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現(xiàn)江蘇沛縣地方,有位劉姓老者名叫執(zhí)嘉;妻王氏,名叫含始。執(zhí)嘉生性長厚,時人稱之為太公。王氏與太公年齡相等,時人亦呼之為劉媼。劉媼嘗生二子,長名伯,次名仲,伯仲生時,無甚奇異;到了第三次懷孕,卻與前二胎不同。相傳劉媼有事外出,路過大澤,自覺腳力過勞,暫就堤上小坐,閉目養(yǎng)神,似寐非寐。驀然見一個金甲神人,從天而下,立在身旁,一時驚暈過去,也不知神人作何舉動。太公在家,記念妻室,見他久出未歸,免不得自去尋找。剛要出門,天上忽然昏黑,電光閃閃,雷聲隆隆,太公越覺著急,忙攜帶雨具,三腳兩步,趨至大澤。遙見堤上睡著一人,好似自己的妻房。但半空中有云霧罩住,回環(huán)浮動,隱約露出鱗甲,象有蛟龍往來。當(dāng)下疑懼交乘,又復(fù)停住腳步,不敢近前。俄而云收霧散,天日復(fù)明,方敢前往審視,果然是妻室劉媼,欠伸欲起,狀態(tài)朦朧。太公問她曾否受驚,劉媼答道:“我在此休息,忽見神人下降,遂至驚暈,此后未知何狀。今始醒來,才知乃是一夢?!碧珡?fù)述雷電蛟龍等狀,劉媼全然不知,好一歇神氣復(fù)原,乃與太公俱歸。
不意從此得孕,過了十月,竟生一男。長頸高鼻,左股有七十二黑痣。太公知為英物,取名為邦,因他排行最小,就以季為字。太公家世業(yè)農(nóng),承前啟后,無非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事。伯仲二子,亦就農(nóng)業(yè),隨父營生。獨劉邦年漸長大,不喜耕稼,專好浪游。太公屢戒勿止,只好聽他自由。惟伯仲娶妻以后,伯妻素性慳吝,見邦身長七尺,正是一個壯丁,奈何好吃懶做,坐耗家產(chǎn),心中既生厭恨,口中不免怨言。太公稍有所聞,索性分析產(chǎn)業(yè),使伯仲挈眷異居。劉邦尚未娶妻,仍然隨著父母。
光陰易過,倏忽間已是弱冠年華,他卻不改舊性,仍是終日游蕩,不務(wù)生產(chǎn)。又往往取得家財,結(jié)交朋友,征逐酒食。太公本以為劉邦秉資奇異,另眼相看。見他年長無成,乃斥為無賴,衣食都不再周給。劉邦恐太公叱逐,不敢回家,便至兩兄家內(nèi)棲身。兩兄究系同胞,卻也呼令同食,不好漠視。那知劉伯忽然得疾,竟致逝世,伯妻厭恨小叔,自然不愿續(xù)供了。劉邦胸?zé)o城府,直遂徑行,不管她憎嫌與否,仍常去長嫂家索食。長嫂借口孤寡,男女授受不親,叫他一個人別來,免得別人閑話。其實怕人說閑話是假,不喜他吃白食是真!劉邦以為嫂子真的怕人閑話,于是帶朋友同來。劉伯妻哭笑不得。
一日,劉邦又偕同賓客數(shù)人,到長嫂家,時正晌午。長嫂看見劉邦,已是討厭得很,再添了許多朋友,越覺不肯供給。雙眉一皺,計上心來,急忙趨入廚房,用瓢刮釜,佯示羹湯已盡,無從取供。劉邦招友就食,乘興而來,忽聞廚中有刮釜聲,自悔來得過遲。友人倒也知趣,作別自去。劉邦送友去后,回到長嫂廚內(nèi),只見釜上蒸氣正濃,羹湯約有半鍋,才知長嫂故意使詐,不想留人吃飯。于是一聲長嘆,掉頭而出。
后來,劉邦做了沛縣泗水的亭長(亭長是管十里以內(nèi)的小官),時間長了,和沛縣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dāng)?shù)匾残∮忻麣?。劉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fēng)八面,羨慕得他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yīng)該像這樣??!”
后來又一次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驪山,很多徒役在半路上逃走了。劉邦估計到了驪山可能一個都不剩,到時自己難免被處死,所以走到芒碭山時,就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逃跑了!”徒役中有十多個壯士愿意跟他一塊逃跑。
劉邦乘著酒意,夜里抄小路通過沼澤地,一個走在前邊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吧?!?/p>
劉邦已醉,說:“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趕到前面,拔劍去斬大蛇。大蛇被斬成兩截,道路打開了,繼續(xù)往前走了幾里,醉得更厲害了,于是就躺倒在地上。
后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有人問她為什么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兒,我在哭他。”有人問:“你的孩子為什么被殺呢?”老婦說:“我兒是白帝之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之子殺了,故哭。”眾人以為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
后面的人趕上了劉邦,劉邦醒了。那些人把剛才的事告訴了劉邦,劉邦心中暗暗高興,更加自負。那些追隨他的人也漸漸地畏懼他了。
公元前209年,秦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陳勝、吳廣率領(lǐng)起義軍攻占了陳州以后,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quán),和秦朝公開對立。
劉邦當(dāng)時已擁數(shù)百之眾,也想效仿陳勝、吳廣,于是將一封信射進沛縣城中,鼓動城中百姓殺掉縣令,大家一起反對秦朝保衛(wèi)家鄉(xiāng)。
百姓對平時就不太體恤他們的縣令很不滿,殺了縣令后打開城門迎接劉邦。蕭何、曹參都是沛縣文吏,擔(dān)心舉事不成被秦朝誅滅九族,就竭力推舉劉邦為沛公,領(lǐng)導(dǎo)大家起事。劉邦順從民意,設(shè)祭壇,立赤旗,自稱赤帝子,很快義軍擴充到三千人。
劉邦起事后,立即開始攻略周邊郡縣。此時,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還有一支強大的力量,那就是原來楚國貴族的后代項梁和項羽。他們在吳中起兵,兵力很快達到萬人。
后來,劉邦與項梁合兵一處,劉邦成為項梁手下一員大將。項梁采納范增的建議,立戰(zhàn)國時楚懷王的孫子羋心為楚王,仍號楚懷王,都盱眙。楚懷王以陳嬰為上柱國,項梁號武信君。
后來秦將章邯大破項梁于定陶 (今山東定陶),項梁本人亦戰(zhàn)死。劉項二人大驚,兩人商量后決定分兵,項羽軍駐彭城西、而沛公軍駐碭郡。
項梁之死,使諸侯震怖。而秦軍更是挾戰(zhàn)勝余威追亡逐北。章邯經(jīng)過一連番勝利,認為楚國已不足慮,于是北上進攻趙國。
趙王與張耳困于巨鹿,遣使向楚國求救。楚懷王經(jīng)過商議后答應(yīng)救趙。但為了分散秦軍力量,決定派一支部隊西向直接攻秦。北路楚軍以宋義為主將,西路軍以劉邦為主將。約定誰先入關(guān)中,誰就是關(guān)中王。
后來劉邦先攻入咸陽城,以“關(guān)中王”自居。看著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有些留戀起來,準備就此住下,享受享受。樊噲勸他注意天下還沒有平定,別忘了秦的前車之鑒。劉邦根本聽不進去。直到張良親自來勸,他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于是,劉邦率軍退到灞上。
劉邦到達灞上之后,便召集當(dāng)?shù)氐拿?,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卻說項羽在打敗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領(lǐng)兵直奔關(guān)中而來。范增勸他趁機除掉劉邦這個對手!這是一個好主意!如果項羽聽從范增的建議,也就沒有后來的楚漢戰(zhàn)爭了!可項羽這個草包,鴻門宴上竟然讓劉邦跑了!
在鴻門宴上,劉邦能夠全身而退,除了張良、項伯、樊噲的力保之外,關(guān)鍵是他的冷靜與沉著。
鴻門宴之后,項羽領(lǐng)兵進入咸陽,燒阿房宮、殺秦王子嬰,又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lǐng)地是巴、蜀和漢**四十一縣,國都為南鄭(今陜西南鄭)。項羽并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意)為雍王、塞王、翟王,領(lǐng)關(guān)中地,以扼制劉邦。同時削減劉邦軍隊至三萬人。項羽自稱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tǒng)帥權(quán)。楚懷王熊心被尊為義帝。后來項羽把義帝遷到郴縣給殺了。
項羽分封,表面上看去是論功行賞,實際上卻是對原諸侯勢力進行重新組合,對服從自己的予以分封行賞,并沒有照顧原諸侯在本國的實力與影響。因此從一開始就埋下亂源。而且他又拒絕了謀士自王關(guān)中的建議,堅決衣錦還鄉(xiāng)。
漢元年二月,劉邦接受封號,于四月領(lǐng)兵入漢中、并燒毀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以示再也無意東出,以麻痹項羽。同年五、六月份,齊國貴族后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項羽以為劉邦取得關(guān)中后已心滿意足,再也不會東進了,于是放心地去攻打田榮,對西邊沒有加強防范,最終陷入齊地的泥潭無法抽身。11月,劉邦乘機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今陜西省寶雞市東】。
與項羽爭奪天下必須師出有名,這時有新城三老董公等擋在劉邦馬前訴說義帝的死亡經(jīng)過。劉邦聞后,大哭一場,遂為義帝發(fā)喪,舉哀三日,然后向各諸侯王發(fā)布項羽大逆無道的罪狀,并以此為借口號召各諸侯王率兵與自己一起討伐項羽為義帝報仇,從而正式拉開了四年楚漢戰(zhàn)爭的序幕。
公元前205年5月,劉邦乘項羽深陷于齊國無力抽身的機會,率領(lǐng)諸侯聯(lián)軍56萬一舉攻占彭城。短暫的勝利使劉邦失去理智,天天與諸侯們喝酒慶祝。項羽聞之,急率3萬輕騎兵回襲彭城。聯(lián)軍無備,一時被殺十萬,溺水淹死十萬,劉邦僅率數(shù)十騎逃脫,以漢為首的反楚聯(lián)盟瓦解。
同年6月,劉邦率部退到滎陽,一路收集敗兵,并派韓信于蕭索之間擊敗了楚追兵,得以喘息,穩(wěn)住了陣腳。后重整軍隊,依托關(guān)中基地和有利地勢與項羽長期抗爭。7月,一直負隅頑抗的章邯終于兵敗自殺,劉邦完全解除了后顧之憂;且在逃往滎陽前便派人說服英布反楚,聯(lián)絡(luò)彭越擾楚后方,派韓信開辟北方戰(zhàn)場。公元前205年冬,項羽發(fā)動反攻,圍困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劉邦用陳平反間計,使項羽懷疑范增,不用其謀,迫使范增怒而歸鄉(xiāng)。劉邦又派紀信裝扮成自己去楚軍詐降,乘機逃出滎陽。
為了減輕楚軍對滎陽的壓力,劉邦率軍經(jīng)武關(guān)、宛(今南陽)、葉(今葉縣南),引誘項籍南下。韓信也率軍到達黃河北岸,聲援滎陽。彭越進攻下邳 (今江蘇邳州南)。項籍被迫率軍回救。
項籍在擊敗彭越后,尋漢軍主力決戰(zhàn)不成,屯兵廣武(今滎陽北)與劉邦形成對峙。不久,韓信在濰水之戰(zhàn)中殲滅齊楚聯(lián)軍,完成對楚側(cè)翼的戰(zhàn)略迂回,又派灌嬰率軍一部直奔彭城。項籍腹背受敵,兵疲糧盡,遂與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公元前203年10月,項籍引兵東歸。
楚、漢訂盟后,劉邦本想退兵,在張良、陳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擊楚軍。公元前202年1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70萬人與10萬久戰(zhàn)疲勞的楚軍于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展開決戰(zhàn)。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后。
韓信揮軍進攻,采用誘敵深入戰(zhàn)術(shù),前軍先詐敗,信引兵后退,命左、右翼軍包抄攻擊楚軍后部步軍。楚軍久戰(zhàn)疲勞后軍迎戰(zhàn)不利,漢軍將楚后軍與項羽前軍騎士分割兩半,韓信再指揮全軍反擊,楚軍大敗,陣亡四萬余,被俘兩萬,被打散兩萬,僅剩不到兩萬傷兵隨項羽退回陣中。
后楚軍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
楚軍士卒思鄉(xiāng)厭戰(zhàn),軍心瓦解,項羽只有率800人突圍至烏江(今安徽省和縣境),這時項羽身邊只剩下28騎了,一亭長愿帶項羽逃至江東重振霸業(yè),遭項羽拒絕。項羽帶著28騎大戰(zhàn)漢軍,最后全軍覆沒,項羽不愿被俘受辱,于是在烏江自剄而死。
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兌現(xiàn)了先前的諾言,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受封的韓信和彭越聯(lián)合原來的燕王臧荼、趙王張敖以及長沙王吳芮共同上書劉邦,請他即位稱帝。劉邦開始假意推辭,韓信他們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領(lǐng)眾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您稱帝是眾望所歸?!眲铐標浦鄣卣f:“既然大家都這樣看,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吧?!?/p>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今山東曹縣北)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帝。劉邦即皇帝位后,王后呂雉改稱皇后,太子劉盈稱皇太子。劉邦根據(jù)婁敬建議,定都咸陽以東的長安(今陜西西安),取長治久安之意。開基肇始,史稱西漢。
公元前201年,劉邦住在櫟陽,五日一朝見太公,以盡人子之禮。這時,太公的家令對太公說,天無二日,地?zé)o二王。太公雖然是父親,終究是臣下,皇帝雖然是兒子,然而是萬民之主,怎么能讓人主來朝拜臣下呢?如此下去,皇帝的威嚴如何得到應(yīng)有的尊重?后來,劉邦再去朝見太公時,太公居然執(zhí)人臣之禮,到門口迎接,退著走。劉邦大驚,趕忙下車扶住太公。太公對劉邦說,皇帝是萬民之主,決不能因為我一人而改變天下秩序。
五月,劉邦下詔說:人之至親,莫過于父子,所以,父親有了天下則傳給兒子,兒子擁有天下則尊歸于父親。以前天下大亂,萬民遭殃,朕被堅執(zhí)銳,冒著危難平定暴亂,封立諸侯,息兵安民,一切都是因為太公教導(dǎo)有方。現(xiàn)在諸王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沒有尊號。朕現(xiàn)在上太公尊號為太上皇,依然五日一朝。
劉邦稱帝時已過半百,步入晚年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特別是那些異姓王們。不過劉邦雖然猜忌,想到楚漢相爭時他們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并沒有打算殺死他們。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彭越被貶為庶民,是呂后非要把他們誅殺滅族!劉邦在歷史上的名聲并不好,大多數(shù)人都說他無賴,但很少有人說他狠毒,與動不動就屠城的項羽相比,劉邦很少殺人。
公元前195年,劉邦崩于長樂宮,享年六十二歲。后世多認為劉邦誅殺功臣薄情寡義,其實一切都是呂后的主意,與后世朱元璋相比,劉邦顯然仁厚得多!朱元璋想殺就殺株連無辜,劉邦能忍則忍能讓則讓。朱元璋死后讓嬪妃陪葬,劉邦臨死對呂后、戚夫人都很不舍。兩人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