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李平居住的小院內,正開著一場宴會。
修仙者不貪口舌之欲,長桌上也只是擺放著一些水果、酒水之類,七道身影圍繞著長桌而坐。
李平坐在長桌最上首,而在他的下首左右兩邊,分別坐著三道身影,其中座位靠近李平的正是張鐵與古木生。
除了他們三位之外,剩下四道身影,則是‘同舟會’內余下四位修士。
為了讓同舟會‘先筑基修士幫助后筑基修士,最終讓所有修士都能筑基’的宗旨更讓人信服,李平特意給會里的招人標準定下了幾條規矩。
一、同舟會不考慮五靈根修士以及三靈根以上修士。
五靈根修士連突破中期都困難,更別說筑基了,實在是帶不動。
而三靈根以上修士,憑借自身的資質,可以輕松拜入宗門,壓根用不著‘共同筑基’。
二、同舟會不收家族、宗門修士,只收散修。
宗門、家族修士,有修仙者長輩、師父,他們在修仙之路上,能得到宗門、家族的支持,同舟會‘同舟共濟,一同筑基’的宗旨對他們沒有吸引力。
邀請他們不僅費時費力費心思,搞不好還會被他們背后的長輩記恨上。
三、加入同舟會修士的年齡要錯開來,至少也要相差三歲以上。
之所以有第三條規定,主要是修士筑基,年齡越大筑基的成功率越低,一旦超過六十,即便使用筑基丹,成功的概率也低到嚇人。
那樣一來,與同年齡段的修士搞‘共同筑基’基金,顯然就不合適了,很容易因為誰先筑基,誰后筑基的問題而鬧出矛盾。
四、喜歡到處惹事,性格不安分的不收。
修仙界奇人異事層出不窮,如果會中來了個不安分之人,一不小心得罪了哪位大佬,搞不好就會給會中其他人帶來滅頂之災,這樣的人也不能收。
……
因為以上的原因,同舟會中七人的情況如下所示。
李平:四十歲,三靈根,筑基修士,職業制符師。
張鐵:三十六歲,三靈根,煉氣八層,職業制皮師。
古木生:三十三歲,四靈根,煉氣六層,職業交易商。
程瑤:三十歲,三靈根,煉氣六層,職業靈植師。
祁翰墨:二十六歲,四靈根,煉氣四層,職業樂師。
滕峰:二十三歲,三靈根,煉氣四層,職業御獸師學徒。
柏青:十九歲,三靈根,煉氣三層,職業藥師學徒。
四妹程瑤是一位長相普普通通,個子矮小的女修,她跟古木生的出身情況差不多,當初,也是在古木生的介紹下,通過李平的考驗,才得以入會。
她讓李平頗為滿意的一點,就是長相一般。
李平深知紅顏禍水的道理,如果程瑤長相真的美若天仙,那他反倒要將其拒之門外的。
程瑤入會不久后,李平通過關系介紹其去仙城下屬的靈藥園做學徒,現在她已是成為一階下品的靈植師,可以獨自培育靈草。
五弟祁翰墨,平日里習慣穿著一身白袍,頗具浪漫主義氣質。他出身隔壁季國的書香世家,因愛好音樂而結識某位在凡間養老的修仙者,被其引入仙道,更是得授樂師技藝,在那位修仙者坐化后,來到仙城發展。
初到仙城,他本指望靠自己的樂師技藝獨自謀生,可最終卻被盤踞外城的‘樂幫’認為他敢搶自家生意,將他蒙頭暴揍一頓后,威脅他不準再從事樂師職業。
與他遭遇差不多的古木生,介紹他加入同舟會。
李平調查后,發現他背景簡單,且專一愛好音樂,不喜沾染俗事,因此同意他入會。
有了同舟會做為靠山,他才能繼續以樂師技藝,賺取靈石謀生。
六弟滕峰,是一穿著一身皮甲的面相粗獷青年。他本是仙城治下的凡人獵戶,追擊獵物過程中,失足掉入懸崖,卻機緣巧合,在山崖下得到某位坐化煉氣修士的傳承,踏足仙道。
后來在林老頭制皮鋪子出售妖獸皮的時候,被張鐵相中,介紹給李平。
李平與滕峰一番交談之后,認為他有赤子之心,且福緣不錯,同意他入會。
入會后,張鐵通過林老頭的關系,介紹他去了仙城的靈獸園,學習御獸之術,現在還只是位學徒。
七弟柏青,是一位身著青色長袍的青年,他出身修仙家族‘柏家’,柏家的靈地距離仙城約八千里,家族內有一位筑基修士坐鎮,是方圓千里內的霸主。
柏青正是柏家某位煉氣后期修士的私生子,是那位煉氣后期修士在凡間亂性的結果。
不過柏青的生父亂性之后拍拍屁股就走了,他也壓根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兒子留在外界,柏青從小跟著母親生活。
柏青成年后不久,母親病亡,去世前方才告知他,他的父親是一位仙人,讓柏青在自己死后去尋找自己的父親。
柏青拿著父親當初留下來的功法修煉,等到入門之后,他獨自來到仙城謀生,最終被古木生引薦,以散修身份加入同舟會。
但令李平沒想到的是,兩年前,柏青在仙城與一名柏家修士相遇,通過彼此間的血脈聯系,確認他是柏家之人,從而認祖歸宗。
若是在柏青入會之前就知道他家族修士的身份,李平是絕不會同意他入會的。
不過入會既然已成事實,那也只好就這么算了。
因此,柏青也成了同舟會內唯一的‘家族修士’。
當然,柏青對那位始亂終棄的父親沒什么好感,就算認祖歸宗了,他更多的時間也是待在仙城內,絕少回柏家的。
……
宴至良宵,李平拍拍手吸引了余下之人的注意。
他笑著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筑基成功,我首先要在這里謝謝大家的貢獻。”
聽到他的話,張鐵露出憨笑,古木生卻神色肅然張口欲言,李平伸手止住他。
他看了一眼眾人,接著說道:“我們同舟會有筑基修士坐鎮,自然也更上一層樓,所以我決定……以后同舟會就不再招收新人了。”
筑基成功之后,同舟會對李平已經沒用。曾經發下的誓言,卻約束著他要幫助余下之人獲得一次筑基機會。
那么,再招收新人,實際上就是在損害他的利益。
當然,對于其他未筑基之人來說就不然了。
畢竟,招進來的新人越多,就能更快的湊足靈石,讓他們能更早的去嘗試筑基。
在這個問題上,李平的利益與在座六人的利益,毫無疑問發生了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