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處下午去姑姑家。
到了姑姑家的大四合院。
小時候來過,但是那時候記憶中,就覺得像是大平房,市中心的大平房,感覺還沒有自家高樓住著舒服。
自家房子不大,但是暖和。
那時候覺得四合院像是鄉下的院子一樣,玩的地方多,吃完飯可以到處跑。
長大后好像就沒來過了。
再來,還有一些小時候的記憶。
院子里有個大水缸,里面有魚有花,當時總趴在水缸邊看魚,被表弟爺爺叫下來。
再來才發現這水缸原來不高啊,記憶中是要雙手扒缸巖,肚子挺一挺才爬上來的,原來自己那時候那么矮。
表弟的爺爺,記憶中老爺子很老了。
結果再見,老爺子還是那樣老,好像沒有更老。
姑姑每年過年或者暑假有見,變化不顯,但是和記憶中的時候,老很多了,有白頭發了。
姑姑知道他來,很高興,早早收拾準備了好多好吃的。
外頭風大,老爺子沒有出去遛彎,只能在自家遛彎。
其實對老爺子來說,幾億賣房都沒有意義,他又活不了幾年,他要那些錢干啥,四合院住的很舒服,人老了就喜歡接地氣的生活,高樓什么的住不習慣,腳不踩地,不踏實。
他的理論跟廖教授的有點類似,地盤要大,年紀大出門遛彎,有個好歹,摔了,年輕人還不敢扶,擔心我訛他,在自家遛彎,地面平平的,風也小,舒坦。
老爺子也挺喜歡楊處的。
主要一對比,自家孫子實在太不成器。
老爺子自己退休金很高,兒子雖然不是很成器,好歹也是穩穩當當。
到孫子這里,一代不如一代了,老爺子是有點發愁的,去私企上班,都是他爸找關系打招呼給安排進去的,現在你年輕力壯,人家要你,等你三十多四十多,身邊一堆事,要照顧老小,精力也不比年輕,要的錢還不少,老板不開你開誰。
反正老爺子的觀念,給誰打工不如給國家打工穩妥。
兒媳這個侄兒就很穩妥,看著就是很靠譜很懂事。
小時候就很好玩的小子,說話老成,愿意陪他這個老頭嘮嗑。
多年不見,老爺子和他聊了一下午,發現小伙子一些觀點比自己那老大不小的兒子還成熟懂事一些。
人比人氣死人。
難怪自家一代不如一代。
兒媳娘家卻有興盛的趨勢。
雖然是在三四線的城市,這孩子的談吐就看出家教很好,父母很好……
家里有做飯阿姨,姑姑還幫忙上手了。
很豐盛的一頓,海陸空都有。
也有清蒸魚。
居然感覺還沒有浩子做的好吃??
楊處有點不理解,姑姑家的阿姨,廚藝肯定不會差。
老爺子退休金高,雖然沒有警衛員之類那么夸張,但是某些待遇是有的,找個做飯好吃的阿姨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浩子做的清蒸魚好吃到,他現在吃的清蒸魚不說寡淡無味,至少有點腥氣,肉不夠嫩也不夠老,總之其他菜沒有對比,沒啥感覺,但是那魚真的對比很鮮明,難道是石院長買的龍躉石斑魚特別好吃?
不至于啊,晚上的清蒸魚也是石斑魚的一種,肯定也不便宜。
不過楊處不是喜怒形于色的人,他外表收斂的特別好,小小年紀已經很懂得隱藏自己的情緒。
不是特別熟的人,很難懂他。
他覺得不好吃,但是也吃了兩口。
并不會當場就表示出來。
畢竟你到親戚家做客,人家辛辛苦苦給你準備,你還挑剔上了。
只是他心里想著浩子據說還通過盧教授認識了一個很牛逼的大佬,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級別在那呢。
他本來覺得浩子運氣好,或者浩子剛好得盧教授賞識,現在覺得肯定有其他因素。
至少清蒸魚這個菜就很牛逼。
他一個已經算是見多識廣,不太土包子的人,都沒有吃過那么好吃的清蒸魚,中午吃的時候,只覺得是舍友一起吃的香,反正跟舍友一塊吃飯就比較香,或者是走**,路走多了,比較辛苦也會吃的香。
晚上的清蒸魚一對比就發現,有明顯的區別的。
浩子家是做餐飲的,說不定這一點是得他爸真傳?真有可能,能做一手好菜也是巨大的優點啊,大佬什么都不缺,但是對美食肯定難以拒絕,吃好吃的不犯法啊。
這年頭有高幸福感,而不犯法的事情,越來越少了。
還有昨天跟表弟朋友京爺程亮吃飯,兩人一塊去拿吃的的時候,程亮還拐著彎跟楊處打探馮浩的背景,楊處一句話四個心眼,能讓他打聽到才怪。
其實程亮找馮浩自己問,或者找肖哥問,都是一問一個準的,保管認認真真的給他答復。
但是他想的多,找楊處問,楊處能答嗎?他可是黨員,保密一流,誰都別想從他嘴里套消息。
大喬更是滑不溜丟,看著胖胖的沒心眼,實際上賊聰明,轉移話題一流。
一頓飯吃的賓主盡歡。
就是苦了小表弟,像是請了別人家的孩子來家里吃飯,處處拿來對比。
一頓飯吃的心痛痛的,胃堵堵的。
好在表哥還算仗義,處處夸自己。
席間他說,他在廣告公司上班,其實也是過渡,他想做自媒體。
之前爸媽還有老爺子聽到他的想法,都沒有同意,讓他先去廣告公司上班,學習一下再說。
結果表哥說這個想法很好,很認真的鼓勵他,說這個站在風口的行業,讓他找準自己的特長。
表弟一下子眼睛就亮了,看向爸媽老爺子,你們看,你們說表哥有見識,他都說自媒體可以。
楊處覺得表弟這個性格還是比較好的,沒有變成二世祖,也不記仇,但是稍微有點天真叛逆。
見姑姑他們都感興趣的樣子,也就談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舍友做的自媒體成績很不錯,他們一個多月做了一百多萬的粉絲,目前沒有拍廣告什么的,但是拿到了學校的宣傳經費,每個月有兩萬塊,還有橫屏短視頻的獎勵,也有不少,作為在校學生,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老爺子點頭,學校都給宣傳經費,學校領導認可,那肯定是不錯的了。
姑丈性子慢吞吞的,雖然也是領導,一點架子都沒有,偏文青,還給侄兒倒酒。
其實姑丈要是不文青,就不會讓孩子出國留學了。
到姑丈這里已經是一手好牌打的普普通通,勉強過去,姑丈喜好書法畫畫,喜好打太極拳,喜好寫詩歌散文,最后混一個社保局副局長,已經算是長輩逆天了,否則就這性格,很難。
“你舍友那個確實厲害,我問我同事了,他們說這個號漲勢太牛逼了,奔著千萬粉絲大號走的,只要中間不崩,堅持下去,遲早的事。”表弟一臉羨慕的道。
“你看我們在校學生都能做,所以你真想做的話,也不用著急辭職,可以一邊上班一邊做,你想想你有什么優勢,是別人沒有你,你有的?”
楊處這話,老爺子,姑姑姑丈都贊成,做事就做事,啥事沒做先辭職,不像是做事的樣兒。
表弟皺眉道:“我其實偷偷拍過一兩個視頻,我覺得自己留學歸來,留學生也算是比較特別的,結果沒用,沒人看,可能現在留子太多了。”
姑丈又給侄兒倒了一杯,老爺子藏著的有一輪的生肖茅,他自己也想喝,借機招待客人,偷拿了出來,老爺子沒有吭聲,沒罵他。
比較難得,大約是侄子是自家人,不算外人,拿出來也不張揚。
這酒確實好喝,都粘稠了,味道香的無比。
又在姑姑家,楊處也難免比平時話多了一些。
“你有很多優勢啊,比如你住在二環里,四合院,你可以先試著拍拍四合院的生活……”
他還沒有說完,表弟就急不可耐的打斷了。
“不行啊,哥,央視都有拍過很多四合院的紀錄片,收視率都不行,沒啥人看。”
楊處笑了一下,表弟真是年輕人,性子不穩。
“你要是拍成央視紀錄片那種風格沒人看很正常,首先你要是拍那種紀錄片,你拍的肯定不如人家專業的好,你是用自己的短處比別人長處,但是央視工作人員家里有四合院嗎?沒有吧,你家有,你隨時可以拍,你要拍你在四合院的起居生活,要接地氣,自媒體的受眾是廣大老百姓,你拍的東西可以高大上,四合院很高大上,大家都好奇,但是你拍出接地氣的四合院生活,就有一種反差。”
“你拍老北京人的四合院生活,年輕人的四合院生活,怎么接地氣怎么真實怎么拍,就像是你平時跟別人聊天說你家有四合院,別人是不是都會很好奇的打問你,四合院生活是怎么樣的,跟聽八卦一樣,你平時怎么說,就怎么拍,滿足普通人的八卦好奇心。”
“你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所以你就先關注怎么把視頻拍好,積累粉絲,有了粉絲基礎,你再考慮怎么變現。”
楊處這一番話,讓表弟稍微冷靜下來,認真思考起來,還越想越對,心情激動,恨不得現在就開始拍。
韓老爺子也點頭贊許,這好歹是一個做事的樣,之前孫子邀請的朋友來,那都是啥啊,動輒說賣掉四合院幾個億幾個億,然后投資啥啥啥的。
你連做什么都沒有想好,就要賣祖產,這不是典型的敗家子嗎。
他們家現在還有點錢的有積蓄的,老爺子擔心的也是孫子未來的生活,他們會老會走,不能一輩子看著孩子。
姑丈酒量有限,端著酒夸楊處:“說的好,小雨你跟你哥多學習。”
姑姑說:“小文你同學也來了,哪天一塊到家里吃頓飯,姑姑給你們做,有啥忌口的不。”
老爺子拍板:“小雨這幾天好好陪你哥,不是給你買了車了嗎?正好去給你哥當幾天司機,帶著他們在京城好好轉轉,反正你上班那邊,少去幾天沒事。”
表弟韓霖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