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風裹著融雪的潮氣,吹得西安城郊的麥田泛起綠浪。煊墨站在老宅后院的銀杏樹下,手機緊貼耳畔,聽筒里傳來文物局王科長的聲音:“煊先生,手續全辦妥了!考古隊小李帶著隊員快到了,就是上次龍山古墓那個小伙子,現在都能獨當一面了,您多照看他。”...
“放心,王科長,”煊墨望著遠處起伏的麥田,指尖摩挲著黃銅鑰匙,嘴角帶著笑意,“小李這孩子我有印象,上次在龍山古墓,胳膊被樹枝劃爛了還硬撐著辨陶片,機靈又踏實。”掛了電話,他轉頭對炳坤和璽銘說:“這孩子當年膽兒小,藏個龍紋玉佩都緊張得手心冒汗,現在能帶隊了,真是長大了。”
炳坤背著藥材包,里面露出半張照片——照片上的小李蹲在龍山古墓探方邊,懷里揣著煊墨送的青銅鏡,胳膊上還纏著紗布。“您看這照片,”她笑著晃了晃,“當年他拿著陶片問‘這上面的花紋會咬人嗎’,現在說起氣場來一套一套的,變化真大。”璽銘的玉鐲輕輕發燙,她低頭看著紋路,想起上次在考古隊帳篷外,這鐲子也是這樣發燙,那時小李正緊張地攥著青銅鏡,生怕摔了。
第一關:藥霧**陣
半小時后,小李帶著考古隊趕到,藍色馬甲上沾著泥點,老遠就揮著手喊:“煊先生!炳坤姐!璽銘姐!”他懷里的青銅鏡鏡面亮閃閃的,邊緣還留著個小缺口——正是上次在龍山古墓不小心磕的。“您送的鏡子我天天帶著!”他把鏡子遞過來,語氣里滿是驕傲,“上次在遺址普查,它一發燙我就挖到好東西,跟您當年說的‘氣場感應’一模一樣!”
青石板被吊機移開的瞬間,甜香的寒氣噴涌而出,小李的勘探儀發出警報。他迅速戴上防毒面罩,動作比上次在龍山古墓熟練多了:“是**藥霧!跟文獻記載的一樣!”他轉頭對隊員們說:“別怕,煊先生教過我,遇到氣場異常先穩住心神,就像上次在古墓里對付煞氣一樣。”最前面的年輕隊員晃了晃,頭燈光束開始散亂。
炳坤點燃艾草藥束,濃煙在洞口形成屏障:“含著醒神丹!”她往每個人手心塞藥丸,“配方跟上次給你們考古隊配的安神香囊一樣,綠豆和甘草能解毒。”甬道陶碗滲出液體時,小李盯著碗底花紋突然說:“這紋路!跟龍山古墓出土的藥罐碎片一樣!上次您教我認過‘安神紋’!”他邊說邊認出第一個陶碗里的黃連,眼里閃著自信的光。
第二關:太極轉魂鎖
石門后是圓形石室,熒光八卦陣中白霧影子在打太極。小李剛踏入陣中就踉蹌了一下,下意識摸了摸后腰——那里藏著上次煊墨送他的龍紋玉佩。“這地磚轉動的勁兒,跟龍山古墓的流沙坑有點像!”他穩住身形喊道,“但更有規律,得像上次您教我的補氣訣那樣,順著氣場走!”
璽銘踩著太極步走入陣中,玉鐲紅光與石壁熒光交織。小李看著她的步伐,突然想起:“這步法原理跟上次在帳篷外您教我的一樣!‘以氣御身’!”當一名隊員踩錯方位被氣場拉扯時,煊墨解下紅繩的瞬間,小李脫口而出:“跟上次您拉我出流沙坑的動作一樣!”他趕緊上前幫忙,動作已經有了幾分沉穩。
隊員們踩著正確步伐走完八卦陣,璽銘完成“收勢”時,石壁亮起星圖。小李望著星圖感慨:“跟龍山古墓的星圖布局呼應!上次您說‘古今地脈相通’,真是這樣!”他的話讓隊員們都笑起來,也想起了兩樁事的關聯。
第三關:陰陽失衡劫
青銅門開啟時,地宮傳來鐵鏈聲,石室開始震顫。小李迅速掏出桐油:“您看!我記著上次您說的‘老機關怕干燥’!”他邊遞桐油邊說,“上次在龍山給青銅劍潤滑的法子,今天正好用得上。”炳坤扯下銀簪蘸桐油滴入鎖芯,銀簪花紋在燈光下格外清晰——正是上次給隊員們包扎傷口用的同款銀器紋樣。
鎖芯即將轉動時,黑影從石壁裂縫竄出,直撲年輕隊員。“小心!”煊墨用青銅鏡擋在隊員身前,鏡面八卦紋亮起金光,黑影撞在鏡面上尖叫著消散。小李看得眼睛發亮:“就是這招!上次在古墓您用它驅散煞氣,現在威力更厲害了!”他趕緊點燃艾草火把,火墻在周圍形成穩定氣場,動作一氣呵成。
鑰匙“咔噠”轉動到位,陰陽魚鎖身射出光柱,星圖在頂部交織成完整圖案,紅光藍光漸漸平衡,石室終于穩定。小李擦著額頭的汗笑:“從龍山古墓到今天地宮,每次闖關都有您在,心里特別踏實。”他的話讓師徒三人都笑了,也讓這一路的傳承顯得格外溫暖。
傳承之光
地宮安靜下來,陽光照亮滿室珍寶。小李在藥柜里發現《守觀日志》,翻到最后一頁突然愣住——上面的朱砂批注筆跡,竟與上次在龍山古墓看到的煊墨手札有七分像。“煊先生您看!”他激動地遞過來,“六百年前的守觀人和您,連筆跡氣場都這么像!”
炳坤給隊員們發安神香囊:“配方跟上次一樣,加了合歡花和夜交藤。”小李接過香囊,玉鐲與青銅鏡同時發燙,他低頭看著兩樣物件笑了:“原來它們早就認識!上次在考古隊第一次見璽銘姐的鐲子,鏡子就發燙,緣分真是早就注定了。”
暮色中,小李抱著《守觀日志》申請值夜班,懷里揣著龍紋玉佩和青銅鏡,三樣物件在胸前泛著淡光。“煊先生,”他望著地宮入口,眼里閃著光,“從龍山古墓到今天,我終于懂了您說的‘傳承’,就是把您教的、老祖宗留下的,好好傳下去。”
回程的車上,煊墨望著窗外麥田,在筆記本上寫下:“從龍山的初遇到地宮的相守,所謂傳承,不過是把當年接過來的暖光,又小心翼翼傳給下一個人。時光會變,但這份守護的心意,永遠都在。”車窗外的月光灑在考古棚上,小李的身影在燈光下挺拔如松,像在續寫一段早已開始的傳承故事。