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神念初成,引動太虛佩一絲微不可察的反應后,李觀一便知,此物絕非尋常玉佩。
他并未急于求成,而是謹記“無間境”“精進無怠”之要義,白日里依舊誦讀經典,錘煉神念,夜晚則嘗試以那縷微弱的神念,如春風拂面般,一遍遍溫和地探向太虛佩。
這個過程枯燥而緩慢,如同愚公移山。太虛佩大多數時候都沉寂如石,毫無反應。但李觀一的心性早已在日復一日的讀書中磨礪得沉靜如水,不急不躁,只是持續地、耐心地與之溝通。
如此過了七日。當他的神念在一次《星辰觀想法》的修煉后變得格外凝練時,他再次將神念觸向太虛佩。
這一次,異變陡生!
太虛佩不再是微熱,而是驟然散發出一片清朦朦的光輝,將李觀一整個人籠罩其中。他的意識“嗡”的一聲,被拉入了一個奇異的境界。
這里并非什么富麗堂皇的仙家洞府,而是一片無盡的、溫暖的混沌。上下四方無界,古往今來無涯。在這里,他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唯有純粹的意識存在。
“這是…太虛佩的內部空間?”李觀一心中明悟。
就在他念頭升起的同時,前方的混沌之中,無數細微的光點開始匯聚,最終凝聚成一篇由上古云篆寫就的篇章,字字珠璣,散發著蒼茫古老的氣息。
開篇第一句,便讓李觀一心神巨震!
“太虛者,道之別名也。 夫道,無形無相,周行不殆,乃天地萬物之本。此佩非金非玉,乃文明之理與空間之則交織,于時空褶皺中自然孕育而生之道器殘片。”
“竟是…自然孕育的道器?!”李觀一震撼難言。法寶可分為法器、靈器、法寶、靈寶、通天靈寶等,而“道器”之稱,他只在最古老的典籍神話中見過只言片語,意指蘊含天地至理的本源之器。
云篆文字繼續流轉,闡述其能: “其一,【太虛之憶】:承載文明印記,持佩者神念足夠時,可感知、回溯物品或地域殘留的文明信息。” “其二,【太虛之隙】:微調周身空間,于方寸間騰挪變幻,神念愈強,范圍愈廣,效用愈顯。”(李觀一恍然大悟,自己的“靈影步”能初成,恐是此佩無形中引導。) “其三,【太虛之門】:(此功能黯淡無光,顯然嚴重受損)穿梭虛空,瞬息萬里。(需完整道器及無量法力驅動)”
最后,是關于此佩的來歷:“…吾‘太虛散人’,于時空裂隙中得此殘片,窮盡畢生之功,亦未能修復其萬一。然憑此佩,吾遍覽群星,記錄寰宇,著有《萬域風物志》。終戰時,為免道器落于魔手,自爆元神,將其打入無盡虛空…后世有緣人得之,望善用其力,明辨寰宇之廣,勿做井底之蛙…”
光芒散去,云篆消失。李觀一的意識回歸本體,發現自己仍端坐于藏經閣內,仿佛只是一瞬,實則已過了一個時辰。
他心中掀起驚濤駭浪,久久不能平靜。
太虛佩的來歷竟如此驚人!它并非某位大能煉制,而是天地造化所生,是文明與空間規則的結晶!那位“太虛散人”前輩,竟是一位縱橫星海的偉大旅行家和學者。
而它的功能,也完全契合“文心道種”!【太虛之憶】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做!
激動之余,他立刻嘗試。他將太虛佩貼于眉心,集中剛剛恢復少許的神念,默想:“感知此《論語》之過往。”
剎那間,他腦海中浮現出極其模糊的畫面:一位皓首窮經的老儒生,在燈下顫抖著手為其注解;一位將軍在戎馬倥傯間翻閱,書頁上沾有點點血跡;無數莘莘學子虔誠誦讀…無數微弱的、屬于“文明”的信息碎片涌入腦海,雖無法形成完整畫面,卻讓他對手中這本《論語》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厚重情感共鳴。
“果然神奇!”李觀一大喜過望。雖然以他現在的神念,只能感知到一些碎片化的情緒和模糊影像,但這已是一條通往無盡知識寶庫的捷徑!
這時,玄風長老的聲音溫和地傳來:“看來,你已初步揭開你那伙伴的第一層面紗了。”
李觀一抬頭,不知何時,師尊已站在不遠處。他連忙起身,將方才所見詳細稟報。
玄風長老聽完,頷首道:“天地造化之奇,果然非我等所能盡知。太虛散人之名,為師亦在古老札記中見過,確是一位驚才絕艷的前輩。你能得此道器殘片認可,亦是你的緣法。切記,善用其力,尤以【太虛之憶】之能,與你之道途乃是天作之合。”
李觀一恭敬道:“弟子明白。師尊,弟子有一問,我靈幻大陸之外,果真還有無盡寰宇,萬般世界嗎?”太虛散人的經歷,極大地沖擊了他的世界觀。
玄風長老撫須,走到窗邊,望著無垠云海,緩聲道:“自然。我輩所在靈幻大陸,不過是凡圣同居界的滄海一粟罷了。”
“請師尊解惑!”李觀一求知若渴。
“所謂凡圣同居,非指一界,而是一類世界的統稱。”玄風長老開始為他描繪世界的真實圖景,“此類世界,天地法則特異,靈氣與濁氣、道則與凡塵交織并存。上有仙門林立、大能開辟的洞天福地,下有億萬凡俗眾生生活的紅塵疆域。二者看似一體,實則被無形壁壘隔開,仙不擾凡,凡不知仙,此乃上古盟約,亦為天道法則。”
“大陸之外,是無盡虛空,謂之‘界海’。界海之中,沉浮著無數如我靈幻大陸般的‘凡圣同居界’,亦有著更為高等、純由靈氣構成的‘仙界’,乃至一些規則詭異、魔氣森然的‘魔域’、妖物橫行的‘妖界’。”
“太虛散人前輩,便是能縱橫界海的大能。其所著《萬域風物志》,堪稱無價之寶。你若能尋得,對你了解這浩瀚寰宇,有莫大好處。”
李觀一聽得心馳神往,原來世界如此廣闊!自己往日所知,不過井中之天。
“至于你的歷史知識…”玄風長老看向他,笑道:“你父乃鄉村教師,你自幼遍讀詩書,此乃‘明線’。而你之‘文心道種’,能讓你在閱讀時,自然而然地理解、吸收并融會貫通那些知識,甚至能直觀地感受到文字背后時代的‘氣韻’,此乃‘暗線’。二者結合,方有你今日之學識。”
李觀一豁然開朗,原來如此!自己過目不忘、深刻理解的能力,并非全然天生,更是“文心道種”的神效。
玄風長老又道:“你既已初步煉出神念,并得太虛佩認可,便可開始嘗試更主動的修煉。日后讀書,可分出一縷神念附著于太虛佩上,以其【太虛之憶】之能,輔助你更深層次地‘讀取’書中蘊含的文明信息,事半功倍。”
“多謝師尊指點!”李觀一欣喜萬分,這無疑是給了他一把開啟寶庫的鑰匙。
師尊離去后,李觀一再次看向手中的太虛佩,目光已截然不同。
這不再僅僅是一件法寶,更是一位導師,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窗,一條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他的道途,因太虛佩的出現,而擁有了無限可能。
他知道,是時候離開藏經閣,去更廣闊的世界看看了。而第一個目標,或許就是那因凝碧草而牽連出的——鏡湖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