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頓飯賓主盡歡。
就是略顯浪費。
菜剩下不少。
這還是年輕的馮浩發(fā)揮特長吃了很多的結(jié)果。
不然能剩下更多。
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可以算是胃口最好的時候,到蘇國龍這個年紀,就有點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時候想吃也吃不了多少。
古代那種小二給我上五斤牛肉,都是壯士俠客好漢。
書生就不這么喊,書生鍛煉少,吃不了那么多。
書生體弱鍛煉少,肉吃多了不消化,痔瘡容易發(fā)作。
趙女士請來的主廚是個很牛逼的大廚。
主廚帶了自己的廚具,一整輛車來的,還帶了四個幫廚。
說起來挺專業(yè)了,因為很多食材,其實馮浩都沒有見過。
人家還挺有儀式感的,在家吃,都有打印好的菜單,介紹每道菜品。
等到吃完飯,主廚還上來詢問了一下吃后感。
這個大廚看著級別非常高。
無他,這個大廚人胖胖的,但是他的廚師帽高聳無比,像是黑白無常里的帽子一樣高。
之前在后廚干活的時候,烏師傅跟自己閑聊說過,后廚里經(jīng)驗越豐富級別越高的的廚師帽子的高度就越高。
后廚里廚師長帽,普通廚師帽,廚工帽子都不一樣。
而且不僅僅高度有區(qū)別,帽子的褶皺多少也是有講究的。
廚師長帽一般高度差不多是29.5Cm,總廚和大廚就戴這種。
帽子高高一定是大廚,普通廚師是戴不了的。
馮浩剛剛看菜單的時候掃了一眼大廚介紹,說是國家特一級的大廚仰XX的嫡傳,國家特一級大廚有名錄的一共就十二位。
馮浩也是抱著期待虔誠的狀態(tài)吃了。
反正自己做過餐飲就感覺,還是有點一般了,可能名頭太大,反而期待高了。
而且吃家常菜和外面做的菜的感覺也是有區(qū)別的。
家常菜是可以天天吃,也不會太膩,但是出去外面吃的那種飯,吃幾天就非常膩了。
這個大廚也輕易不好請,也是趙女士用了鈔能力,剛好他到這個城市,才請上門的。
馮浩感覺除了廚藝沒有想象中的驚艷,其實各種服務挺好,服務員,擺盤,上菜,介紹細節(jié),都非常漂亮了,很高級,你要是請客,請這樣一個團隊到家里,確實挺方便的。
因為主家吃完了,大廚才過來。
不過一般國人的教育,當面問,我做的好不好吃,除非實在心情很差,情緒不穩(wěn)定,正常國人還是講究含蓄,不會當面指責,都會夸獎。
當然這個大廚如果復購率不高,他才能心里有數(shù),不好吃。
匿名評價的那種也不好使,就像是老師期末發(fā)一個匿名評價的鏈接讓家長評價各科老師,家長還是盡量給每個老師好評,一個班才幾個學生啊,匿名個鬼,一目了然,除非真的忍不下,大多數(shù)時間我們還是忍忍忍。
我們都愿意給所有人一個余地,不愿意當面教育對方,讓市場來教育。
主廚老董很自信,他過來與其說是問吃后感,不如說是來接受一頓夸獎的,有點像是老師提問,這個菜好吃在哪里,學生絞盡腦汁想形容詞。
不過今天剩菜有點多,只是主家提供了那么多食材,他做的就多了,他有經(jīng)驗,很多有錢人喊他抬高他的地位,就是為了一個排場,浪費也算是排場的一種。
只是沒有想到那條魚都剩了很多,其他菜反而消耗的快。
那魚可是真貴,老董是識貨的,這是真正的有錢人,沒有咋咋呼呼,但是食材都相當?shù)陌嘿F,有些他也輕易見不上。
老董面容和煦,心里吐槽有錢人也吃不了細糠,不會吃。
有點像是拍電影的罵這屆觀眾不行,欣賞水平不高,看不懂好電影。
寫小說的罵這屆讀者不行,欣賞水平不高,看不懂好小說。
做飯的罵這屆食客不行,欣賞水平不高,吃不了細糠。
主廚老董準備走完這個形式主義,就可以收工走人。
馮浩一開始有點緊張,但是慢慢就還好,吃飯也就認真吃。
認真品嘗,不然浪費了阿姨一番心意。
不過他吃下來意外感覺一道小菜特別好吃,拍黃瓜。
味道很特別,酸甜口又有點微辣,滋味很豐富。
大廚過來,馮浩就大大方方的夸了他的拍黃瓜。
老董聽到有人夸他的拍黃瓜,還有點驚訝,這是個會吃的。
一般主家哪怕覺得這道菜好吃,也不會單獨夸。
其實是他的一個小秘方,他是把拍黃瓜當做海鮮生腌來做的,假裝黃瓜是一個活海鮮。
這樣處理的滋味很特別。
也是一個小心機,說清楚很簡單,處理手法大差不差,有些微區(qū)別。
老董仔細看夸他的年輕人,本來他都沒有怎么注意打量其他人,主要是對著趙女士說的,其他人也不認識。
就像是上臺演講,把底下人都當做羊一樣,不敢看仔細。
結(jié)果仔細一看,這人面熟,再仔細一看,是您!
沒錯,美食界最近異軍突起,一家私房菜館,預定要排幾個月。
都說顧客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
因為他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沒有被限制人身自由,他都可以成為顧客。
馮浩的私房菜館進了很多同行試菜。
當然對方也是正常訂包廂,正常吃飯付錢的。
廚藝世界里也是有鄙視鏈,首先是餐館選址,獨棟酒樓比頂級商圈店牛逼,頂級商圈店比高端商場店牛逼,次一等的是普通商場店比街道店牛逼,街道店再次的就是流動攤位,選址越高端,越容易獲得行業(yè)認同。
路邊攤你吹成什么人間美味,他們都不認可。
菜品上,現(xiàn)在常以“分子料理”“中西結(jié)合”等創(chuàng)新手法自居高端,不過傳統(tǒng)廚師不認可這種,覺得還是老的好,需要技藝沉淀。
董大廚來到這個城市,也不是恰好,他本來是在首都的,大城市更需要他這種大廚,接單機會多,小城市養(yǎng)不起他。
他是聽首都的顧客說這個城市有一家私房菜,神乎其神,吹的超牛,說上面的大佬都很喜歡吃,還從這個店專門訂食物專門空運。
所以老董來了,順便也就接了幾單業(yè)務。
有點像是大醫(yī)院牛逼的飛刀一樣,到某個小醫(yī)院,集中做手術。
他已經(jīng)去私房菜館吃過了,朋友預定的,帶上了他。
吃完,老董就很沉默,很乖,準備干完這幾單就回首都。
文人相輕,因為文章不好絕對的評判,但是美食,還是很容易做出公正標準的判斷的,好吃就是好吃,很好吃就是很好吃,非常好吃就是非常好吃。
老董吃完私房菜館,就服氣了。
對方做的清蒸魚比自己高好幾個段位。
鮮美的卷舌頭。
而對方做的藥膳喝完感覺很舒服,一點都不膩歪。
連一小碟辣椒醬都有一種說不清楚的風味,他吃過,但是做不出來那個口感,又辣又爽。
一些小糕點更是讓人念念不忘。
做廚子久了,反而有點職業(yè)倦怠,有時候都不想吃東西。
但是那晚他和朋友吃的干干凈凈,一點沒剩。
結(jié)果朋友說,這是他第二次來,那個清蒸魚其實第一次老板本尊做的更好吃,現(xiàn)在是廚師做的,不過已經(jīng)很滿足了,可以了。
但是要是吃過小老板親手做的,保管你念念不忘,至少要惦記三天,就像挺好聽的歌一般,繞梁三日,繞胃三天。
老董回去還研究了一下這家私房菜館的小老板,非常年輕。
已經(jīng)有了國家一級職稱,高級技師等級,而且是以茶入道,靠茶道評級的。
沒有想到他廚藝居然也是巔峰。
老董的朋友以前也是廚子,后來改行做生意了。
對方就是長了一張饕餮口。
沒有想到在這里看到了真正的廚神本尊。
老董連忙把自己做黃瓜的秘方給分享了,然后厚臉皮的問:“馮老師,我這個清蒸魚是哪里做的不好,可以怎么改進嗎?”
馮浩沒有想到廚師認識自己?
不過對方都大方的告訴自己他做拍黃瓜的秘方,他也沒有藏著掖著。
實際做菜這個現(xiàn)在都相對透明,還是看個人手法。
廚藝比拼你不可能偷偷往鍋里塞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東西。
精神導師bUff上線。
馮浩跟廚師說了你處理魚,為了鮮沒有給魚尸排酸,這個時間不夠長,蒸的火過大,斷火微悶的時間沒有把握好,不過你調(diào)的汁還不錯。
老董虛心聽取意見,其實正常的魚他也不會犯這么多錯,主要這個魚又貴又嫩,稀少,他經(jīng)手的也少,要是給他一條普通的魚,說不定他處理的更熟練更好吃……
趙女士見主廚來討賞,結(jié)果居然被小馮給教育了,虛心的聽講,很乖巧的樣子。
蘇國龍:……這廚子會不會是媳婦請來的托?
沒必要沒必要,我已經(jīng)投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