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肖何在擺攤時看到有一個攤位上在賣布頭,其中有一個藍色的嗶嘰尼很不錯,于是就買了下來。
拿回家給妻子看,她很喜歡。感到這是世界上最好的禮物。她逢人就拿給他們看,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與大家分享這份幸福,卻不知道,一場災禍已經慢慢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這時,大成坡煤礦的供銷社發生了一起性質惡劣的被盜案。一夜之間,價值三萬六千元的布匹不翼而飛。
其中就有藍色的嗶嘰尼布料。煤礦公安局廣派人手,進行了緊鑼密鼓的破案工作。
經過幾天的摸排調查,肖何買到的那塊藍色的嗶嘰尼很快引起了辦案人員的注意。
他們采用誘騙的方法將肖何引到大成坡,將他控制起來。以藍色的嗶嘰尼為突破口,追問失盜那匹布的下落。
肖何是一個眼里不揉沙子的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怎么能夠承認?可是辦案人員以那塊藍色的嗶嘰尼為物證,一致認定肖何就是大成坡煤礦被盜案的作案者。
只是肖何死硬如鐵,據不認罪。好吧,不承認可以,刑具伺候。各種酷刑把他打得死去活來。
辦案人員說了,承認吧,可以留條活命,不承認,只有死路一條。肖何想到了從南方跟隨他而來的妻子,和眼前四個未成年的孩子,最大的一個八歲,一個六歲,一個三歲,還有一個剛剛滿月。
自己如果死了,他們可怎么活?于是他為了老婆孩子,為了活下去屈打成招。
不認,那就是死路一條。與此事件受牽連的共有六個供銷社工作人員。
于是他們每人服刑六年。筆者就是那個剛滿月才四十天的孩子。三陵高姓的朋友得知此事,親自來到肖何家里,四處奔走,為肖何送去洗漱用品,被褥衣服。
并伸出援手,照顧肖何的幾個孩子。不斷從家里拿出糧食蔬菜接濟他們。
農忙之時,也會把他們接到家里。三陵成了孩子們的避風港。第二個故鄉。
孩子們很懂事,他們到了三陵,也是主動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六年時光,何其漫長。
艱難地渡日。苦等天亮。肖何在獄中度日如年。同一監牢的犯人都在積極改造,爭取改頭換面、重新做人。
他們每天從事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每當勞動之余,一到閑暇時間,管教便把他們組織起來,圍坐一圈,進行政治思想教育。
讓他們挨個說一說,你是為什么進來的?犯了什么罪?改造的怎么樣了。
思想上有什么收獲等等。大家都按部就班的說著。輪到肖何,肖何什么也不說。
管教督促:大家都發了言,你一言不發是什么態度?管教又督促,不說不行。
肖何只得說,要問我是因為什么原因進來的,我也不知道。要想知道的話,那就得問問公安局辦案人員了。
此話一說,大家都很震驚。管教說,你因問什么進來別人不知道我能不知道嗎?
你不是因為大成坡供銷社盜竊案而進來的嗎?肖何答道:那不是我干的。
管教:不是你干的,你為何承認了?肖何答:我不承認公安局會同意嗎?
不行你去試試?管教被逼的無話可說了。這套說辭一直在監區重復上演,監管人員形成共識,一致認為,肖何在獄中改造期間態度不好,消極抵觸。
所以刑滿釋放后仍需在村內再勞動監管兩年。肖何的前途在哪里?且聽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