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別相信這些不太靠譜的傳聞,我不是什么天才,只不過我比許多人更喜歡半導體,也自然愿意花時間去關注它、研究它。”
“我只是單片機研發團隊中的一員,CPU涉及程序設計,PCB晶圓片刻錄,貼片封裝等制程,我做了其中一小部分。”
“我的導師王辰教授是該研發團隊的總指揮,許多半導體所的廣大師生是軟件開發主力。”
“*43廠的領導和許多老一輩工程師,他們的封測技術和工藝,幾十年的畢生付出。”
“因為我是研發團隊中,年齡最小的一個,所以,老師們前輩們都很謙讓,把各種榮譽頭銜,都加在我的頭上,我受之有愧。”
李雪峰苦笑了笑,自嘲道:
“有人說我跟半導體結緣,和這個稀有金屬疙瘩談上了戀愛,還準備與它結婚。”
“這個說法雖然很離譜,但我倒是愿意接受,因為我決心將我的畢生精力,都奉獻給半導體事業。”
話畢,一片寂靜。
隨即,響起熱烈掌聲和笑聲。
說得太好了,非常感動。
李雪峰也逐漸進入角色,回答問題時言語流暢,神情自如。
“……”
媒介記者招待會,進行了差不多一個小時,雙方提問與回答都較為滿意。
進入尾聲,一些尖銳和爭議的問題,可能會冷不丁地拋出來。
姜云婉提醒李雪峰注意。
可還沒等他反應,問題就來了。
“現在業界對于國產八位機,在很短時間內橫空出世,普遍看法是我國在不久將來,趕超美日等國外先進半導體產業,持樂觀態度,請問李工,你怎么看?”
李雪峰聽罷,臉色變得很難看。
他想了一想,開口批評道:
“恕我直言,我對這個觀點堅決否認,對持這種觀點的人,建議他多學習多實踐,多去國內外走一走,別搞半瓶醋在那里晃。”
“實事求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偉大領袖教導我們的方法論,我們為什么不用?”
直言不諱地開炮,充分說明了這位天才工程師的性格,政治敏感度或政商低下。
打擊面太大,容易得罪人。
記者們聽了之后,臉色都是很不自然。
“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半導體產業鏈很長,包羅萬象,涉及的領域也很深很廣,我雖年輕,但閱讀過的中外文獻資料卻不少。”
“以我的認識,我們離國外先進國家,在半導體方面還得遠,要越趕的距離還很長。”
李雪峰繼續實話實說。
“恕我直言,不要說半導體產業全面趕超,就只說在半導體制程,IC芯片方面,趕超至少還要五十年。”
此話剛出,引得下面一片嘩然。
有人指出這觀點太悲觀,是在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李雪峰聽罷有點生氣,他抬頭厲聲道:
“我在這里不說別的,就只說單片機這個微處理器吧,我們現在的國產機制程技術水平,至少落后日美等先進國家,兩到三代。”
“我們才剛研制出八位CPU,許多接口技術還有待開發與完善,可日美呢,已經出臺三十二位成熟CPU了,正在出臺六十四位機,據說實驗室機型已出樣。”
“你們知道,這中間差幾代嗎?”
李雪峰犀利目光掃視下面一圈,“從八往上數,十六,三十二,六十四…是不是三代。”
“我們從四位追到八位,用了整整十年,我承認從八位到十六位可能用不到這么長,大家喜歡用的一個詞,叫奮起直追。”
“可大家想過沒有,日美等國不是停滯不前,等著我們奮起直追,他們一樣在拼命向前跑。”
“只有當我們的追趕速度大于他們跑的速度,才可以縮短距離,最終追上。”
“請問,這種追趕需要多少年?五十年太長了嗎?”
“在漫長的追趕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到一個嚴峻問題,那就是不可預見的重大事項。”
“例如國際形勢變化,國內意識形態和政策的變動,主研團隊成員出現意外,這些都是影響追趕,也許比五十年更長,甚至于一個世紀都有可能。”
下面又是一片嘩然,議論聲。
“請問李工,你剛才的悲觀論,可不可以理解為‘造,不如買、不如租’的論調呢?”
這是一個陷阱。
所有人的目光轉向他,開發區和基地的新聞官員,包括姜云婉。
李雪峰倒是很淡定,他記得‘造船不如買船、租船’這個觀點,是建國初期某個國家領導人提出的,后來被批判、打倒。
但這個觀點長期看是錯的,短期看卻是正確的。
建國初期,國家整體貧窮落后,生產力低下,這種觀點完全適配。
眼下我國半導體等科技行業的現狀,與建國初期的經濟是何等相似。
“我個人觀點,應該辯證客觀、階段性地看待這個問題,既不能悲觀,也不能樂觀,還是那句話,保持實事求是態度。”
“向國外購買半導體芯片,以及相關的技術設備,或是租賃技術和設備的做法,與國內自主研發制造,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兩者并存。”
“眼下改革開放,企業都是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研成本大、回報周期長,企業可能會選擇仿制或局部創新,我認為完全允許。”
“但是,國家層面則目光不能短視,應該有一整套的自主發展、自主創新計劃,組織國家級攻關團隊,花巨資來解決追趕問題。”
“我們廠,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會放在八位機的接口,外置應用項目,這是由企業經濟效益所決定的。”
“……”
記者陸續發問,李雪峰有問必答,相互往來又進行了一個多小時。
看樣子剎不車了。
在開發區新聞官員的干預下,這次記者招待會,才算結束。
本次記者招待會上的內容,經電視播報、報紙發表之后,迅速展開了行業中外的大討論。
經不斷地轉播、轉載,到了五月底,這個大討論變得愈演愈烈,形成完全不同觀點的兩派。
之后,直接上升到基本國策、意識形態的高度進行討論。
這有點像當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討論的勢頭。
面對輿論壓力,083基地有點吃不消,便禁止李雪峰與新聞媒體的所有聯系。
還有一股風刮起來,對李雪峰個人十分不利。
說他膽大包天,妄議國家方針政策,對某些領導人橫加指責,公開污蔑。
有點不知天高地厚。
更有甚者,說他思想意識有重大問題。
什么叫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