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輔此言差矣!“楊漣聞言作色,臉上怒氣勃發(fā),發(fā)盡上指冠,“賊臣崔文升不知醫(yī),于法正宜清補,文升反投相伐之劑。“
方從哲愕然道:“大洪不曾陛見圣體,如何能確定所料無誤?“
楊漣氣勢洶洶地厲聲反駁:“圣上春秋正盛,若非沉溺酒色,怎會身染病恙?既是沉溺酒色,又怎么不是體虧之癥?“
方從哲還要再作爭辯,頓時就惹惱了一旁的左副都御史、東林元老左光斗,他也憤憤地說道:“大洪言之成理,圣上沉溺酒色乃定而無疑之事,不然怎會不拔出后宮奸黨?此事毋庸再議。元輔明知圣上德行有虧,卻砌詞為之掩飾,非直臣所為!“
“這……這風聞之事,豈能為憑!后宮之事,吾等外臣豈能得知……“方從哲本也是能言善辯之人,但現(xiàn)在楊漣、左光斗挑起的話題有關(guān)皇家尊嚴不說,方從哲也沒有拿后宮秘聞、小道消息當論據(jù)的習慣,頓時就張口結(jié)舌落在下風。
“空穴來風,豈非無因?“左光斗一聲大喝打斷了方從哲的辯解,臉上的胡須也根根乍起,“難道元輔認為大洪與吾等,皆是信口開河之人不成?“
“浮丘(左光斗的號)言重了。“方從哲知道今日之事決難善罷干休,只好把口氣緩和下來,“浮丘以為當如何?“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左光斗聲若洪鐘,“我們要立刻討伐他!“
“不錯!“楊漣也慷慨激昂地表示,“我們要面圣,懇請圣上親賢臣、遠小人,窮治賊臣崔文升謀逆之罪,嚴刑追查幕后主使者。“
左光斗等東林黨文臣都異口同聲地給楊漣叫好:“仗節(jié)直言,正是吾輩楷模,我們要面圣,我們要面圣!“
方從哲還想阻攔一番,但至此東林黨已經(jīng)是群情激憤:“謀逆主使者已是昭然若揭,就是鄭貴妃。當年梃擊案不了了之,這次可不能再讓謀逆者脫罪了。“
內(nèi)閣無奈,只好把東林群臣的意見報告給大內(nèi),很快泰昌皇帝就發(fā)下中旨,斥責這乃無稽之談。崔文升是泰昌皇帝親手提拔的御藥房太監(jiān),而且泰昌皇帝已有皇太子在,就是鄭貴妃謀逆,也不可能讓福王登基,那她圖什么呢?
“崔文升怎么可能不是逆黨?“楊漣聽到這個中旨后急得都快發(fā)瘋了,在文淵閣內(nèi)呼天搶地,“鄭貴妃權(quán)傾后宮數(shù)十年,崔文升一個不懂得禮儀廉恥的閹豎,怎么可能不去巴結(jié)她?圣上明明就是酒色無度導致體虧,崔文升反倒給利通藥,定是謀逆無疑!“
從十五日開始,東林黨輪番在外廷痛哭不已,無論早晚皆有人值班號啕,懇求泰昌皇帝立刻接見忠臣、搜拿亂黨。
萬歷四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泰昌早晨醒來后又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哀號聲從殿外傳來,他勉強支起身問道:“他們又一夜不曾停嗎?“
李選侍老老實實地回答道:“是,皇上安寢后,楊漣那廝又來換班了,他們在外面號了一整夜,宮女們?nèi)急惑@醒了好幾次。“
從十五日來泰昌皇帝就被吵得沒有睡過一天好覺。但前幾天李選侍口出不善之言時,還幾次被泰昌皇帝呵斥,說這些臣子雖然有些糊涂,但卻都是大明的直臣。可是今天聽完李選侍的話后,泰昌皇帝卻默默無語。外面忽大忽小的哭聲不絕如縷,泰昌突然感嘆道:“世祖(嘉靖皇帝)為什么要打人,吾今日知之矣。“
嘉靖皇帝的父親是藩王,嘉靖十六歲進北京繼承皇位時,朝臣要求他和親爹、親娘斷絕父子、母子關(guān)系。遭到嘉靖皇帝拒絕后,楊慎等一群大臣就跑到寢宮外面整夜整夜地哭,嘉靖皇帝無明火起,喝令用棍子把這些哭喪的人打出去。這次泰昌皇帝在大臣們哭了七天七夜后,覺得自己快到忍無可忍的地步了:“傳旨,召內(nèi)閣、六部覲見,對了,把那個楊漣也叫進來!“
楊漣現(xiàn)在還只是一個六品的小官,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面對天子。一來到泰昌皇帝的病榻前,楊漣頓時就淚如雨下、撫地大慟。泰昌皇帝盯著他看了很久,緩緩地對楊漣、也對左光斗等其他東林黨人說道:“國家事重,卿等盡心,朕自加意調(diào)理。“
說完后泰昌皇帝就當眾宣布,他會把崔文升逐出宮外,以安中外之心。同時泰昌皇帝還同意收回成命,不再為鄭貴妃請求皇后和皇太后稱號。楊漣、左光斗等人山呼萬歲,和內(nèi)閣一起退出皇帝寢宮。
群臣走后,泰昌皇帝就讓人把崔文升喚來。后者叩頭請死,泰昌皇帝好言撫慰一番:“生死在天不在人,吾不以為卿有過,只是外廷洶洶,也只好委屈汝了。“
泰昌皇帝說完后就下令賜銀,讓崔文升離宮回鄉(xiāng)。崔文升已經(jīng)跟隨了這位過去的太子和當今天子十五年之久,他最后一次叩謝過后,黯然退了出去。等崔文升走后,泰昌皇帝沉思良久,對身邊的李選侍說道:“今年國家有四省大旱,七處河流決口,無數(shù)百姓需要賑濟;遼東戰(zhàn)事尚危,遼東經(jīng)略一日兩報、三日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