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佐真昭很滿意陳陽謙遜的態度,當下也不客氣,從公事包里拿出一份早就做好的計劃書,遞給陳陽道:“陳桑,這是我對金陵特務委員會的初步架構設想。”
“你看一看,順便提提意見。“
陳陽恭敬的用雙手接過文件,當著兩人的面打開之后仔細的看了一遍。
接著,他清了清喉嚨,就上面的架構問題向兩人述說了自己的意見。
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在社會中苦苦求活的小老板。
陳陽早早的學會了小老板賴以生存的兩項技能,一個就是察言觀色。
另一個就是給人畫大餅。
這兩項技能之中,畫大餅可是他最擅長的技能。
而且,未來世界的人都知道,華夏學生在全世界所有考試中的表現都非常離譜。
哪怕是一些從沒見過的題目,華夏學生可以憑借自身的學識分析出出題者的意圖,進而求出題目正確答案。
有句話怎么說的,明明不會,還能作對。
基于這些基礎,陳陽弄清楚影佐真昭的意圖之后,很快便順著對方的思路給出中肯的意見。
而影佐真昭也非常驚訝,他覺得陳陽提出的每個觀點跟建議似乎都跟自己最初的設想不謀而合。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詳談,影佐真昭看向陳陽的眼神由最初的淡漠而變得熾熱。
要不是巖井弘一在場,影佐真昭都激動的要跟陳陽拜把子了。
茫茫人海,從哪里能找到這么一個懂自己的人。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啊....
直到最后一項工作討論完,陳陽這才覺得說了這么久,自己似乎都忘記口渴了。
剛剛拿起桌子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影佐真昭已經忍不住的為他鼓掌。
“陳桑,你方才提出的這些意見我覺得非常好。”
“您看您什么時候有空,把方才這些建議整理成報告交給我。”
“我完善過之后,關于組建金陵特務委員會的詳細流程就按照這個計劃執行。”
“放心,陳桑,我可不會讓你白白干活,你這么熟悉籌備工作流程,等到金陵特務委員會成立之后,我肯定會留一個職位給你。”
大哥,不是吧,我全程都是在吹牛逼的,這話你也信?
陳陽咽下茶水,朝影佐真昭道:“能夠幫到影佐前輩是我的榮幸。”
“如果前輩真的需要,我回去之后會按照之前我們討論的想法寫出一份報告交給您。”
“嗯,時間也不早了,我手頭上還有些事情,影佐前輩,巖井師兄,我就先回去了。”
巖井弘一連忙起身道:“陳桑,我送送你。”
陳陽擺手道:“不用了,師兄留步。”
送走陳陽,巖井弘一朝影佐真昭微笑道:“影佐君,我這個小師弟表現的還行吧?能不能幫到你。”
影佐真昭點頭道:“這可太能了,我身邊就是缺少這樣一個既能熟悉流程又能熟悉華夏國情的人。”
“可惜他是華夏人,又有重要的職務在身,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組建工作。”
“嗯,不過,當個顧問還是沒問題的。”
巖井弘一似乎想不到影佐對陳陽的評價會有這么高。
不過,從陳陽方才的表現來看,對于這方面的問題,有些見解的確非常出彩。
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影佐真昭走到窗戶邊,看著外面道:“很久沒回到這個地方了,我在本土的時候還經常想起這個地方,我很想念當初跟巖井君一起共事的日子。”
十年前,影佐真昭以駐滬領事館武官的身份長期在華執行策反,滲透,獵取情報等間諜活動。
九一八事變之前,他就是對華侵略的堅定支持者。
由于出色的表現,他被本土任命為對華最高情報分析機構,也就是領事館內部華夏事務課課長。
民國二十三年,他奉命返回本土,參與制作對華侵略作戰計劃,并為參謀本部提供大量華夏方面資料,
也正是因為這個功績,他被提拔為大佐,并擔任軍務課課長兼參謀本部第8課(謀略課)課長。
巖井弘一走到影佐真昭身旁,拿手上的茶杯與對方碰了碰,微微抿了一口道:“華夏是個好地方啊。”
“說實話,我接到電報說影佐君要來滬市,我還不敢相信。”
“影佐君在參謀本部受到這般重用,只是籌備一個情報機關,大本營就要把你派出來,似乎大材小用了吧。”
影佐真昭沉默片刻,忽然笑道:“巖井君還真是慧眼如炬。”
“單單籌備一個特務機關,自然不需要我來,這一次我來華夏是收到參謀本部鈴木閣下指令,配合外務省執行《七號密令》,這件事還得要巖井君幫忙。”
巖井弘一微微一驚,看向影佐真昭道:“老師之前給我來信,原本由今井君負責的計劃出現變動。”
“老師說總部有新的安排,這么看來,接手今井君工作的人就是影佐君你了。”
影佐真昭點了點頭,轉身走到沙發邊,放下茶杯,從公事包里拿出一個記事本。
雙手將記事本交給巖井弘一道:“這是藤原閣下讓我轉交給您的。”
巖井弘一接過記事本,打開封頁,上面赫然寫著四個大字。
“渡邊計劃。”
影佐真昭沉聲道:“這是七號密令最初的原稿,也就是由渡邊健次郎閣下設計的渡邊計劃。”
“內務省跟外務省都認為這個計劃如果能夠完成,能夠加快我們解決華夏方面的戰事問題。”
“所以,內務省搶先一步,已經派了南田少佐潛伏進山城與目標人物接觸。”
“今井君通過華北信息課已經聯系上了高中武與陶希盛,希望多方施加壓力,能夠令目標人物盡快下定決心。”
“所以,你們還是想打那位先生的主意?”巖井弘一淡淡的說道:“那位可不像我們手里的梁先生那么好控制。”
“而且,你們有把握能夠勸他從山城離開?”
影佐真昭笑道:“巖井君,你好像不大了解目標人物的性格。”
“他在山城的作用可不大,要不是頂著中山先生遺囑執筆人的光環,還真沒多少人愿意搭理他。”
“我相信只要我們肯拋出橄欖枝,他一定會接受我們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