾,根本無需他費心。
他需要找個行家問問路。
念頭一起,陳冬河抬腳就走向了供銷社。
空間里的鹿血還存著些,凝固成深紅的塊狀,那幾副壓箱底的虎骨分量也夠,帶著特殊的紋理。
他花了一塊三買了三十斤六十五度嗆人的地瓜燒散酒。
辛辣的酒氣直沖鼻子,在清冷的街道上格外刺鼻。
再花兩毛錢買了個厚重的粗陶酒壇,壇蓋子上帶著兩道凹槽,用來卡橡膠圈密封的那種,看著就結實。
在一個僻靜無人的死胡同里,他閃進空間,取出水壺里凝固的深紅色鹿血塊,再拿出兩根沉甸甸,帶著特殊紋理的長骨。
隨后,他又特意去了趟縣里最大的“回春堂”藥材鋪。
古舊的柜臺后,花白胡子的老掌柜正戴著老花鏡看賬本,枯瘦的手指撥著算盤珠。
瞅著這后生遞過來的新鮮鹿血塊和那分量足,紋理清晰,一看就不是凡品的虎骨,渾濁的老眼閃過一絲精光。
他按劑量仔細配了熟地黃、枸杞、當歸等幾味溫補藥材,用黃草紙包好遞過去,慢悠悠地叮囑著用法用量:
“……虎骨、鹿血,勁道太沖,需得這些藥材調和,文火慢浸三月方得……”
心里卻在暗暗琢磨,這是哪家的子弟……
眼神沉靜得有點嚇人,不像個普通的獵戶,倒像是見過血的。
最后,陳冬河抱著那裝滿酒和藥材,足有四五十斤重的粗陶大壇子。
壇身冰涼粗糙,壓得他臂膀微沉,來到了城南那條青石板小巷盡頭的一處斑駁院門前。
門板上的漆皮剝落了大半,露出里面深褐色的木頭,門環銹跡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