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放下電話,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涌上心頭。她深知,拒絕對方的要求,無疑是徹底激怒了“未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接下來的日子,博物館必將面臨狂風驟雨般的攻擊。
張桂蘭見陳雪面色凝重,急忙詢問電話內容。聽完陳雪的敘述,張桂蘭的眼神變得堅定而冷峻:“他們越是威逼,我們越不能退縮。這些非遺技藝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絕不能落入他們手中。”
兩人迅速召集博物館的核心團隊,商討應對之策。技術主管小王提出:“我們可以加強數字檔案庫的安保系統,采用最新的加密技術,讓他們無從下手。”安保負責人也表態:“我會增加博物館內外的巡邏頻次,安裝更多隱蔽攝像頭,絕不讓可疑人員靠近。”
陳雪點頭表示贊同,同時補充道:“我們不能只做防御,還得主動出擊。既然已經掌握了他們雇用水軍的證據,就聯系媒體,把這件事曝光出去,讓公眾看清他們的真面目。”
然而,事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當他們聯系各大媒體準備發布消息時,卻發現許多媒體對此事態度曖昧,要么推脫沒有時間報道,要么表示需要進一步核實證據。陳雪意識到,“未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肯定已經動用了關系,試圖封鎖消息。
“看來他們的勢力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陳雪有些無奈地說道。但她并沒有放棄,決定另辟蹊徑。她想起了之前在網上支持博物館的那些熱心網友,尤其是初中生阿木和他的同學們。或許可以借助網絡的力量,讓這件事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于是,陳雪在博物館官方賬號上發布了一篇長文,詳細講述了“未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對博物館的一系列惡意攻擊行為,包括匿名郵件、內部滲透、網絡謠言以及剛剛的電話威脅,并附上了他們雇用水軍的部分證據截圖。同時,她呼吁網友們幫忙轉發,讓更多人了解真相。
文章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那些一直支持博物館的網友們紛紛響應,開始在各大社交平臺上轉發。一時間,#守護蘭心手作博物館#的話題迅速登上了熱搜。許多文化界人士、非遺傳承人也站出來聲援博物館,譴責“未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惡劣行徑。
“未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見勢不妙,開始瘋狂刪帖,并指使水軍在網上顛倒黑白,試圖混淆視聽。但這一次,網友們并沒有被他們的手段蒙蔽,反而更加堅定地支持博物館。
就在網絡上的斗爭如火如荼時,博物館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一些手藝人的工作室莫名被闖入,雖然沒有丟失重要物品,但所有的工具和作品都被弄得亂七八糟。陳雪懷疑這又是“未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報復行為,目的是擾亂博物館的正常秩序,讓手藝人產生恐慌。
為了安撫手藝人的情緒,陳雪和張桂蘭親自到每個工作室慰問,并承諾會加強安保措施,保證大家的安全。同時,他們還組織了一次手藝人的聚會,讓大家在交流中增強信心,共同應對困難。
在聚會上,一位非洲木雕藝人感慨地說:“這些手藝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我們不能讓那些貪婪的人得逞。我們要一起守護它。”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一種團結一心的氛圍在博物館內蔓延開來。
然而,陳雪知道,這些只是暫時的應對措施,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必須找到“未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幕后的主使,以及他們如此執著于博物館非遺數字檔案庫的真正原因。
就在這時,博物館的一名保安在巡邏時發現了一個可疑人員。此人鬼鬼祟祟地在博物館外徘徊,試圖翻越圍墻進入館內。保安迅速將其制服,并帶到了陳雪面前。
經過審問,可疑人員承認自己是受“未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指使,來破壞博物館設施的。但當陳雪詢問他們公司的具體計劃和幕后主使時,可疑人員卻表示自己并不清楚,他只是按照上級的命令行事,每次任務都是通過匿名郵件接收指示。
陳雪從可疑人員的手機里找到了那些匿名郵件,郵件內容確實如他所說,只提及任務內容,沒有任何關于發件人的線索。但陳雪并沒有氣餒,她讓技術人員對郵件進行詳細分析,希望能從中找到突破口。
與此同時,陳雪和張桂蘭決定深入調查“未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商業背景和資金流向。他們發現,這家公司雖然表面上從事文化科技業務,但背后似乎與一些跨國能源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讓他們感到十分困惑,一家能源企業為何要對博物館的非遺數字檔案庫如此感興趣?
隨著調查的深入,更多的謎團浮出水面。“未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股東結構復雜,背后似乎隱藏著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們究竟想通過獲取非遺數字檔案庫得到什么?這個利益集團與跨國能源企業又有著怎樣的勾結?而博物館在這場復雜的斗爭中又將何去何從?陳雪和張桂蘭能否揭開這層層迷霧,守護住傳統手工藝的瑰寶?一切都還是未知數,而時間,正一分一秒地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