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威銘搬到小院子后,廠里的領導們如同他們表態的那樣,劉威銘要求干什么,他們連問都不會多問。
不過,在他找到張振萬,讓他去弄點稀土元素回來時,張廠長沒有之前那么痛快了。
“稀土元素?要那東西干什么?”
張振萬迷茫地看向趙秉璋跟劉威銘。
“我在學校進行了一些理論論證。通過銀河一號模擬,在TC4材料配方進行調整后發現加入一些稀土元素對鈦合金強度、延展性、耐高溫等都有顯著提升作用……”
劉威銘解釋著。
中國研制鈦合金是從蘇聯156個工業援助項目開始的。
最早獲得的是TB2鈦合金技術。
TB鈦合金是由β相固溶體組成的合金,強度高,穩定性差;由α相固溶體組成的鈦合金TA組織結構穩定,具有很高耐磨性跟抗氧化能力;TC是雙相合金。
TC鈦合金綜合了TB跟TA兩種合金的性能,是飛機發動機葉片、渦輪盤、機體結構件等關鍵零部件的主要材料。
國內早研究出了TC鈦合金,由于國際封鎖,配方不穩定、工藝不完善等原因,生產出來的TC4鈦合金性能不穩定、質量差。
國內使用的都靠高價進口。
這也是國內渦輪風扇研究進度一直得不到突破的關鍵。
劉威銘畢業的國防科大雖然不以材料研究著名,卻因為導彈屬于學校核心專業,對特種材料需求大,尤其是涉及航空航天領域的材料研究,在國內也屬于領先水平。
“TC4鈦合金主要配方是以Ti為主要材料,加入5.5~6.5%的Al(鋁)、3.8~4.2%的V(釩)構成,配方里的化學成分占比哪怕只有0.1%的差距,材料性能都有所不同……”
趙秉璋作為619的總工,對這種核心材料非常熟悉。
“通過銀河一號模擬,稀土元素的鈰(Ce)在降低合金密度的同時,可以提升鈦合金200MPa以上的強度;鑭(La)主要提高鈦合金塑性跟韌性,加入后,可以讓鈦合金在超過800℃的高溫中保持穩定性;而釔(Y)則可以細化晶粒,提高強度……”
聽到劉威銘說的這些,幾人雖然只能聽懂強度、韌性等,依然覺得很厲害的樣子。
“小劉啊,你直接告訴我哪里能搞到你要的稀土元素……”
沒等劉威銘介紹完,張振萬就不想聽下去了。
聽得頭大!
“首都,有色金屬研究院下屬稀土研究所……這樣吧,我把需要的稀土元素寫下來。”
劉威銘直接用筆寫下元素跟數量。
“會不會有些少?咱們搞材料單位不應該都是噸?你是不是寫錯單位了?”
看到劉威銘寫的都是公斤,張振萬疑惑。
用不著這么省吧?
劉威銘才給廠里掙了幾個億,出手這么小家子氣?
“稀土元素雖然作用大,需要的卻不多。在材料配方中占比不會超過7‰,沒有必要搞那么多……”
劉威銘懶得解釋。
導彈、激光這些,都離不開稀土元素,不只是制導系統中的集成電路上使用。
619的實驗室也不是專業的稀土研究單位不是?
要那么多干什么?
第二天一早,張振萬就踏上了北上的列車。
在同日,葉永安帶著國防科工委支援的三十多名平均年齡三十多的技術骨干到達蓉城。
“趙總,你直接給他們安排吧。”
跟新來技術人員見面后,趙秉璋讓劉威銘安排工作,劉威銘直接拒絕。
自己要話語權,可不是為了事必躬親。
“我這還忙著呢!對了,有搞金屬材料的先安排給我,材料搞不定,PL-4導彈改進進度會一直卡著。”
這短時間材料研究室里就劉威銘一個人。
從各種金屬元素粉末的提純,到模具鑄造,再到高溫燒結,然后進行理化分析,統統都是自己一個人。
累。
進度還慢。
很快,三名比劉威銘年齡大不了多少的年輕人就被趙秉璋帶到劉威銘面前。
“這位是劉威銘工程師,也是廠里技術創新科科長……”
“三位,這里是目前我們工作的相關資料,這幾天得辛苦大家一番。”
劉威銘沒有廢話,直接把資料給幾人,“自己根據擅長的分工吧。”
說完,也不管幾人反應,又投入到新配方實驗中去了。
銀河一號模擬計算可以節省大量的實驗時間,卻無法節省所有時間。
加上銀河一號只是每秒峰值運算億次的計算機,甚至比不得幾十年后的家用電腦,很多模擬不是非常精準。
只能篩選出配方進行實驗,然后利用實驗數據改進銀河一號模型。
“鈦合金加入稀土元素?”
“有什么用?”
“天老爺!這么多數據得進行多少實驗!”
三人看到資料,頓時傻眼了。
他們都是恢復高考后學習材料工程的大學生。
年齡最大的彭宏也不過34歲,是78級華清大學材料專業高才生,根本沒聽說過鈦合金加稀土元素。
另外兩人來自首都大學跟首都工業學院的材料專業。
同樣沒聽過。
稀土元素能提升金屬材料性能跟強度。
鈦合金強度本身就高。
用得著加入稀土元素?
真的有用,世界最先進的美國跟蘇聯能不加稀土元素?
“劉工,鈦合金本身強度就高,加入稀土元素,是不是……”
彭宏不知道劉威銘的來路,對方比自己年輕,居然是工程師了,他們現在離工程師還差點,只是10級的技術員。
在他眼中,劉威銘是工農兵學員出身。
工農兵學員基礎差,進了大學還學初高中的基礎,自然不被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人看得起。
“那邊有結果,加入稀土元素后,TC4的密度降低,從原本4.452g/cm3降低到4.438g/cm3……”
劉威銘一邊實驗一邊開口。
直接讓幾人去看之前的實驗記錄。
彭宏也不客氣。
當他看到滿滿幾頁全部都是實驗結果,甚至實驗的編號樣品也都一一陳列在樣品柜。
“難道稀土元素真的能提升TC4鈦合金的性能?”
彭宏感看到實驗數據后,整個人都愣住了。
以前根本沒往這方面想過。
提升材料性能,一方面研究材料配方中各化學成分的比例,另外就是在生產工藝上入手。
加入新元素后有太多不確定性,難度甚至不比研究一款新的材料低。
“加入稀土元素后,材料配方居然穩定了下來?雖然密度有變化,但是強度等都沒有太大波動啊……”
另外一人看到實驗數據后,驚呼了起來。
剛來619,他們就被這個以前不曾聽過的單位給震驚了。
“稀土元素的重要性,不只是提升材料性能……實驗室里只有少量用于研究的稀土元素,等幾天鑭(La)、鈰(Ce)、釔(Y)等稀土材料到了,咱們才會正式展開。根據銀河一號的模擬,加入了這些元素,TC4的密度能降低到4.3g/cm3,工作溫度提高到1140℃,強度提升280MPa……”
什么?
即使來自最頂尖大學的幾人,此刻也都被劉威銘口里隨意說出的數據給驚得目瞪口呆。
提升這么多?
只是TC4加入了稀土元素就提升這么多,如果在高溫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豈不是困擾國家幾十年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巨大難題瞬間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