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句話讓謝檀卿多看了她兩眼。
是個真心真心疼愛孩子的人,沒有重男輕女。
很好,她很喜歡!
眨著懵懂的大眼睛,奶聲奶氣道:“為什么要當(dāng)牛做馬啊,卿卿也不需要伺候的人啊。”
童言童語不摻雜任何算計,讓吳家兒媳有些臉紅。
覺得她剛剛的動作實在不妥當(dāng),要是被外人傳出去,以為謝家小姑娘欺負(fù)人了。
是她心思不干凈,算計了幾分。
“是是是,是我不會說話,來世必定報答姑娘恩情。”
謝檀卿不喜歡與人拉扯來拉扯去,點點頭就匆匆跑掉了。
讓吳家誤以為是得罪人,心情很是失落。
沒過多久,就聽見謝老大在招呼他們,吳家兒媳反應(yīng)極快。
把孩子往婆母懷中一塞,邊跑邊叮囑著。
“娘您就坐著休息,看好孩子,我去給您掙吃食。”
有人歡喜有人厭惡,“大嫂怎么能這樣,如此不懂規(guī)矩。
走路一點不穩(wěn)重,還跑了起來,被外人看到要說吳家不穩(wěn)重的。
要我說,女人就不該拋頭露面,該在家里好好帶孩子。
那豬肉不吃也罷,丟人現(xiàn)眼!”
突如其來的嫌棄和指責(zé),讓吳老爺愣了一下,隨即震驚看向小兒子。
不可置信道:“你剛說什么?說你大嫂丟人?”
吳玉白點點頭,絲毫不覺得自己說的有問題。
也忽視了自家父親比死人還難看的臉色,繼續(xù)啞著嗓子訓(xùn)斥。
“是啊,夫子說過女人就該呆在后院中養(yǎng)育子女,傳宗后代。
大嫂也太沒用了,生不出兒子就算了,你和娘也沒有嫌棄她。
我們吳家雖然被流放了,但以后的事情誰說的準(zhǔn)。
萬一哪天圣上開恩,又回了京城,大嫂這樣子不就是丟了家里的臉面嘛。
要我說,大哥你就是對大嫂太好了,定然要好好教育她才行。
讓她知道,妻以夫為天。”
他說話時沒有刻意壓低聲音,在吳家周圍的人都聽的一清二楚。
很多男人都很贊同,也覺得吳家兒媳失了風(fēng)骨。
不能因為謝家給點好處,就屁顛屁顛去幫忙了,這把吳家面子置于何地。
剩下一部分則是冷嗤一聲,人都要活不下去了。
別說給五斤豬肉,就算是給一斤肉,他們都愿意去。
也就酸儒書生沒有本事的男人,才會口口聲聲貶低女人。
看向吳玉白的眼神都是嫌棄,還有鄙夷。
偏偏他沒有看到,剛好坐的位置都是贊同他的眼神。
自然是得意洋洋,越發(fā)覺得自己說的對。
吳老爺氣的胸口痛,站起來就給了小兒子一巴掌。
大罵道:“我平時就是這樣教你的?讓你在外面口不擇言,惡意中傷家里人?
別說你大嫂今天沒有錯,反而是我們占了便宜,還要感謝她。
就算今日是她錯了,也有你大哥在,哪里輪得到你一個小東西在這里指指點點。”
直接把他踹翻在地,眼睛掃向四周撿了手臂粗的木棍。
“老子今天就打死你個不懂規(guī)矩的臭小子,你大嫂平日里把你當(dāng)?shù)艿苷疹櫋?/p>
沒想到養(yǎng)出一個白眼狼。
吳家祖宗的棺材板都要飛起來了,你個小畜生。”
從小到大,吳玉白就沒挨過打,他爹一棍子下來,痛的他直翻白眼。
拔腿就想往自家娘后面躲,嘴上也不服輸,嚷嚷著。
“這是夫子說的,爹您打我干什么啊,夫子又沒有說錯。
我在學(xué)堂里就這樣學(xué)習(xí)的啊,您生氣就會去京城找夫子。
狠狠揍他一頓,別逮著我一人打啊。
啊啊啊啊啊~~~娘救命啊~~~~~~”
吳夫人臉上笑瞇瞇的,伸手把人拽在身后,輕聲安慰小兒子。
“玉白你不要怕啊,就站在娘身后別再跑了,你爹不敢的。”
轉(zhuǎn)頭臉就黑了,一只手抱著小孫女,一只手緊緊拽著小兒子。
給夫君一個眼色,多年夫妻的默契,吳老爺趁著他不注意。
搞了一個偷襲,拎著棍子就是一頓胖揍。
“還敢躲啊,躲就有用嗎?老子一天打你五頓。
要是我早知道你夫子是這種玩意兒,定要給你早早退學(xué)。
白白浪費那么多銀錢,我后悔啊。”吳老爺是真的氣的。
花了銀錢小兒子還差點長歪,你說這誰受得了。
他累了就換吳老大,“不許手下留情,給我狠狠的打。
今天要讓他知道什么是正確的,吳家絕對不能出這種玩意兒。”
“爹,這樣不好吧,萬一把小弟打壞了怎么辦?您跟娘要心疼的。”接棍棒的手一點不慢。
臉上卻是憨憨的,看著一副老實人樣子。
哐哐幾下就落在小弟身上,打的吳玉白嗷嗷叫~
那是他的妻子,吳家長媳婦兒,有問題他自然會說,哪里允許別人欺負(fù)。
就算是小弟也不行!
“大哥大哥你輕點,快要打死我了,嗚嗚嗚嗚嗚~~~”
他鐵了心要給他教訓(xùn),自然不會留情,打的都是背上的,腿上一點傷沒有。
免得無法趕路,還要背著他。
直到人躺在地上大喘氣,跑也跑不動了,他才小心翼翼放下木棒。
安慰道:“小弟啊,我也是聽爹的話,你可千萬別難過啊。
以后說話注意點,在外面要維護(hù)自家人,別傻不愣登什么話都都說。
不然···呵呵···”
吳老爺看了一眼大兒子,自家養(yǎng)的狗不知道他什么情況。
就是個黑芝麻湯圓,怕是小兒子剛剛的話已經(jīng)讓他不滿了,故意讓他吃苦頭。
他也沒有挑明。
有火氣直接發(fā)出來好,這樣不是影響兄弟之間感情。
裝聾作啞做家翁,這個道理他懂得。
至于吳夫人笑瞇瞇哄著小孫女,一點不心疼小兒子。
剛剛那番話說的她心寒啊,小兒子真要變成這樣,等她們老子,還怎么指望兒子。
直接跳河死了算了。
何況,家中兒媳極其孝順,平時里把她照顧的極好。
流放時,她是有機(jī)會歸家的,但還是選擇留下跟著吳家一起吃苦。
單單憑這一點,她做婆母的就挑不出問題來,反而心中愧疚。
連累年紀(jì)小小的孫女吃不飽,整日餓著肚子,她看著心疼。
看向不遠(yuǎn)處在河邊忙活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