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條”,從中國的閩南語系地區,傳來南洋,星洲食閣小鋪面的招牌上,都保留了它的原始發音:char kuay teow。
由于艾達出手修好了清潔機器人,極其講究排隊規則的食客們,也愿意為這位熱心的外來者破例,允許插隊,讓管理員先生很快就端走兩盤新鮮出鍋的炒粿條。
“趁熱吃,”管理先生把粿條放在周永泰與艾達面前,“你們剛才說,是從印尼來的對不對?那邊的華人,不像我們新加坡和馬來亞的華人,那么會做炒粿條啦。我們這個灰常正宗啦。”
周永泰已經餓得前心貼后背,無暇多聽介紹,直接夾了一筷子油潤的粿條,塞進嘴里。
喔吼……太滿足了!
豬油渣香,雞蛋末嫩,豆芽菜清鮮,臘腸丁肥瘦參半,蝦仁彈性十足,還有柔滑的血蛤被牙齒咬破后,一股來自海洋的獨特甜腥汁液,瞬間涌出。
所有這些大自然恩賜的美味,都扎實地裹在韌性十足的粿條上,和人類舌頭這一最靈敏、最能帶來快感的器官,淋漓地纏綿,慷慨地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
除了定期自我解決一下,周永泰已經好久沒有體會到這樣生理性的愉悅了。
能夠吃到大火旺油炒出的米皮或者面條,對活人來講,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難怪外公在他拍攝人間煙火的影集里,給炒粿條、福建炒面這些食閣經典美食的配文是:五谷為養,人才能活。
然而,在周永泰和艾達生活的那個世界里,母親周書涵活著的最后幾年,海島上幸存的人類,已經不敢種糧食了。
因為ai統治者的部隊,很容易通過比山雀體型還小巧的無人機,觀測到有人類開墾痕跡的田野,然后順藤摸瓜地進行屠殺。
印尼那樣老天爺追著喂飯吃的沃土地區,那個曾經閉著眼瞎種都能喂飽三億人的大國,在人類敗給ai的未來時代,與地球上其他的糧食生產國度一樣,處處荒蕪。
周永泰靠著科學家母親的先見之明,在末世完全降臨前,擁有了地窖里囤積的幾十噸曬干的稻谷和大豆。
沒有現代化設備技術支持的條件下,大米最多兩年就會完全霉變,稻谷和大豆,則能在吸潮用的干枯海藻的保護下,分別儲存十年和二十年。
機仆艾達,嚴格按照周母去世前給她寫好的代碼,每周一、四兩天取稻谷去皮成米,每周六取大豆泡發碾泥,蒸熟給周永泰吃,其余的四天,則給青春期的小主人攝入魚蝦、野禽和蛇肉。
同一個海島上的其他幸存者里,沒有儲存糧食,或者儲存不夠的人,漸漸因為只能吃海鮮貝類加野菜,變成了骷髏架子,虛弱而死。
期間,曾有一個孤兒少女,出來抓蛇充饑時,因為被科莫多龍追逐,而偶然發現了周永泰和艾達的居所。她提出用自己偷偷種的土豆,交換稻谷,周永泰看她可憐,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但不久,少女在第三次來交易時,被ai部隊的無人機發現,擊斃在草坡上。
周永泰哭得稀里嘩啦,艾達沉默地看了他一會兒后,去拿來兩顆發芽的土豆,平靜道:“上次她送來的土豆,我留了種子。檢索大數據庫后,我覺得可以試試用枯草堆種出新的土豆,減少稻谷和大豆的損耗,還不容易被敵人發現。”
于是,周永泰的主食食譜里,又多了一種:蒸土豆泥。
艾達是最好的機仆,無論在哪個時空,都能給自己續命。周永泰想。
此刻,回憶不耽誤干飯的周永泰,已經風卷殘云般吃完了一大盤炒粿條,恨不得舔盤子。
艾達推過自己的盤子:“我吃夠了,給你。”
她有味覺,也能用人類進食的姿態吃東西,并用體內的特定裝置粉碎分解,短暫積存后,尋找隱秘的時機排泄掉。但那總是損耗伺服電機的壽命的,最好少用這樣的功能。
周永泰享用第二盆炒粿條時,艾達則繼續與管理先生聊天。
她的算力,足以在十幾分鐘的夠用中,令她判斷出眼前這位人類中年男性,喜歡怎樣的溝通方式。
崇拜,表現出對他們施以援手和好為人師的崇拜,就是極好的情緒價值反饋。
在對方舒心得意時,再及時提出第二個小小的請求。
“先生,你可以借我們五元新幣嗎?這樣我們就能搭巴士去找我們的背包了。我記下您的手機號碼,回頭和這頓炒粿條的錢,一起用paynow轉給你。”
二十塊的豪華版炒粿條都請了,五塊十塊的車資還會吝嗇嗎?
管理先生慷慨地掏出錢包,給了艾達十塊新幣。
還是組合版本的:一張五塊、一張兩塊的紙幣,三個一塊的硬幣。
“新加坡巴士不找零錢,一塊的硬幣或許更有用。”管理先生貼心地解釋。
一刻鐘后,周永泰和艾達離開食閣,往馬路對面的巴士站走。
周永泰當然知道,他們不會用這“珍貴”的十塊錢的人類貨幣,去搭巴士。
“艾達,我現在吃飽了,有力氣走去牛車水。”
周永泰記得母親與自己說過,外公開的照相館,在牛車水。是一間兩層樓的店屋,二樓住人,一樓做生意。
未來世界來的孫輩,身體蓄能后,頭腦的第一反應是帶著好奇去尋親。
但艾達給出不同的建議。
她摩挲著手里的硬幣說道:“阿泰,我想用這三個一塊錢,檢驗一下我的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