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擔心他反悔。
在他答應調動工作當天。
汪廠長立即派人到體委調走他的檔案。
將他的名字狠狠地印刻在北影廠工作人員名單上。
這種做法搞得李茂森很尷尬。
他在武術院工作的這段時間里,得到院里不少照顧,每次想早退就早退,想請假就請假,院里照常給他發工資。
現在他成了著名導演,還沒來得及為院里做點什么,北影廠就把他的工作關系直接調過去。
這樣做好像他特別不樂意呆在武術院似的。
為此李茂森特意來到武術院,與副院長兼教練吳斌說明情況。
他答應會抽時間繼續來武術院上課,教授青少年武術隊練習八極拳,把這門拳術傳承下去。
吳院長說他電影拍的好,叫他有機會多拍幾部功夫電影,傳播華夏功夫,弘揚華夏尚武精神。
他也答應下來。
離開武術院,李茂森帶著文件來到北影入職。
在辦理入職時有一件事讓他很無語。
之前汪廠長和楊制片只告訴他導演辦公室主任是謝鐵麗導演,卻沒有告訴他整個導演辦公室有八個副主任。
包括謝飛導演、滕文驥、黃健忠、田狀狀等,只有李紹紅、孫周等五個青年導演是普通成員。
他要想當上導演室主任,需要熬走謝鐵麗導演以及前面八個。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還有什么相當于副科,實際上跟他在武術院差不多,什么官也不是。
李茂森不禁又想起了祖上李太白,仕途果然不是那么好混的。
“哈哈,李導,歡迎歡迎,以后我們就是同事了。”
滕文冀、田狀狀、李紹紅幾位導演拍手鼓掌圍了上來。
“謝謝!改天我請大家喝酒?!?/p>
“別改天了,要不就今天,今天我在廠里,改天就不一定。”
滕文冀笑呵呵地說。
“也行。下午下班大家一起喝酒。”
李茂森笑道。
眾人齊聲叫好。
下午下班,李茂森請客喝酒,導演室里除了謝鐵麗、謝飛等幾位在劇組沒時間,大家都來了。
他們喝酒的地方也不遠,就在北影招待所仿清樓樓下的食堂里,十幾盤素菜葷菜,一箱二鍋頭。
一開始大家都說少喝點,意思一下。
可田狀狀導演喝了兩杯酒之后開始吹噓他酒量大。
當初在南藏地區拍攝《獵場札撒》《盜馬賊》,由于天氣冷,拍電影又很累,他們拍戲時會在片場準備一大塑料桶白酒。
冷了靠白酒取暖,累了靠白酒解乏。
兩年下來,他的酒量突飛猛進,導演圈里沒人喝得過他。
李茂森不信這個邪,他叫大家多跟田導喝幾杯,探探他的酒量。
田導也來者不拒,率先跟他干了兩玻璃杯噴香的二鍋頭,二兩一杯。
一口悶下去,香辣的酒氣從鼻孔眼角沖上來。
滋味太酸爽了。
喝白酒感覺像是在自虐。
滕文冀導演、夏剛導演、黃健忠導演幾個也找到田狀狀劃拳喝酒。
喝了兩圈,田導光榮地醉倒在酒桌上,嘴里還嘟囔著我沒醉。
不過他的酒量也沒吹,最少兩斤。
其他人也喝出了興致,在田導醉倒后又相互廝殺。
李茂森陪著他們喝了兩圈,利用體內的熱流,把桌上的人喝倒一大半。
最后散場時,只剩下李紹紅、胡玫、張姐幾個女同志還能站起來。
“李導,你這喝的也太猛了,導演室十二個導演全讓你給放翻了。”
李紹紅看了看餐廳里東倒西歪的導演們還有桌上地板上幾十個酒瓶,咂舌不已。
“哈哈,大家喝的高興,沒辦法控制?!?/p>
李茂森喝得也有些多了,他請李紹紅和張姐幾人幫忙把人送去休息。
仿清樓里有二十多間招待所,喝醉了可以直接到樓上睡覺。
李茂森幫忙把人安置好了之后,也打車回家,第二天來到導演室,他立即成了大家針對的對象,因為昨天喝酒的人里除了他全都醉了。
相當于他一個新人在酒桌上干翻了一群老人,這太丟面子了。
必須要找回來。
田狀狀導演提出下午回請他。
李茂森也沒有拒絕。
下午大家又在仿清樓里喝了一頓。
第二天謝鐵麗導演回來辦事,剛好謝飛導演也在。
大家又吃喝一頓。
來北影前三天,他什么事也沒干,全喝酒了。
鞏麗笑話他不是去上班的,而是找到一群酒友。
……
“李導,說實話,昨天你是不是裝醉?”
辦公室里,李茂森伏在桌上寫拍攝計劃書時,田狀狀導演端著茶杯過來。
田導今天有點憔悴,衣服還是昨天的沒換,頭發油油的,胡子拉碴,身上有明顯的酒味。
一看就是單身狗。
“沒有,我也喝高了。”
李茂森咧著嘴角說。
“別騙人,霍建啟說你回去的時候穩穩的,走路都沒打晃。你小子酒量不錯,有空我們兩個干喝,不叫他們幾個,有他們幾個在會影響我發揮?!?/p>
“行!”
李茂森笑著點點頭。
“李導!李茂森導演,汪廠長叫你去辦公室一趟?!?/p>
辦公室秘書張姐朝著邊大喊。
“聽到了?!?/p>
李茂森在計劃書上寫完一段,帶上計劃書來到樓上的廠長辦公室。
“酒神來了,快請坐。”
汪廠長說的客氣,可話語里透著幾分調侃。
“廠長,你也知道我們辦公室聚餐的事?沒辦法,我們辦公室氣氛比較好,大家都愛喝酒,我也不能不合群?!?/p>
李茂森大大咧咧地坐下來。
汪廠長輕哼一聲,“現在知道我為什么不想調你過來吧,廠子里人多事也多,你小子入個職就喝了三天酒,你要是把這時間用在寫劇本上,沒準能寫出來一個好劇本?!?/p>
“這是正常社交,我跟大家聊天,聽他們拍戲的經歷,也能增長見識。”
李茂森笑道。
“別說那么多,你的拍攝計劃有沒有做好,做好了就快去劇組拍電影,別在這里浪費時間。”
“好了!”
李茂森把拍攝計劃書遞交給汪廠長。
汪廠長打開翻看了一遍,忽然抬起頭,“你在開玩笑嗎?120萬預算?”
“保守估計?!?/p>
李茂森點點頭。
“不可能。你用了不到20萬拍出《一個都不能少》,到了第二部你要120萬,六倍有余,廠里不可能撥那么多錢。”
汪廠長手掌和腦袋一起搖晃,拒絕得非常徹底。
“廠長,《秋菊打官司》也是一部新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除了四五個主要演員,其他的全部用普通人?!?/p>
李茂森解釋說,為了保證電影的紀實風格,他準備采用偷拍的方式,像是《一個都不能少》里拍攝劉敏濤在電視臺門口的那場戲,把攝像機藏在隱蔽的地方,從早拍到晚,秘密拍攝演員和群眾的表演。
按照這種方式來拍攝,就會花費大量膠片,初步預計需要準備100盤膠片。
這些膠片加上其他花銷,120萬是保守估計。
“100盤膠片?”
老廠長老臉上滿是驚訝,“《一個都不能少》只用了16盤,《秋菊打官司》為什么要用到那么多,你不能省著點用?”
“能省的地方我當然會省,不能省的地方就不能節省?!?/p>
他告訴老廠長,這樣做才能保證電影的紀實風格,提高電影水平。
如果電影拍得好,就能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國外發行商也會注意到這部電影,買下電影版權,在國外更多地方放映。
由于這部電影的內容很正能量,國外觀眾看過電影后,會加深對華夏的正面印象。
“這部電影要是拍好了,就會變成國家形象宣傳片,讓世界人民見識到華夏的進步,認識到我們體制的優越性,這其中有多大意義。廠長,您老比我更清楚?!?/p>
李茂森握著拳頭說道。
汪廠長聽到他的話,眉頭越皺越緊,嚇得蒼蠅都不敢飛過來。
“如果是50萬塊以下,我可以做主批給你們,但120萬,太多了,這需要經過制片委員會的審核?!?/p>
汪廠長皺眉想了想,拿起電話打給制片辦公室的老楊,叫他過來一趟。
李茂森也聽說過‘制片委員會’的大名,是北影審核電影項目的部門,權力比廠長還大。
制片委員會負責審核廠里的項目,一般電影項目交到他們手里,要么被斃掉,要么被狠狠壓低成本,順利通過的概率極小。
特別是近兩年廠里經濟效益不好,他們的做法也更加保守。
李茂森想到要是項目無法審核通過,他也只能拿出B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