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青云山,星草園已蔓延至山腰。沈清辭與蘇云曦站在觀星臺遠眺,只見翠綠的草浪在風中起伏,清輝漫過石階,與山間的云霧交織成一片溫柔的光海。
“玄塵長老說,該去更遠的地方看看了。”蘇云曦指尖纏著一縷星輝,望向南方,“聽說南疆的雨林里,有被魔氣污染的古木,當?shù)氐牟孔迨譄o策。”
沈清辭點頭,石劍在腰間輕輕震顫,仿佛也在期待新的旅程。這些年,青云宗的弟子已將星草幼苗播撒至中原各地,而那些更偏遠、更隱秘的角落,仍需要他們親自前往。
臨行前,玄塵長老將一枚刻著青云紋的玉佩交予他們:“此去路途遙遠,這玉佩能感應(yīng)各地修士的靈力,若遇危難,可憑它召集同道。但記住,守護之道,貴在因地制宜——南疆部族有自己的圖騰信仰,不必強求他們用星草,順著他們的道,或許能找到更合適的法子。”
兩人帶著簡單的行囊下山,一路向南。越靠近南疆,氣候越發(fā)濕熱,空氣中彌漫著草木腐爛的氣息,隱約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濁氣。途經(jīng)一座傣族村寨時,村民們正圍著一棵巨大的榕樹跪拜,榕樹的葉片發(fā)黑,樹干上滲出粘稠的汁液,散發(fā)著刺鼻的腥氣。
“這樹是我們的神樹,庇佑了村寨百年。”族長是位皮膚黝黑的老者,指著榕樹嘆息,“三個月前突然變成這樣,村里開始有人染怪病,渾身無力,像是被抽走了精氣。”
沈清辭靠近榕樹,掌心的血玉吊墜微微發(fā)燙——不是魔氣,而是一種更古老的“蝕靈瘴”,專以生靈精氣為食,常生**年古木的樹心。“這不是魔氣,是樹心積了郁氣。”他對族長說,“需引活水沖散瘴氣,再以陽氣調(diào)和。”
但族里的人卻不肯:“神樹的根連著地脈,動不得!”蘇云曦見狀,便取了些星草汁液,與當?shù)氐南忝┗旌希瞥沈?qū)蟲的香囊分發(fā)給村民:“這香囊能暫時護住精氣,我們先不碰神樹,只在周圍挖幾道淺溝,引山泉水繞樹而行,如何?”
她的語氣溫和,眼神里沒有高高在上的“拯救”,只有平等的商議,族長猶豫片刻,終是點了頭。
接下來的幾日,沈清辭與村民們一起挖溝引水,蘇云曦則跟著族里的巫醫(yī)學(xué)習辨識當?shù)氐牟菟帯.斏饺樦鴾\溝繞樹三周,陽光透過枝葉灑在水面上,折射出的光斑竟在樹干上組成了一道簡易的陣紋——那是部族圖騰里的“生生紋”,與星草的靈力隱隱共鳴。
第三日清晨,榕樹的黑葉開始脫落,新的綠芽從枝椏間冒出來,粘稠的汁液也變得清澈。族里染病的人漸漸好轉(zhuǎn),族長捧著一碗自釀的米酒,非要敬他們:“仙長懂我們的神樹,也懂我們的心。”
離開村寨時,巫醫(yī)送給蘇云曦一本草藥圖譜,上面畫著許多中原沒有的植物,“這‘醒神花’能解蝕靈瘴,比星草更適合南疆的水土。”蘇云曦接過圖譜,將一枚銀簪的仿制品送給巫醫(yī)的女兒:“它和你們的生生紋一樣,都能守住暖意。”
一路向南,他們遇到過以蠱術(shù)自保的部族,便學(xué)著用蠱蟲的習性克制濁氣;遇到過信奉山神的村落,便借著祭祀的契機,將星草的種子混在祭品里,讓其自然生長。沈清辭的雷霆劍意學(xué)會了順著山勢流轉(zhuǎn),不再強行劈砍;蘇云曦的星守靈力也融入了南疆的草木氣息,變得更加靈動。
這日,他們在雨林深處發(fā)現(xiàn)了一處廢棄的祭壇,祭壇中央的石碑上刻著與歸墟相似的陣紋,只是更原始、更粗獷。沈清辭觸摸石碑時,血玉吊墜突然亮起,與石碑產(chǎn)生共鳴——原來這里曾是上古時期,南疆部族與歸墟血脈的修士聯(lián)手封印蝕靈瘴的地方。
“看來,守護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蘇云曦望著石碑上模糊的刻痕,上面既有中原的符文,也有南疆的圖騰,“就像這石碑,缺了哪一半都不行。”
夕陽穿透雨林的縫隙,落在兩人身上,將影子拉得很長。沈清辭握緊她的手,石劍與銀簪在暮色中輕輕相觸,發(fā)出細微的聲響,像是在回應(yīng)著千年前那些不同族群、卻有著相同信念的守護者們。
前路還很長,但他們知道,只要懷著“守心”的初心,尊重每一方土地的道,這漫長的旅途,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